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33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包括上接头、活塞缸、外筒、阀座、下接头,上接头的底部套设于活塞缸的顶部外围,活塞缸的底部套合于外筒的顶部内围,外筒内设置有中心管,外筒的底部内侧固定有阀座,阀座的底部套合于外接头的顶部内侧,活塞缸内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顶部与活塞缸的内壁相接触,活塞缸的中部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卡环,卡环的下方设置有锁环,活塞缸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锁套,锁套与活塞缸通过剪钉固定连接,锁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锁环相适应的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能够克服现有冲砂管柱起下管柱过程中管内喷液的现象,实现单趟管柱正、反双向冲砂。反双向冲砂。反双向冲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井下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由于油层出砂、工程填砂,压裂改造施工时沉砂,会出现砂面部分或全部埋没油层,不利于油水井生产。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冲砂,在无砂状态下产生抽油通道,才能更高效的进行采油工艺。而随着油田开发的持续深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油层的保护及采油井不放喷、不排液等环保作业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现有的冲砂技术均是在井内压力为0MPa,井口液体不向外喷出情况下,直接下带冲砂接头的管柱,进行冲砂工艺。虽然有防止压后喷液功能,但每一趟管柱只能正向或反向单向冲砂。若井内高压,还需排液降压后在进行冲砂。而个别高压井难以降压,无形当中,增加了冲砂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若冲砂管柱没有管内封堵功能,则无法实现控制管内喷液,也就难以实现带压冲砂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能够克服现有冲砂管柱起下管柱过程中管内喷液的现象,实现单趟管柱正、反双向冲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包括上接头、活塞缸、外筒、阀座、下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底部套设于所述活塞缸的顶部外围,所述活塞缸的底部套合于所述外筒的顶部内围,所述外筒内设置有中心管,所述外筒的底部内侧固定有所述阀座,所述阀座的底部套合于所述外接头的顶部内侧;
[0005]所述活塞缸内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外围设置有顶部卡环,所述活塞缸的中部外围设置有中部卡环,所述中部卡环的下方设置有锁环,所述活塞缸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锁套,所述锁套与所述活塞缸通过剪钉固定连接,所述锁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环相适应的卡口,所述活塞杆的底部与所述中心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的顶部外围还设置有挡帽,所述挡帽位于所述锁套下方,所述挡帽的下方设置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滑动轴承和所述弹簧环绕在所述中心管外围,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所述阀座的顶部相接触,所述阀座的出口处设置有阀板,所述阀座的下方一侧设置有扭簧,所述阀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扭簧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阀板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阀座的底面上的卡槽内,所述扭簧通过销轴与所述外筒活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上接头、所述活塞缸、所述活塞杆、所述外筒、所述阀座和所述下接头均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上接头与所述活塞缸、所述活塞缸与所述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阀座、所述阀座与所述下接头以及所述活塞杆与所述中心管均通过销钉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活塞缸的外壁与所述上接头的内壁之间、所述顶部卡环的外壁与所
述活塞缸的内壁之间、所述中部卡环的外壁与所述活塞缸的内壁之间、所述活塞缸的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所述阀座的外壁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之间以及所述阀座的外壁与所述下接头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
[0009]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可配套冲砂接头,在井下高压情况下,实现带压正、反冲砂工艺,改变了以往必须排液降压后才能冲砂的思路,减少了排液降压工序,提高了冲砂效率。
[0010]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
[0015]1、钢球;2、上接头;3、密封圈;4、下接头;5、顶部卡环;6、销钉;7、活塞缸;8、活塞杆;9、中心管;10、中部卡环;11、锁环;12、卡口;13、剪钉;14、锁帽;15、挡帽;16、滑动轴承;17、阀座;18、弹簧;19、外筒;20、销轴;21、扭簧;22、阀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所示,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包括上接头2、活塞缸7、外筒19、阀座17、下接头4。上接头2的底部套设于活塞缸7的顶部外围,活塞缸7的底部套合于外筒19的顶部内围,外筒19内设置有中心管9,外筒19的底部内侧固定有阀座17,阀座17的底部套合于外接头的顶部内侧。活塞缸7内设置有活塞杆8,上接头2、活塞缸7、活塞杆8、外筒19、阀座17和下接头4均为中空管状结构,上接头2与活塞缸7、活塞缸7与外筒19、外筒19与阀座17、阀座17与下接头4以及活塞杆8与中心管9均通过销钉6固定连接,保证连接牢固。
[0019]活塞杆8的顶部外围设置有顶部卡环5,活塞缸7的中部外围设置有中部卡环10,顶部卡环5和中部卡环10均与活塞缸7的内壁相接触,且顶部卡环5的外壁与活塞缸7的内壁之间、中部卡环10的外壁与活塞缸7的内壁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3,封堵缝隙,保持结构密封。中部卡环10的下方设置有锁环11,活塞缸7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锁套,锁套与活塞缸7通过剪钉13固定连接,锁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锁环11相适应的卡口12,当活塞杆8下降时,锁环11与锁帽14啮合,能够保证活塞杆8不会移动。
[0020]活塞杆8的底部与中心管9的顶部固定连接,中心管9的顶部外围还设置有挡帽15,挡帽15位于锁套下方,挡帽15限制中心管9上升的极限位置。挡帽15的下方设置有滑动轴承16,减小中心管9与外筒19之间滑动时的摩擦。滑动轴承16的下方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的底部与阀座17的顶部相接触,弹簧18提供将中心管9送回原位的弹力。阀座17的出口处设置有阀板22,阀座17的下方一侧设置有扭簧21,阀板22的下表面与扭簧21固定连接。扭簧21的一端与阀板22固定连接,扭簧21的另一端伸入阀座17的底面上的卡槽内,扭簧21通过销轴20与外筒19活动连接。
[0021]活塞缸7的外壁与上接头2的内壁之间、活塞缸7的外壁与外筒19的内壁之间、阀座17的外壁与外筒19的内壁之间以及阀座17的外壁与下接头4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3,保持结构密封,封堵缝隙。
[0022]该控制阀下井时处于关闭状态,阀板22封堵在中心管9的管口,保证下管柱过程中管内不喷液。控制阀到位后,油管打压,压力推动阀板22以销轴20为圆心向下翻转,阀板22离开中心管9的出口。同时压力推动活塞杆8下行,顶部卡环5和中部卡环10沿着活塞缸7内壁滑动,锁环11下行至与锁套啮合,此时控制阀进入开启状态,不受管柱震动、反冲砂液体节流影响,可以进行正反两个方向冲砂。
[0023]冲砂结束后,投钢球1,钢球1坐于活塞杆8上部的内锥面,此时向油管打压,钢球1推动活塞杆8向下运动,并通过锁环11带动锁帽14下行,剪断剪钉13。此时泄掉油管压力,弹簧18复位推动活塞杆8和中心管9上行,至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循环带压冲砂投球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活塞缸、外筒、阀座、下接头,所述上接头的底部套设于所述活塞缸的顶部外围,所述活塞缸的底部套合于所述外筒的顶部内围,所述外筒内设置有中心管,所述外筒的底部内侧固定有所述阀座,所述阀座的底部套合于所述下接头的顶部内侧;所述活塞缸内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外围设置有顶部卡环,所述活塞缸的中部外围设置有中部卡环,所述中部卡环的下方设置有锁环,所述活塞缸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锁套,所述锁套与所述活塞缸通过剪钉固定连接,所述锁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环相适应的卡口,所述活塞杆的底部与所述中心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的顶部外围还设置有挡帽,所述挡帽位于所述锁套下方,所述挡帽的下方设置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所述滑动轴承和所述弹簧环绕在所述中心管外围,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所述阀座的顶部相接触,所述阀座的出口处设置有阀板,所述阀座的下方一侧设置有扭簧,所述阀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舒舒丁立波
申请(专利权)人:兰西县铭远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