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89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属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技术领域。该节电器含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工作状态显示装置,控制板工作电源和缺相信号源五个电路模块,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并联;三根380V的相线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的三个相线输入端和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三个相线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三个供电输出端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的三个输出端连接,它还含控制装置,该装置以接插方式分别与其他五个电路模块连接。该节电器具有下列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自耗功率小,工作效率高,采用模块结构,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接插连接,既便于生产制造,又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确切说,涉及一种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节电器,属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
                     
技术介绍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动力机械,每年的耗电量占我国耗电量的50%以上。在满负荷工作条件下,电动机效率一般较高,通常在80%左右,然而,一旦负荷下降,电动机的效率随之显著下降。因为电动机选型时是按最大可能负荷和最坏工作状况下所需的功率而定,多数电动机在大部分运行时间的负荷率在50%~60%,所以实际运行时的运行效率都比较低,因此提高这部分电动机的运行效率,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介绍
中有一种电抗器节电器,该节电器的技术方案是在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三个电源输入端与三根相线之间各串入一个电抗器,即带铁芯的扼流圈。虽然电抗器能降低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输入电压,提高交流异步电动机运行的功率因数,能达到节电的目的,但电流流过电抗器,铁损和铜损使电抗器发热,电抗器自耗功率大,节电器工作效率低。此外,电抗器节电器还有体积大、笨重和造价昂贵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推出一种三相电动机节电器,该节电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自耗功率小。该节电器的晶闸管模块具有无触点软启动功能,控制回路采用高集成度智能元件组成之适以下应指令系统,用阻容元件及触发元件组成的自激电路,以自身检测得到的负载性质,自激可控硅的导通角,使可控硅工作调节在适合于当-->前负载性质的电压等级,从而达到节能运行。并配有自动、手动、应急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节电器采用的电路模块结构。该节电器含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工作状态显示装置,控制板工作电源和缺相信号源五个电路模块,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并联:三根380V的相线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的三个相线输入端和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三个相线输入端连接,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的三个供电输出端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的三个输出端连接,它还含控制装置,该装置以接插方式分别与其他五个电路模块连接。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包括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控制板工作电源102和缺相信号源101,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含晶闸管电路模块、三个相线输入端、三个相线输出端、带五芯插座1’的连接线、三相电源插座2’、温控管190和带二芯插座6’的连接线,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含三相交流接触器、三个相线输入端、三个相线输出端和继电器CJ’的常开触点CJ,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含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第四保险丝195、风扇194、第一指示灯191、第二指示灯192、第三指示灯193、继电器CJ’和带二芯插座4’的连接线,控制板工作电源102含第四变压器187和带二芯插座5’的连接线,缺相信号源101含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第一保险丝198、第二保险丝197、第三保险丝196和带四芯插座3’的连接线,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的三个相线输入端和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三个相线输入端连接,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和零线N分别与三相电源插座2’的插套23’、22’、21’和20’连接,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的任何一相线和零线N分别与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的输入端U’和N’连接,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三个供电输-->出端LA、LB、LC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104的三个输出端连接,温控管190固定在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散热器上,温控管19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二芯插座6’的插套60’和61’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保险丝196、第二保险丝197、第三保险丝198与三个供电输出端LA、LB、LC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零线N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四芯插座3’的插套30’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四芯插座3’的插套31’、32’和33’连接,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与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刀连接,第四保险丝195跨接在输入端U’和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之间,第三指示灯193跨接在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和输入端N’之间,风扇194与第四变压器187的初级线圈并联后跨接在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左掷和输入端N’之间,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左掷分别与二芯插座4’的插套40’和41’连接,第二指示灯192与继电器CJ’并联后跨接在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输入端N’之间,继电器CJ’的常开触点CJ跨接在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左掷之间,第一指示灯191跨接在第一变压器184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第四变压器187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二芯插座5’的插套50’和51’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包括软启动延时控制电路,模块缺相过热保护电路,电源欠压补偿电路,由电阻:第一电阻117、第二电阻118、第三电阻119、第四电阻120、第五电阻121、第六电阻122、第七电阻123、第八电阻124、第九电阻125、第十电阻126、第十一电阻127、第十二电阻128、第十三电阻129、第十四电阻130、第十五电阻131、第十六电阻132、第十七电阻133、第十八电阻134、第十九电阻135、第二十电阻136、第二十一电阻137、第二十二电阻138,半可变电阻:第一半可变电阻139、第二半可变电阻140,排阻:第一排阻141、第二排阻142、第三排阻143、-->第四排阻144,电容:第一电容145、第二电容146、第三电容147、第四电容148、第五电容149、第六电容150、第七电容151、第八电容152、第九电容153、第十电容154、第十一电容155、第十二电容156,二极管:第一二极管157、第二二极管158、第三二极管159、第四二极管160、第五二极管161、第六二极管162、第七二极管163、第八二极管164、第九二极管165、第十二极管166、第十一二极管167、第十二二极管168、第十三二极管169、第十四二极管170,稳压管:第一稳压管171、第二稳压管172、第三稳压管173,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174,可控硅:第一可控硅175,三端稳压管:第一三端稳压管176,集成块:第一集成块177、第二集成块178、第三集成块179、第四集成块180、第五集成块181,整流桥:第一整流桥182,继电器:第一继电器183组成,二芯插头5的插针50、51分别与第一整流桥182的2、3脚连接,第一整流桥182的1脚、第十二电容156的正极、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1脚并接,第一整流桥182的4脚、第十二电容156负极、第十一电容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包括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控制板工作电源(102)和缺相信号源(101),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含晶闸管电路模块、三个相线输入端、三个相线输出端、带五芯插座(1’)的连接线、三相电源插座(2’)、温控管(190)和带二芯插座(6’)的连接线,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含三相交流接触器、三个相线输入端、三个相线输出端和继电器CJ’的常开触点CJ,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含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第四保险丝(195)、风扇(194)、第一指示灯(191)、第二指示灯(192)、第三指示灯(193)、继电器CJ’和带二芯插座(4’)的连接线,控制板工作电源(102)含第四变压器(187)和带二芯插座(5’)的连接线,缺相信号源(101)含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第一保险丝(198)、第二保险丝(197)、第三保险丝(196)和带四芯插座(3’)的连接线,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的三个相线输入端和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三个相线输入端连接,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和零线N分别与三相电源插座(2’)的插套(23’)、(22’)、(21’)和(20’)连接,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的任何一相线和零线N分别与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的输入端U’和N’连接,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三个供电输出端LA、LB、LC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104)的三个输出端连接,温控管(190)固定在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散热器上,温控管(19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二芯插座(6’)的插套(60’)和(61’)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保险丝(196)、第二保险丝(197)、第三保险丝(198)与三个供电输出端LA、LB、LC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零线N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四芯插座(3’)的插套(30’)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次级线圈的另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交流电动机节电器,包括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控制板工作电源(102)和缺相信号源(101),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含晶闸管电路模块、三个相线输入端、三个相线输出端、带五芯插座(1’)的连接线、三相电源插座(2’)、温控管(190)和带二芯插座(6’)的连接线,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含三相交流接触器、三个相线输入端、三个相线输出端和继电器CJ’的常开触点CJ,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含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第四保险丝(195)、风扇(194)、第一指示灯(191)、第二指示灯(192)、第三指示灯(193)、继电器CJ’和带二芯插座(4’)的连接线,控制板工作电源(102)含第四变压器(187)和带二芯插座(5’)的连接线,缺相信号源(101)含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第一保险丝(198)、第二保险丝(197)、第三保险丝(196)和带四芯插座(3’)的连接线,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模块(104)的三个相线输入端和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三个相线输入端连接,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和零线N分别与三相电源插座(2’)的插套(23’)、(22’)、(21’)和(20’)  连接,三根380V的相线UA、UB、UC的任何一相线和零线N分别与工作状态显示装置(103)的输入端U’和N’连接,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三个供电输出端LA、LB、LC分别与三相交流接触器(104)的三个输出端连接,温控管(190)固定在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105)的散热器上,温控管(19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二芯插座(6’)的插套(60’)和(61’)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保险丝(196)、第二保险丝(197)、第三保险丝(198)与三个供电输出端LA、LB、LC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零线N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四芯插座(3’)的插套(30’)连接,第一变压器(184)、第二变压器(185)、第三变压器(186)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四芯插座(3’)的插套(31’)、(32’)和(33’)连接,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与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刀连接,第四保险丝(195)跨接在输入端U’和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之间,第三指示灯(193)跨接在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刀和输入端N’之间,风扇(194)与第四变压器(187)的初级线圈并联后跨接在第一单刀三掷开关(188)的左掷和输入端N’之间,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左掷分别与二芯插座(4’)的插套(40’)和(41’)连接,第二指示灯(192)与继电器CJ’并联后跨接在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输入端N’之间,继电器CJ’的常开触点CJ跨接在第二单刀三掷开关(189)的右掷和左掷之间,第一指示灯(191)跨接在第一变压器(184)的初级线圈的两端,第四变压器(187)的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二芯插座(5’)的插套(50’)和(51’)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控制装置(100),控制装置(100)包括软启动延时控制电路,模块缺相过热保护电路,电源欠压补偿电路,由电阻:第一电阻(117)、第二电阻(118)、第三电阻(119)、第四电阻(120)、第五电阻(121)、第六电阻(122)、第七电阻(123)、第八电阻(124)、第九电阻(125)、第十电阻(126)、第十一电阻(127)、第十二电阻(128)、第十三电阻(129)、第十四电阻(130)、第十五电阻(131)、第十六电阻(132)、第十七电阻(133)、第十八电阻(134)、第十九电阻(135)、第二十电阻(136)、第二十一电阻(137)、第二十二电阻(138),半可变电阻:第一半可变电阻(139)、第二半可变电阻(140),排阻:第一排阻(141)、第二排阻(142)、第三排阻(143)、第四排阻(144),电容:第一电容(145)、第二电容(146)、第三电容(147)、第四电容(148)、第五电容(149)、第六电容(150)、第七电容(151)、第八电容(152)、第九电容(153)、第十电容(154)、第十一电容(155)、第十二电容(156),二极管:第一二极管(157)、第二二极管(158)、第三二极管(159)、第四二极管(160)、第五二极管(161)、第六二极管(162)、第七二极管(163)、第八二极管(164)、第九二极管(165)、第十二极管(166)、第十一二极管(167)、第十二二极管(168)、第十三二极管(169)、第十四二极管(170),稳压管:第一稳压管(171)、第二稳压管(172)、第三稳压管(173),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174),可控硅:第一可控硅(175),三端稳压管:第一三端稳压管(176),集成块:第一集成块(177)、第二集成块(178)、第三集成块(179)、第四集成块(180)、第五集成块(181),整流桥:第一整流桥(182),继电器:第一继电器(183)组成,二芯插头(5)的插针(50)、(51)分别与第一整流桥(182)的2、3脚连接,第一整流桥(182)的1脚、第十二电容(156)的正极、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1脚并接,第一整流桥(182)的4脚、第十二电容(156)的负极、第十一电容(155)的负极、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2脚接地,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3脚、第十一电容(155)的正极并接,第一三端稳压管(176)的+12V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集成块(177)的4脚、第一集成块(177)的8脚、第十六电阻(132)的左端、五芯插头(1)的插针(10)、第一半可变电阻(139)的右端与滑臂、第二半可变电阻(140)的上端、第四集成块(180)的4脚、第一排阻(141)的1脚、第二排阻(142)的2脚、第二排阻(142)的3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1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2脚、第五集成块(181)的13脚、第七电阻(123)的上端、第一继电器(183)的2脚、第三二极管(159)的负极、第八电阻(124)的上端、第三排阻(143)的5脚、第九电阻(125)的上端、二芯插头(6)的插针(60)连接,接地端GND分别与四芯插头(2)的插针(20)、第十八电阻(134)的左端、第一可控硅(175)的负极、第四电容(148)的负极、第五电容(149)的负极、第六电容(150)的负极、第五集成块(181)的8脚、第二半可变电阻(140)的下端、第一电容(145)的负极、第一发光二极管(174)的负极、第二十电阻(136)的左端、第八电容(152)的负极、第九电容(153)的负极、第十电容(154)的负极、四芯插头(3)的插针(30)、第七电容(151)的负极、五芯插头(1)的插针(11)、五芯插头(1)的插针(12)、第二电容(146)的左端、第一集成块(177)的1脚、第四排阻(144)的1脚、第四排阻(144)的2脚、第四排阻(144)的3脚、第四排阻(144)的4脚连接,第四排阻(144)的5脚、第一集成块(177)的3脚并接,第一继电器(183)的1脚、第三二极管(159)的正极、第二集成块(178)的11脚、第二集成块(178)的12脚并接,第七电阻(123)的下端、第一电容(145)的正极、第一集成块(177)的2脚、第一集成块(177)的6脚并接,第一集成块(177)的5脚、第二电容(146)的右端并接,第二集成块(178)的5脚、第二集成块(178)的6脚、第二集成块(178)的10脚、第二集成块(178)的13脚、第三排阻(143)的1脚、第三排阻(143)的2脚并接,第二集成块(178)的14脚、第八电阻(124)的下端、第一发光二极管(174)的正极并接,第二集成块(178)的7脚、第二排阻(142)的4脚、第二排阻(142)的5脚并接,第二集成块(178)的15脚、第二集成块(178)的16脚、第九电阻(125)的下端、第十电阻(126)的上端、第一二极管(157)的负极并接,第三排阻(143)的3脚、第三排阻(143)的4脚、第三集成块(179)的6脚、第三集成块(179)的10脚、第一二极管(158)的正极、第八二极管(164)的正极并接,二芯插头(4)的插针(40)、二芯插头(4)的插针(41)、第一继电器(183)的4脚、第一继电器(183)的3脚并接,第十电阻(126)的下端、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锦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匣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