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179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粗骨料5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服役结束后的混凝土废弃物一般被用作路基填充材料或者其它次要结构材料,应用层次较低。使用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0003]而对于寒冷地区来说,建筑物会遭受不同程度上的冻融破坏,因此再生混凝土在使用时需要具备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保证其在服役年限内不发生抗冻耐久性破坏,延长再生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寿命。但现有的再生混凝土虽然强度满足设计,但其抗冻耐久性能差。以高纬度地区为例,此地区混凝土经常在服役寿命结束之前因冻融破坏而导致其提前失效,成为无用废料。现有技术已有可在寒冷地区多次利用的再生混凝土,但是冻融循环次数(300余次)远不能满足严寒地区对于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要求,且其再生混凝土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再生粗骨料性能显著下降的情况,再生混凝土的循环次数非常有限。
[0004]因此,针对严寒地区,制备可多次循环使用的、抗冻耐久性优良、力学性能佳的再生混凝土成为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能够在严寒地区多次循环使用、抗冻耐久性优良、力学性能佳。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利于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的工业化生产。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粗骨料505

515份,再生粗骨料432

454份,河砂690

712份,水泥315

323份,粉煤灰62

66份,硅灰42

44份,减水剂1.7

2.1份,引气剂0.13

0.15份和水164

170份。
[0009]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粗骨料510份,再生粗骨料443份,河砂696份,水泥319份,粉煤灰63份,硅灰43份,减水剂2.1份,引气剂0.13份和水166份。
[0010]优选的,所述再生粗骨料为GB/T25177—2010规定的Ⅰ类再生粗骨料、Ⅱ类再生粗骨料或Ⅲ类再生粗骨料;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75

16mm;
[0011]所述天然粗骨料的粒径为4.75

16mm。
[0012]优选的,所述河砂为中砂,粒径小于4.75mm,细度模数为2.4。
[0013]优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效率为20

30%。
[0014]优选的,所述引气剂为松香类引气剂。
[0015]优选的,所述水泥、粉煤灰和硅灰的比例为15:3:2。
[0016]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7]S1:按照前述的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的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0018]S2:将天然粗骨料、再生粗骨料、河砂放入搅拌容器中搅拌均匀;
[0019]S3:将45

55%的水加入搅拌容器搅拌均匀;
[0020]S4:将水泥、粉煤灰、硅灰、剩余的水加入搅拌容器搅拌均匀;
[0021]S5:将减水剂和引气剂加入搅拌容器搅拌均匀得到前述的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搅拌容器为单轴卧式搅拌机,搅拌转速为120

180rpm/min,搅拌时间为15

20s;
[0023]所述步骤S3中,搅拌转速为120

180rpm/min,搅拌时间为15

20s;
[0024]所述步骤S4中,搅拌转速为120

180rpm/min,搅拌时间为30

45s;
[0025]所述步骤S5中,搅拌转速为120

180rpm/min,搅拌时间为3

4min。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及第二代再生混凝土抗冻融循环次数远大于寒冷地区的最大次数,能满足严寒地区混凝土服役50年的寿命要求,且制备出的第二代再生粗骨料、第三代再生粗骨料和第四代再生粗骨料,其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均符合Ⅲ类再生粗骨料性能要求,性能表现稳定,能够实现建筑垃圾的多代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粗骨料505

515份,再生粗骨料432

454份,河砂690

712份,水泥315

323份,粉煤灰62

66份,硅灰42

44份,减水剂1.7

2.1份,引气剂0.13

0.15份和水164

170份。
[0030]本专利技术添加粉煤灰和硅灰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可以有效填补再生粗骨料中的微裂缝,减少水分子渗透,增强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并且由于二者的存在,第二代再生粗骨料、第三代再生粗骨料和第三代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和吸水率在再生混凝土后期水化过程中也会得到增益。减水剂和引气剂能够使得再生混凝土内部微孔分布及毛细孔结构得到改善,能有效缓解冻融循环所产生的循环孔隙应力,大幅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能。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粗骨料510份,再生粗骨料443份,河砂696份,水泥319份,粉煤灰63份,硅灰43份,减水剂2.1份,引气剂0.13份和水166份。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再生粗骨料为GB/T25177—2010规定的Ⅰ类再生粗骨料、Ⅱ类再生粗骨料或Ⅲ类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的粒径为4.75

16mm;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75

16mm。天然粗骨料、再生粗骨料在使用前需清洗并烘干。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河砂为中砂,粒径小于4.75mm,细度模数为2.4。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粗骨料505

515份,再生粗骨料432

454份,河砂690

712份,水泥315

323份,粉煤灰62

66份,硅灰42

44份,减水剂1.7

2.1份,引气剂0.13

0.15份和水164

17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粗骨料510份,再生粗骨料443份,河砂696份,水泥319份,粉煤灰63份,硅灰43份,减水剂2.1份,引气剂0.13份和水16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为GB/T25177—2010规定的Ⅰ类再生粗骨料、Ⅱ类再生粗骨料或Ⅲ类再生粗骨料;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4.75

16mm;所述天然粗骨料的粒径为4.75

1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砂为中砂,粒径小于4.75mm,细度模数为2.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严寒地区循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效率为20

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平华王震王新杰刘惠陈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