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35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它包括设置于顶盖上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设置于裸电芯上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与正极极柱之间通过正极转接片焊接连接并在正极转接片上形成第一焊接部,所述负极极耳与负极极柱之间通过负极转接片焊接连接并在负极转接片上形成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上均设有热压绝缘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芯内部的转接片与顶盖极柱焊接反面、裸电芯的极耳等部位在激光焊接工序后添加热压绝缘膜,来实现电芯内部金属部位的绝缘目的,增强了电芯内部引流部件的绝缘安全性能。性能。性能。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 core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锂电池新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方壳锂离子电芯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日趋广泛,需求量急速扩张,电池安全保障是推广锂电池新能源应用的基石。
[0003]电芯在制程过程中经常涉及到超声波焊接与激光焊接等关键工序,而电芯本身具有充放电功能,在一些电连接部位需要进行绝缘安全防护。方壳电芯在制造工艺中需将裸电芯的集流体(极耳)焊接到引流部件上,通过引流部件将电流导通到电芯外部。常规的集流体(极耳)焊接到引流部件上的方法主要通过电阻点焊、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工艺来实现,而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焊渣,当焊渣掉落在电芯内部时,容易造成电芯内短路,影响电芯性能与安全,同时在焊接部位需要进行绝缘防护,避免因电芯制程过程中存在内短路隐患,造成产品爆炸等安全事故。
[0004]当前市场常用的电芯内部电连接绝缘方法为在焊印部位贴绝缘胶带,而绝缘胶带因本身粘性不够、长时间在电解液中浸泡,焊接部位由于持续倒流产热等问题,经常会发生脱落,极易造成电芯内部的短路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顶盖上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设置于裸电芯上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与正极极柱之间通过正极转接片焊接连接并在正极转接片上形成第一焊接部,所述负极极耳与负极极柱之间通过负极转接片焊接连接并在负极转接片上形成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上均设有热压绝缘膜。
[0007]进一步地,所述热压绝缘膜的厚度为0.03~1.5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热压绝缘膜为PP绝缘膜。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热压绝缘膜为PET绝缘膜。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转接片一字型结构或Y字形结构或U字形结构,正极转接片的一端与正极极耳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正极极柱焊接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负极转接片一字型结构或Y字形结构或U字形结构,负极转接片的一端与负极极耳焊接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极柱焊接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热压绝缘膜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热压绝缘膜部分覆盖或完全覆盖所述正极极耳、负极极耳、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
[0014]本技术通过在电芯内部的转接片与顶盖极柱焊接反面、电芯的极耳等部位在
激光焊接工序后添加热压绝缘膜,来实现电芯内部金属部位的绝缘目的,解决了焊印胶带附着力不强,易脱落的问题;采用热压绝缘膜方案后绝缘层对金属面及焊接处的附着力强,耐电解液性腐蚀,耐高温,耐久性佳,增强了电芯内部引流部件的绝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热压绝缘膜与顶盖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热压绝缘膜与顶盖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中,1

顶盖;2

正极极柱;3

负极极柱;4

正极转接片;5

负极转接片;6

正极热压绝缘膜;7

负极热压绝缘膜;8

第一焊接部;9

第二焊接部;10

裸电芯;11

正极极耳;12

负极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002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顶盖1上的正极极柱2和负极极柱3、设置于裸电芯10上的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所述正极极耳11与正极极柱2之间通过正极转接片4焊接连接并在正极转接片4上形成第一焊接部8,所述负极极耳12与负极极柱3之间通过负极转接片5焊接连接并在负极转接片5上形成第二焊接部9,所述第一焊接部8和第二焊接部9上均设有热压绝缘膜,分别为正极热压绝缘膜6和负极热压绝缘膜7。本技术通过在电芯内部的转接片与顶盖极柱焊接反面、电芯的极耳等部位添加热压绝缘膜,来实现电芯内部金属部位的绝缘目的,增强了电芯内部引流部件的绝缘安全性能。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压绝缘膜的厚度为0.03~1.5mm,优选为0.05mm或0.1mm或0.3mm或0.5mm或0.7mm或1.0mm或1.2mm。合适的热压绝缘膜厚度能提高转接片焊接面的绝缘性能及耐久性。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压绝缘膜为PE(聚乙烯)绝缘膜、PVC聚(氯乙烯)绝缘膜、PS(聚苯乙烯)绝缘膜、PET(聚酯薄膜)绝缘膜、PP(聚丙烯)绝缘膜、尼龙等中的任意一种。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极转接片4一字型结构或Y字形结构或U字形结构,正极转接片5的一端与正极极耳11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正极极柱2的反面焊接连接。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负极转接片5一字型结构或Y字形结构字形结构,负极转接片5的一端与负极极耳焊13接连接、另一端与负极极柱3的反面焊接连接。
[0025]本实实施例显示的正极转接片4和负极转接片5均为Y字形结构,其中,Y字形结构的直线端与顶盖1上的极柱反面焊接连接,Y字形结构的分叉端与电芯10的极耳焊接连接,图中未显示与极耳焊接时的焊印。当正极转接片4和负极转接片5均为U字形结构时,U字形结构互相平行的一端与顶盖1上的极柱反面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电芯10的极耳焊接连接。
[0026]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压绝缘膜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焊接部8和第二焊接部9。热压绝
缘膜完全覆盖焊接位置能有效隔绝焊渣与电芯其余部位接触,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
[0027]上述方案中,为进一步提高绝缘效果,所述热压绝缘膜部分覆盖或完全覆盖所述正极极耳11、负极极耳12、正极极柱2和负极极柱3。
[0028]本技术的制作过程具体包含以下步骤:在转接片激光焊接后,通过吸盘将正极热压绝缘膜6吸取到正极转接片4的第一焊接部8、将负极热压绝缘膜7吸取到负极转接片5的第二焊接部9;利用软质耐温的压头对正极热压绝缘膜6进行热压,使其贴合到第一焊接部8与正极转接片上4上;对负极热压绝缘膜7进行热压,使其贴合到第二焊接部9与负极转接片上5上,完全覆盖第二焊接部9部位,粘结牢固,绝缘性能好,耐电解液腐蚀。
[0029]其中,热压绝缘膜厚度为0.03~1.5mm,热压温度为80~200℃,热压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顶盖(1)上的正极极柱(2)和负极极柱(3)、设置于裸电芯(10)上的正极极耳(11)和负极极耳(12),所述正极极耳(11)与正极极柱(2)之间通过正极转接片(4)焊接连接并在正极转接片上形成第一焊接部(8),所述负极极耳(12)与负极极柱(3)之间通过负极转接片(5)焊接连接并在负极转接片上形成第二焊接部(9),所述第一焊接部(8)和第二焊接部(9)上均设有热压绝缘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绝缘膜的厚度为0.03~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绝缘膜为PP绝缘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转接片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德明黄锋姜嫦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