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38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包括仰拱中部段、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所述仰拱模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第一侧端;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仰拱模板与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相连接处,并且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仰拱模板连接为一体;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仰拱模板的第一端、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第一侧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保障浇筑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仰拱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内外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较多坍塌事故,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统计表明,发生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隧道初期支护不当和仰拱、二次衬砌等后继工序未及时跟进造成。为了保证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铁道部对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要求越来越严格,《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

2009)规定:III级围岩中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不得超过90m,IV级围岩不得超过50m,V级及以上围岩不得超过40m。铁道部《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对隧道开挖掌子面与仰拱、二衬之间的距离做出进一步的强制性规定: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IV、V、VI级围岩仰拱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IV级围岩二次衬砌与掌子面距离不大于90m;V、VI级围岩二衬与掌子面距离不大于70m。并且在当前隧道施工中,常因没有理想的配套设备和施工工艺,仰拱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难以保障,成本也较高。
[0003]因此,现有的大多数仰拱施工结构在隧道中支模时间长且模板支架钢筋消耗量大,并且仅可浇筑仰拱部分,浇筑质量不高,从而施工效率低,极大程度上影响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旨在保障浇筑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0006]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包括仰拱中部段、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所述仰拱模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第一侧端;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仰拱模板与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相连接处,并且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仰拱模板连接为一体;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仰拱模板的第一端、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第一侧端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仰拱模板包括端模体和仰拱边墙体,所述端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仰拱边墙体的第一端连接为一体且相互连通,所述端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连接为一体且相互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连接在所述端模体与所述填充侧模板之间,和/或所述定位钢筋连接在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端模体与所述填充侧模板之间以及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分别均设有横向施工缺口。
[0010]优选的,所述仰拱边墙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浇筑作业窗口,所述浇筑作业窗口用于浇筑混凝土。
[0011]优选的,所述填充侧模板包括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所述第一侧模和所述第二侧模并排分布并且所述第一侧模和所述第二侧模之间形成第一浇筑内腔;
[0012]和/或,所述仰拱模板包括第一顶模和第一底模,所述第一顶模和所述第一底模并排分布并且所述第一顶模和所述第一底模之间形成第二浇筑内腔。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浇筑内腔与所述第二浇筑内腔相互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浇筑内腔和所述第二浇筑内腔用于浇筑混凝土层。
[0014]优选的,所述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还包括模板加强件,所述模板加强件用于加强固定所述填充侧模板和所述仰拱模板。
[0015]优选的,所述模板加强件包括填充侧模加强件和仰拱加强件,所述仰拱加强件连接在所述填充侧模加强件的下端;并且所述仰拱加强件的侧端贴合连接在所述仰拱模板的侧端,所述填充侧模加强件分别贴合连接在所述填充侧模板的侧端和所述仰拱模板的顶部。
[0016]优选的,所述仰拱中部段包括至少两层的刚性骨架和竖直锚固桩,所述竖直锚固桩的侧面与所述刚性骨架连接为一体;
[0017]所述刚性骨架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分布的X轴钢筋和至少两个并列分布的Y轴钢筋,所述X轴钢筋与所述Y轴钢筋相互连接。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连接成整体,将其整幅加工后进行吊装,从而实现一次支模,并且成型后尽可能少存在模板拼缝,同时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进而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保障后续地浇筑施工质量,有效地缩短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通过仰拱中部段与填充侧模板衔接连通安装,可以保障浇筑施工的流畅性,有效地缩短仰拱及填充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一实施例的仰拱模板和填充侧模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填充侧模板10第一浇筑内腔11第一加固工字钢2仰拱模板20横向施工缺口21端模体22仰拱边墙体24第二加固工字钢
25定位钢筋3混凝土层5模板加强件51填充侧模加强件511第一加强直板512第二加强直板513加强斜板52仰拱加强件6隧道溶洞体7仰拱中部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仰拱中部段、填充侧模板和仰拱模板,所述仰拱模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第一侧端;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仰拱模板与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相连接处,并且所述填充侧模板与所述仰拱模板连接为一体;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仰拱模板的第一端、所述仰拱中部段的第一侧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仰拱模板包括端模体和仰拱边墙体,所述端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仰拱边墙体的第一端连接为一体且相互连通,所述端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填充侧模板的第一端连接为一体且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连接在所述端模体与所述填充侧模板之间,和/或所述定位钢筋连接在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模体与所述填充侧模板之间以及所述端模体与所述仰拱边墙体之间分别均设有横向施工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仰拱边墙体上设有至少两个浇筑作业窗口,所述浇筑作业窗口用于浇筑混凝土。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施工模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侧模板包括第一侧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卫清魏辉段武全李朝成冷志华张向前耿国强尹京龙李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