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63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 1.0%~3.0%,Zr 14.0%~16.0%,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钛合金中添加Zr元素和W元素,并控制两种元素的加入量和加入总量,有效保证了钛合金具有良好的低温强度,减少了对钛合金塑性的不利影响,W、Zr两种合金元素的合理搭配使得钛合金具有室温条件下15%以上的塑性及良好的冷热加工能力和焊接性能,组织均匀稳定,可以加工成各规格管材、棒材、板材等,满足工程批量化生产要求,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等航空领域具有广阔用途。箭发动机等航空领域具有广阔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

技术介绍

[0002]钛合金目前已经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了较大规模应用,以钛制零部件取代传统钢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火箭发动机的推重比,增加了火箭发射能力和设备工作可靠性。我国大推力火箭主要采用液体发动机,尤其是目前在用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其一级和二级氢氧发动机的液氢系统重要零部件均采用钛合金制备。随着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计划的进一步开展,对重运载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需求愈加紧迫,也对各级发动机的推重比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低温钛合金的性能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一方面,航天器结构材料在低温下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而火箭发动机相关构件的设计安全系数通常采用屈服强度进行校核,基于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对低温钛合金的屈服强度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航天器零件结构复杂、形状多样,尤其是管路系统中涉及大量钛合金无缝管及各种异形管件,这就要求所用材料必须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弯曲、拉伸等成形能力,以利于其成形和制造,亦即要求合金在室温下应具备良好的强塑性匹配;与此同时,低温系统零部件之间的连接装配无法避免使用焊接结构,因此液体火箭发动机用的低温钛合金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焊接性能,并具备较高的低温焊接强度。TA34钛合金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低温钛合金,成形性能良好且具备一定的可焊性,但是该钛合金在液氢温度(20K)下的屈服强度为1200MPa级,难以满足我国大推力火箭设计结构中对钛合金在20K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的TC4ELI和TA7ELI等低温钛合金冷成形性能较差,仅能够采用热加工和机械加工的方式制备法兰、机架等简单结构件,无法实现低温系统管路中大量需求的无缝管及系列异形管件的批量制备,导致合金无法推广使用。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具有优良低温综合性能且焊接性能、成形性能良好的新型低温高强钛合金。
[0003]授权公告号CN 106507834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近α型超低温钛合金,其冷轧板材20K下的抗拉强度达到1300MPa级,延伸率12%左右。与传统α钛合金的简单退火工艺不同,该合金需要采用α

β转变温度以下5℃~25℃的复杂分级缓冷热处理工艺才能实现上述性能控制,生产效率低下,且接近相变点的热处理温度导致退火变形严重、成品率低,不利于材料实现大批量工程化制备。
[0004]授权公告号CN 103627928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Ti

Al

Nb

Mo系低温高强两相钛合金,20K下低温强度可达1400MPa以上,但其屈服强度仅为1100MPa级,作为结构件使用时安全系数较低。同时,α+β型两相钛合金的焊接操作性和焊接接头性能稳定性与α型钛合金相比均存在明显不足,该合金作为典型的两相钛合金,容易在焊接过程中生成亚稳相导致焊接接头塑性降低,从而造成材料使用安全性降低。为保证低温性能,该合金在成品前还需进行双重退火,该退火工艺比常规热处理工艺复杂,不适用于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该钛合金中通过添加质量百分比14.0%~16.0%的Zr元素、质量百分比1.0%~3.0%的W元素,并将W、Zr的总质量百分比控制在19%以内,有效保证了钛合金具有良好的低温强度,减少了对钛合金塑性的不利影响,W、Zr两种合金元素的合理搭配使得钛合金具有室温条件下15%以上的塑性及良好的冷热加工能力和焊接性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1.0%~3.0%,Zr 14.0%~16.0%,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钛合金在温度为20K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满足:抗拉强度Rm≥1450MPa,屈服强度Rp
0.2
≥1250MPa,延伸率A≥10%,钛合金的焊接接头在20K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满足:抗拉强度Rm≥1400MPa,屈服强度Rp
0.2
≥1180MPa,延伸率A≥10%。
[0007]上述的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 2.5%,Zr 14.5%,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8]上述的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 1.0%,Zr 15.5%,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9]上述的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 2.0%,Zr 15.0%,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0]上述的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 1.5%,Zr 16.0%,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1]上述的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 3.0%,Zr 14.0%,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2]本专利技术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的制备方法为钛合金的常规制备方法:首先根据设计成分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压制电极,然后通过真空自耗电弧炉进行至少两次熔炼得到钛合金铸锭;将钛合金铸锭扒皮并去除冒口和尾部,在液压锻造机、锻锤等自由锻造设备上进行开坯锻造,开坯锻造加热温度为1150℃,火次变形量不小于50%,随后在950℃~1050℃温度区间进行多火次反复镦拔锻造成厚板坯,单火次变形量不小于70%,再将厚板坯在800℃~900℃进行多火次热轧减薄,单火次热轧变形量不小于50%,最后冷轧成厚度δ1.5mm~3.0mm的板材,冷轧变形量不小于50%;将板材进行700℃~800℃热处理得到成品钛合金板材。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钛合金中添加质量百分比14.0%~16.0%的Zr元素、质量百分比1.0%~3.0%的W元素,并将W、Zr的总质量百分比控制在19%以内,有效保证了钛合金具有良好的低温强度,减少了对钛合金塑性的不利影响,W、Zr两种合金元素的合理搭配使得钛合金具有室温条件下15%以上的塑性及良好的冷热加工能力和焊接性能。
[0015]2、本专利技术的钛合金中添加有质量百分比14.0%~16.0%的Zr元素,室温下近α钛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为滑移,而在20K低温下近α钛合金中的临界滑移切应力显著提高,材料的低温强度也得以提高,而临界孪生切应力基本不变,此时主要塑性变形机制转变为孪生,本专利技术添加的Zr元素在钛合金中与钛形成无限固溶体,增加了钛合金低温下的孪生倾向,使得钛合金保持良好的低温塑性,同时,Zr原子置换了钛晶胞中的钛原子,引起钛合金
的晶格畸变,增加了位错滑移的难度,显著提高了钛合金的低温强度。
[00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 1.0%~3.0%,Zr 14.0%~16.0%,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钛合金在温度为20K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满足:抗拉强度Rm≥1450MPa,屈服强度Rp
0.2
≥1250MPa,延伸率A≥10%,钛合金的焊接接头在20K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满足:抗拉强度Rm≥1400MPa,屈服强度Rp
0.2
≥1180MPa,延伸率A≥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焊接性能优良的低温高强钛合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W 2.5%,Zr 14.5%,余量为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荻子应扬赵秦阳李婷屈磊邹磊杜宇解子人赵圣泽苏航标王晓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