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少量稻米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9130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少量稻米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及应用,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其提取的主要对象为少量稻米及稻米部分组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实验步骤,能有效地破碎组织、去除淀粉、充分裂解细胞,从而获得浓度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从稻米中提取基因组DNA,能满足大部分PCR技术的需要,可用于稻米品种真实性鉴定,还可用于水稻基因功能分析。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稻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能从少量稻米中获得基因组DNA,与以水稻幼苗为对象的种子发芽提取DNA方法相比,取材极为方便,不受种子发芽失败影响,可大大减少实验准备的时间。可大大减少实验准备的时间。可大大减少实验准备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少量稻米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从少量稻米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稻米是淀粉质种子,质地较硬,不易研磨、破碎。稻米中淀粉含量可达70%左右,经过碾磨处理后的稻米,所剩胚乳的淀粉含量可高达75%左右,淀粉与DNA都属多糖类物质,在提取过程中易发生共沉淀现象,高淀粉含量严重影响提取DNA产物的质量。稻米PCR鉴定分析中还会遇到样品较少如单粒甚至部分稻米组织的情况,这种样品不仅组织质地硬、淀粉含量高,且DNA含量少,经不起提取纯化中的损失,因此一种能高效破碎、损失率较低的提取方法是下一步鉴定分析的必要前提。
[0003]目前,稻米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方法虽然较多,如碾米品质法、外观观察法、蒸煮食味法、蛋白质分析法等,但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狭窄,可靠性不高,鉴定效果也并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于DNA变异的分子标记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植物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由于该方法直接以DNA的形式出现,其差异体现的是不同品系的基因型差异,因而较其它物理、化学方法更为简单、准确(金伟栋等,上海农业学报,2006,22(1):104

108)。因此,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来进行稻米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是目前最佳的技术方案。
[0004]目前PCR技术以及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稻米品种鉴别和基因功能分析。PCR技术以样品DNA为标的,其检测结果体现了样品自身核酸序列的差异,较物理、化学方法更准确、稳定。PCR技术对样品基因的检出限很低,但易受杂质干扰,提取稻米DNA中的杂质有时会降低扩增效率甚至导致实验失败。目前由于检测需求的增长和PCR技术的成熟导致检测样品的数量日益增长,过于繁琐或不易批量化操作的DNA提取方法限制了PCR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一种简易、可批量化操作、并能获得较好稻米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是稻米品种鉴定和基因分析的有力保障。
[0005]目前对于水稻稻米基因组DNA的提取,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种子发芽提取DNA,该过程需要等种子发芽并长出叶片,一般要一周时间,有些种子还会发芽失败,且该方法不适用于无胚芽的组织,如精米或部分胚乳组织。也有用稻米胚乳直接提取DNA的,常见的方法是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法,但胚乳质地较硬、淀粉含量高,且少量稻米组织DNA含量少,用研钵或仪器直接研磨提取样品损失率较高,且操作不便。
[0006]因此,需要探索并建立一种能有效提取少量稻米基因组DNA的方法,损失率较低,可以批量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少量稻米组织质地硬、淀粉含量、DNA含量少,采用一系列的提取步骤,如浸泡、酶解淀粉、裂解细胞、沉淀等,从组织中获得浓度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提取的DNA能用
于该稻米样品的品种鉴定和基因分析。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从少量稻米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将1/3

6粒稻米浸泡在淀粉酶溶液中,浸泡至稻米吸胀;
[0011](2)将步骤(1)中吸胀后的稻米研磨成浆,60

75℃浸泡后,离心,获得离心沉淀物1;
[0012](3)向步骤(2)中的离心沉淀物1中加入提取液,60

75℃浸泡后,离心去,获得离心上清液;
[0013](4)向步骤(3)中的离心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低温异丙醇,混匀后离心,获得离心沉淀物2;
[0014](5)使用体积比为75%乙醇溶液洗涤步骤(4)中的离心沉淀物2后,弃去上清液,干燥沉淀,于保存液中溶解,获得稻米基因组DNA。
[0015]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淀粉酶溶液成分为:100mM NaAc,100mM NaCl,0.3mM CaCl2,体积比为0.5%的Triton X

100和100mg/Lα

淀粉酶,淀粉酶溶液成分中的浓度表示为终浓度。
[0016]优选的,所述的淀粉酶溶液的pH为5.5,步骤(1)中淀粉酶溶液的加入量为300

1500μL。
[0017]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提取液成分为:100mM Tris,20mM EDTA和1M KCl,所述提取液的pH为8.3,步骤(3)中提取液的加入量为300

1000μL;提取液成分中的浓度表示为终浓度。
[0018]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保存液的成分为:10mM Tris

HCl和0.1mM EDTA,所述保存液的pH为8.0,加入量为50μL;保存液成分中的浓度表示为终浓度。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的方法在稻米品种鉴定或基因分析中的应用。
[0020]与现有水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其提取的主要对象为少量稻米及稻米部分组织;由于稻米组织具有质地硬、淀粉含量高、DNA含量少的问题,现有DNA提取方法较难从中获得浓度、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而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实验步骤,能有效地破碎组织、去除淀粉、充分裂解细胞,从而获得浓度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
[0022](2)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从稻米中提取基因组DNA,能满足大部分PCR技术的需要,可用于稻米品种真实性鉴定,还可用于水稻基因功能分析。
[0023](3)利用本专利技术稻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能从少量稻米中获得基因组DNA,与以水稻幼苗为对象的种子发芽提取DNA方法相比,取材极为方便,不受种子发芽失败影响,可大大减少实验准备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对比例1中样品酶解后的离心沉淀与未酶解沉淀对比示意图;其中,A为秀水134品种,左为对比例1中处理方式1处理后的沉淀图,右为对比例1中处理方式2处理后的沉淀图;B为中嘉早17品种,左为对比例1中处理方式1处理后的沉淀图,右为对比例1中处理方式2处理后的沉淀图。
[0025]图2为对比例1中样品酶解后离心的上清与未酶解上清I2‑
KI检测对比示意图;其中,1为秀水134品种使用处理方式1处理;2为中嘉早17品种使用处理方式1处理;3为秀水134品种使用处理方式2处理;4为中嘉早17品种使用处理方式2处理;5为I2‑
KI溶液。
[0026]图3为实施例1中提取基因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比示意图;其中,1为秀水134品种使用处理方式1处理;2为中嘉早17品种使用处理方式1处理;3为秀水134品种使用处理方式2处理;4为中嘉早17品种使用处理方式2处理;5为DNA;分子量标准:100

5000bp。
[0027]图4为实施例1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微卫星(SSR)分子标记RM206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少量稻米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3

6粒稻米浸泡在淀粉酶溶液中,浸泡至稻米吸胀;(2)将步骤(1)中吸胀后的稻米研磨成浆,60

75℃浸泡后,离心,获得离心沉淀物1;(3)向步骤(2)中的离心沉淀物1中加入提取液,60

75℃浸泡后离心,获得离心上清液;(4)向步骤(3)中的离心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后离心,获得离心沉淀物2;(5)使用体积比为75%乙醇溶液洗涤步骤(4)中的离心沉淀物2后,弃去上清液,干燥沉淀,于保存液中溶解,获得稻米基因组DN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淀粉酶溶液成分为:100mM NaAc,100mM NaCl,0.3mM CaCl2,体积比为0.5%的Triton X

100和100mg/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白王蕾马燕欣潘月云杨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