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160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外壳、脚杯、机架、连接件、滚珠丝杠模组、仪器操作面板、夹具安装平台、真空吸附平台、联轴器、同步带、同步带轮、步进电机、螺栓、螺母、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轴、轴承端盖、齿轮轴、内齿圈、永磁体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能够解决解决传统抛光工艺存在的成本高、操作复杂、效率低、抛光质量差以及污染等问题以及现有磁流变抛光装置存在的柔性“磨头”的更新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装置可靠性高等优点。装置可靠性高等优点。装置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等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部分也用于消除光泽)、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抛光是一种传统且必备的制造工艺,抛光工艺分很多种,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及磁流变抛光等。机械抛光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其效率低,易造成抛光表面不均匀,抛光时间难掌握,适宜小面积的表面处理。电解抛光优势在于能抛光难以用机械抛光的硬质材料、软质材料以及薄壁、形状复杂、细小的零件和制品,抛光时间短,多件同时抛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增加产品表面抗腐蚀性,不会引起金属表面变形等,但抛光前处理较为复杂,电解液的通用性差,使用寿命短和强腐蚀性及难处理。化学抛光设备简单,可以处理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然而抛光质量不如电解抛光,所用抛光溶液的使用寿命短,调整和再生比较困难,化学抛光操作过程中,硝酸散发出大量黄棕色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0003]磁流变抛光利用磁流变抛光液在梯度磁场中发生流变而形成的具有黏塑行为的柔性“小磨头”与工件之间具有快速的相对运动,使工件表面受到很大的剪切力,从而使工件表面材料被去除。磁流变抛光因其相较于传统抛光工艺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抛光质量好以及无污染等优势,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磁流变抛光装置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柔性“小磨头”的更新问题,柔性“磨头”若长时间定点抛光,构成“磨头”的微结构会变形,导致抛光质量会下降。有鉴于上述抛光方式及其不足,针对现有的磁流变抛光装置进行改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抛光工艺存在的成本高、操作复杂、效率低、抛光质量差以及污染等问题以及磁流变抛光装置存在的柔性“磨头”更新的问题。
[0005]为了能有效地解决如上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按如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是由脚杯、仪器操作面板、机架、滚珠丝杠模组、第五连接件、电机、同步带、同步带轮、传动装置、联轴器、第三齿轮轴、抛光头、真空吸附平台、夹具安装平台组成;所述脚杯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五连接件固定在滚珠丝杠模组上;所述滚珠丝杠模组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夹具安装平台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仪器操作面板安装在夹具安装平台上;所述真空吸附平台安装在夹具安装平台上;所述电机固定在第五连接件上;所述传动装置固定在第五连接件上;所述同步带轮固定在电机和传动装置上并通过同步带使两者之间能够传递扭矩;所述抛光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装置联接;所述第三齿轮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装置联接并与抛光头中第四轴承端盖上的外齿轮相啮合;
[0006]所述传动装置主要由第二齿轮轴、第一螺栓、第一轴承端盖、第二螺栓、外壳、第一
深沟球轴承、第三螺栓、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第三深沟球轴承、第一挡板、第四螺栓、第一齿轮轴、第二轴承端盖、支撑架、第五螺栓、螺母、内齿圈、第六螺栓、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二挡板、第四深沟球轴承、第三轴承端盖、第七螺栓组成;所述外壳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挡板联接;所述第一轴承端盖、第二轴承端盖、第三轴承端盖分别通过第一螺栓、第四螺栓、第七螺栓与支撑架联接;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五螺栓和螺母与第一挡板联接;所述内齿圈通过第三螺栓和第六螺栓与外壳联接;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装配在外壳上,使外壳与其它三者: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支撑架之间能相对运动;所述第二齿轮轴上的齿轮可视为行星轮,其两端与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相配合,使第二齿轮轴与支撑架之间能相对运动;所述第一齿轮轴上的齿轮可视为太阳轮,其两端与第三深沟球轴承、第四深沟球轴承配合,使第一齿轮轴与支撑架之间能相对运动;
[0007]所述抛光头主要由圆柱形外壳、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八螺栓、第五深沟球轴承、第六深沟球轴承、第四连接件、第九螺栓、第四轴承端盖、轴组成;所述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联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相互拼接并通过第八螺栓紧固;所述轴通过螺纹与第三连接件相联接;所述第五深沟球轴承、第六深沟球轴承装配在轴上,使轴、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与其它三者:第四轴承端盖、第四连接件、圆柱形外壳之间能相对运动;所述第四轴承端盖通过第九螺栓与第四连接件相联接;所述圆柱形外壳通过螺纹与第四连接件相联接。
[0008]所述的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所述第一齿轮轴一端上固定有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电机联接,另一端上固定有联轴器与第三齿轮轴联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一端悬空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抛光头联接且第二齿轮轴的数量不少于N个,可选地,N取3;所述内齿圈通过第三螺栓、第六螺栓固定在外壳上,外壳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件固定在滚珠丝杠模组上;所述第四轴承端盖的一端带有外齿轮并与第三齿轮轴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轴上的齿轮齿数与第三齿轮轴的齿轮齿数不同;所述抛光头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开有凹槽与螺纹孔,拼接并紧固后,装配数量不少于N个的永磁体,可选地,N取2;
[0009]所述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的外表面与圆柱形外壳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超1~5mm,可选地,最小距离取3mm;
[0010]所述圆柱形外壳最小厚度不超过1~5mm,可选地,最小厚度取3mm;
[0011]所述抛光头中的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磁极排布方向为同向排布。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的积极效果在于:相较于机械抛光,该装置抛光距离可控,抛光均匀效果好;相较于电解抛光,该装置无需对工件进行前处理,通用性强,使用寿命长;相较于化学抛光,该装置的抛光液可回收再利用,抛光过程无污染;该装置无需外加设备即可实现柔性“磨头”的自更新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排布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的传动装置剖面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的抛光头剖面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的抛光头爆炸视图。
[0017]图中,1.脚杯、2.仪器操作面板、3.机架、4.滚珠丝杠模组、5.第五连接件、6.电机、7.同步带、8.同步带轮、9.传动装置、10.联轴器、11.第三齿轮轴、12.抛光头、13.真空吸附平台、14.夹具安装平台、15.第二齿轮轴、16.第一螺栓、17.第一轴承端盖、18.第二螺栓、19.外壳、20.第一深沟球轴承、21.第三螺栓、22.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3.第二深沟球轴承、24.第三深沟球轴承、25.第一挡板、26.第四螺栓、27.第一齿轮轴、28.第二轴承端盖、29.支撑架、30.第五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头自修复的磁流变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装置主体是由脚杯(1)、仪器操作面板(2)、机架(3)、滚珠丝杠模组(4)、第五连接件(5)、电机(6)、同步带(7)、同步带轮(8)、传动装置(9)、联轴器(10)、第三齿轮轴(11)、抛光头(12)、真空吸附平台(13)、夹具安装平台(14)组成;所述脚杯(1)安装在机架(3)上;所述第五连接件(5)固定在滚珠丝杠模组(4)上;所述滚珠丝杠模组(4)固定在机架(3)上;所述夹具安装平台(14)安装在机架(3)上;所述仪器操作面板(2)安装在夹具安装平台(14)上;所述真空吸附平台(13)安装在夹具安装平台(14)上;所述电机(6)固定在第五连接件(5)上;所述传动装置(9)固定在第五连接件(5)上;所述同步带轮(8)分别固定在电机(6)和传动装置(9)上并通过同步带(7)使两者之间能够传递扭矩;所述抛光头(12)通过联轴器(10)与传动装置(9)联接;所述第三齿轮轴(11)通过联轴器(10)与传动装置联接(9)并与抛光头(12)中第四轴承端盖(50)上的外齿轮相啮合;所述传动装置(9)主要由第二齿轮轴(15)、第一螺栓(16)、第一轴承端盖(17)、第二螺栓(18)、外壳(19)、第一深沟球轴承(20)、第三螺栓(21)、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2)、第二深沟球轴承(23)、第三深沟球轴承(24)、第一挡板(25)、第四螺栓(26)、第一齿轮轴(27)、第二轴承端盖(28)、支撑架(29)、第五螺栓(30)、螺母(31)、内齿圈(32)、第六螺栓(33)、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4)、第二挡板(35)、第四深沟球轴承(36)、第三轴承端盖(37)、第七螺栓(38)组成;所述外壳(19)通过第二螺栓(18)与第二挡板(35)联接;所述第一轴承端盖(17)、第二轴承端盖(28)、第三轴承端盖(37)分别通过第一螺栓(16)、第四螺栓(26)、第七螺栓(38)与支撑架(29)联接;所述支撑架(29)通过第五螺栓(30)和螺母(31)与第一挡板(25)联接;所述内齿圈(32)通过第三螺栓(21)和第六螺栓(33)与外壳(19)联接;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2)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4)装配在外壳(19)上,使外壳(19)与其它三者:第一挡板(25)、第二挡板(35)以及支撑架(29)之间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崇秋李林峰高春甫贺新升鄂世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