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双喜专利>正文

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65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无刷电机控制系统,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驱动,由H↓[X]、H↓[Y]、H↓[Z]输入电机转子位置信号,驱动端X↓[1]、X↓[2]、Y↓[1]、Y↓[2]、Z↓[1]、Z↓[2]输出驱动信号,以驱动端X↓[1]、Y↓[2]、Z↓[1]形成电压互锁系统和驱动端X↓[2]、Y↓[1]、Z↓[2]形成电压互锁系统为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现有无刷电机控制系统通常由驱动(译码)电路和执行电路(功率开关)构成,其驱动电路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其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非门CX1的输出端接非门CX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X的负极,二极管DX的正极接电阻RX的一端和驱动端X1,非门CX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X2;非门CY1的输出端接非门CY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Y的负极,二极管DY的正极接电阻RY的一端和驱动端Y1,非门CY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Y2;非门CZ1的输出端接非门CZ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Z的负极,二极管DZ的正极接电阻RZ的一端和驱动端Z1,非门CZ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Z2;HX、HY、HZ是本电路的输入端,由此输入电机转子位置信号,HX、HY、HZ分别接非门CX1、CY1、CZ1的输入端,电阻RX、RY、RZ的另一端接电源,其特征是:驱动端X1、Y2、Z1组成闭环电压互锁系统,逻辑连接为:非门C1的输入端接驱动端X1或Y2,非门C1的输出端接驱动端Y2或X1,非门C2的输入端接驱动端Y2或Z1,非门C2输出端接驱动端Z1或Y2,非门C3的输入端接驱动端Z1或X1,非门C3的输出端接驱动端X1或Z1;驱动端X2、Y1、Z2组成闭环电压互锁系统,逻辑连接为:非门C4的输入端接驱动端X2或Y1,非门C4的输出端接驱动端Y1或X2,非门C5的输入端接驱动端Y1或Z2,非门C5输出端接驱动端Z2或Y1,非门C6的输入端接驱动端Z2或X2,非门C6的输出端接驱动端X2或Z2;由以上逻辑连接可知,当本电路的输入端HX、HY、HZ输入的电机转子位置信号依次转换时,在任一时刻,仅有两个驱动端为高电平,即是说在任一时刻,本电路能够驱动无刷电机两个绕组通电工作,即通常所称的“两两通电”,从而顺利进行无刷电机的换相运转,例如:在某一时刻HX、HY、HZ均为低电平,则有驱动端Y1、Z1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端X1、X2、Y2、Z2均为低电平,其中驱动端X1的高电平被驱动端Z1锁定为低电平,又如某一时刻HX、HY、HZ均为高电平,则有驱动端Y2、Z2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端X1、X2、Y1、Z1均为低电平,其中驱动端X2的高电平被驱动端Z2锁定为低电平(详见附图1、附图3)。由于使用简洁电路即可实现无刷电机的驱动功能,所以本专利技术的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下面说明附图: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的逻辑原理图;图3、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的逻辑状态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原理图。图1、图2的逻辑连接和工作原理在前面已作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图1、图2的区别为:非门C1、C2、C3、C4、C5、C6的接法反相,例如在图1中,非门C1的输入端接驱动端X1,非门C1的输出端接驱动端Y2,而在图2中则是非门C1的输出端接驱动端X1,非门C1的输入端接驱动端Y2,同样可实现前述“两两通电”的驱动功能。图3、图4示出了关于图1、图2的逻辑状态,其中图3对应于图1,图4对应于图2,显然,在任一时刻(对应于HX、HY、HZ的某种状态),仅有两个驱动端为高电平,其余四个驱动端均为低电平,从而实现“两两通电”达到驱动执行电路(功率开关)使电机换相运转的目的。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驱动端X1、X2、Y1、Y2、Z1、Z2分-->别接场效应功率管FX1、FX2、FY1、FY2、FZ1、FZ2的栅极,场效应功率管FX1、FX2、FY1、FY2、FZ1、FZ2的漏极分别接电机绕组LX1、LX2、LY1、LY2、LZ1、LZ2的一端,电机绕组LX1、LX2、LY1、LY2、LZ1、LZ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场效应功率管FX1、FX2、FY1、FY2、FZ1、FZ2的源极接地,上述电路连接已经形成了六只反相器(非门),用六只二极管将其按图1的逻辑关系进行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接驱动端Y2,二极D1的负极接场效应功率管FX1的漏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驱动端Z1,二极D2的负极接场效应功率管FY2的漏极,二极管D3的正极接驱动端X1,二极D3的负极接场效应功率管FZ1的漏极,二极管D4的正极接驱动端Y1,二极D4的负极接场效应功率管FX2的漏极,二极管D5的正极接驱动端Z2,二极D5的负极接场效应功率管FY1的漏极,二极管D6的正极接驱动端X2,二极D6的负极接场效应功率管FZ2的漏极,上述连接可实现在任一时刻,仅有两组电机绕组通电的功能,例如:在某一时刻HX、HY、HZ均为低电平,则有驱动端Y1、Z1为高电平,其余驱动端均为低电平,其中,驱动端X1的高电平被驱动端Z1锁定为低电平:此时驱动端Z1为高电平,场效应功率管FZ1导通,电机绕组LZ1通电使场效应功率管FZ1漏极为低电平,经二极管D3将驱动端X1锁定为低电平。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拖例,在不违反本专利技术主题时,可对结构进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非门(C↓[X1])的输出端接非门(C↓[X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X])的负极,二极管(D↓[X])的正极接电阻(R↓[X])的一端和驱动端(X↓[1]),非门(C↓[X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X↓[2]);非门(C↓[Y1])的输出端接非门(C↓[Y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Y])的负极,二极管(D↓[Y])的正极接电阻(R↓[Y])的一端和驱动端(Y↓[1]),非门(C↓[Y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Y↓[2]);非门(C↓[Z1])的输出端接非门(C↓[Z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Z])的负极,二极管(D↓[Z])的正极接电阻(R↓[Z])的一端和驱动端(Z↓[1]),非门(C↓[Z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Z↓[2]);(H↓[X]、H↓[Y]、H↓[Z])是本电路的输入端,由此输入电机转子位置信号,(H↓[X]、H↓[Y]、H↓[Z])分别接非门(C↓[X1]、C↓[Y1]、C↓[Z1])的输入端,电阻(R↓[X]、R↓[Y]、R↓[Z])的另一端接电源,其特征是:驱动端(X↓[1]、Y↓[2]、Z↓[1])组成闭环电压互锁系统,逻辑连接为:非门(C↓[1])的输入端接驱动端(X↓[1])或(Y↓[2]),非门(C↓[1])的输出端接驱动端(Y↓[2])或(X↓[1]),非门(C↓[2])的输入端接驱动端(Y↓[2])或(Z↓[1]),非门(C↓[2])输出端接驱动端(Z↓[1])或(Y↓[2]),非门(C↓[3])的输入端接驱动端(Z↓[1])或(X↓[1]),非门(C↓[3])的输出端接驱动端(X↓[1])或(Z↓[1]);驱动端(X↓[2]、Y↓[1]、Z↓[2])组成闭环电压互锁系统,逻辑连接为:非门(C↓[4])的输入端接驱动端(X↓[2])或(Y↓[1]),非门(C↓[4])的输出端接驱动端(Y↓[1])或(X↓[2]),非门(C↓[5])的输入端接驱动端(Y↓[1])或(Z↓[2]),非门(C↓[5])输出端接驱动端(Z↓[2])或(Y↓[1]),非门(C↓[6])的输入端接驱动端(Z↓[2])或(X↓[2]),非门(C↓[6])的输出端接驱动端(X↓[2])或(Z↓[2]);当本电路的输入端(H↓[X]、H↓[Y]、H↓[Z])输入的电机转子位置信号依次转换时,在任一时刻,仅有两个驱动端为高电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电机驱动电路,非门(CX1)的输出端接非门(CX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X)的负极,二极管(DX)的正极接电阻(RX)的一端和驱动端(X1),非门(CX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X2);非门(CY1)的输出端接非门(CY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Y)的负极,二极管(DY)的正极接电阻(RY)的一端和驱动端(Y1),非门(CY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Y2);非门(CZ1)的输出端接非门(CZ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Z)的负极,二极管(DZ)的正极接电阻(RZ)的一端和驱动端(Z1),非门(CZ2)的输出端接驱动端(Z2);(HX、HY、HZ)是本电路的输入端,由此输入电机转子位置信号,(HX、HY、HZ)分别接非门(CX1、CY1、CZ1)的输入端,电阻(RX、RY、RZ)的另一端接电源,其特征是:驱动端(X1、Y2、Z1)组成闭环电压互锁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喜
申请(专利权)人:王双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