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28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包括外景墙和内景墙,内景墙可滑移地连接在外景墙上,外景墙上设置有漏窗,外景墙的正面连接有蓄水池,外景墙的背面连接有生态滞留池,生态滞留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生态滞留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蓄水池中排出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所述生态滞留池,生态滞留池排出的水经排水口进入蓄水池,内景墙下部连接有多个可折叠座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更好地适应场地,使得景观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兼具休憩、娱乐、环保和观赏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生态、景观与人的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生存环境。境。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建筑装饰
,尤其是指一种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集中,城市人均绿化占有面积越来越少,而墙面绿化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提高绿化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景观墙也在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景观墙设计灵活,是广场和公园等城市空间当中的利用率较高的设施。
[0003]但是现有的景观墙一般采用固定墙体,空间层次感不佳,对场地适应性弱,无法充分利用空间,且现有景观墙仅是起到观赏作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景观墙无法充分利用空间且功能单一的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包括外景墙和内景墙,所述内景墙可滑移地连接在所述外景墙上,所述外景墙上设置有漏窗,所述外景墙的正面连接有蓄水池,所述外景墙的背面连接有生态滞留池,所述生态滞留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滞留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蓄水池中排出的水经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生态滞留池,所述生态滞留池排出的水经所述排水口进入所述蓄水池,所述内景墙下部连接有多个可折叠座椅。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景墙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内景墙可滑移地连接在所述滑移槽中。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座椅包括座板,所述座板和所述内景墙相铰接,所述座板翻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座板呈水平状态,所述座板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座板和所述内景墙相平行。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景墙的上部连接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上贴附太阳能板,所述遮光板和所述内景墙相铰接,遮光状态时,所述遮光板翻转至水平状态,收起状态时,所述遮光板翻转至和所述内景墙相平行。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板为可伸缩板。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板包括与所述内景墙相铰接的主板体,所述主板体上可移动地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由电动推杆驱动移动,所述电动推杆连接在所述主板体上,所述电动推杆由所述太阳能板供电。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板上设置有把手。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景墙的正面还连接有跌水堰,所述跌水堰位于所述生态滞留池的上方,所述蓄水池中的水通过抽水装置引入跌水堰中,跌水堰中的水跌落至生态滞留池中。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景墙的正面自上至下设置有多个所述跌水堰,相邻两个跌水堰中下方跌水堰的长度大于上方跌水堰的长度。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滞留池内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砾石层和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更好地适应场地,使得景观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兼具休憩、娱乐、环保和观赏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生态、景观与人的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生存环境。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的三维结构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的正视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的侧视图;
[0021]图4是图2所示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的俯视图;
[0022]图5是图2所示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中遮光板和可折叠座椅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
[0023]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内景墙;2、外景墙;21、漏窗;22、滑移槽;3、蓄水池;4、生态滞留池;5、可折叠座椅;51、座板;6、遮光板;61、主板体;62、延伸板;63、把手;7、跌水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5]参照图1

图4所示,本发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包括外景墙2和内景墙1,内景墙1可滑移地连接在外景墙2上,外景墙2上设置有漏窗21,外景墙2的正面连接有蓄水池3,外景墙2的背面连接有生态滞留池4,生态滞留池4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对生态滞留池4内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同时水生植物也可以对空气污染物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0026]生态滞留池4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蓄水池3中排出的水经进水口进入生态滞留池4,生态滞留池4排出的水经排水口进入蓄水池3,内景墙1下部连接有多个可折叠座椅5,以供人休息。
[0027]上述生态景观墙的整体结构中,内景墙1采用可推拉设计,通过内景墙1的推拉,可以使得内景墙1可对漏窗21形成不同程度的遮挡,从而使得通过漏窗21所能看到的景观范围得以改变,从而显示部分遮挡或未遮挡的框景,增加了观景的乐趣,也提高了空间层次感;另外,内景墙1和外景墙2之间能够相对移动,使得整体景观墙的占用空间可以灵活调整,使得空间的利用更加充分;
[0028]生态滞留池4和蓄水池3之间形成循环水路,蓄水池3中的水可以进入生态滞留池4内净化,净化后的水再流入蓄水池3中,从而始终保证蓄水池3具有较好的水质;另外,蓄水
池3中可以放置观赏鱼,而生态滞留池4中的水生植物也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从而增加了景观丰富性。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外景墙2上设置有滑移槽22,内景墙1可滑移地连接在滑移槽22中。
[0030]进一步的,内景墙1下部连接有多个滚轮,多个滚轮沿内景墙1的滑移方向依次布置,以使得内景墙1在滑移槽22中滑移时,由滚轮和滑移槽22相接触,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摩擦力。
[0031]具体布置时,可以在内景墙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滚轮,也可以在内景墙1上开设容置槽,将滚轮置于容置槽中,使得每个滚轮的一侧凸出于内景墙1的正面,另一侧凸出于内景墙1的正背面。
[0032]优选的,内景墙1的最大推拉长度为外景墙2长度的三分之二。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折叠座椅5包括座板51,座板51和内景墙1相铰接以实现座板51的翻转折叠,座板51翻转至第一位置时,座板51展开,座板51呈水平状态以供人休息,座板51翻转至第二位置时,座板51收起,此时座板51和内景墙1相平行。
[0034]可以理解地,参阅图5,当内景墙1向外景墙2方向滑移前,需将相关座板51翻转至和内景墙1相平行,这样才可以将内景墙1推移至外景墙2中,推移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以使得暴露在外部的座板51可以满足休息人数即可。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景墙和内景墙,所述内景墙可滑移地连接在所述外景墙上,所述外景墙上设置有漏窗,所述外景墙的正面连接有蓄水池,所述外景墙的背面连接有生态滞留池,所述生态滞留池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滞留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蓄水池中排出的水经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生态滞留池,所述生态滞留池排出的水经所述排水口进入所述蓄水池,所述内景墙下部连接有多个可折叠座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景墙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内景墙可滑移地连接在所述滑移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座椅包括座板,所述座板和所述内景墙相铰接,所述座板翻转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座板呈水平状态,所述座板翻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座板和所述内景墙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推拉的生态景观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景墙的上部连接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上贴附太阳能板,所述遮光板和所述内景墙相铰接,遮光状态时,所述遮光板翻转至水平状态,收起状态时,所述遮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铭肖湘东王利芬姜佳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