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晶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121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玻璃晶化装置,包括隧道炉(1)和输送装置(3),输送装置(3)包括用于放置玻璃板(2)的可移动的托盘(30),托盘(30)设置为能够将玻璃板(2)输送至隧道炉(1)内进行晶化热处理并将晶化热处理后的玻璃板(2)输送出隧道炉(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玻璃晶化装置通过托盘的移动来实现玻璃板在晶化炉内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玻璃板与托盘始终保持同速移动,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摩擦,从而避免了玻璃板表面在晶化过程中被托盘刮伤的可能性,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Glass crystalliza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晶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晶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晶玻璃是指在一定温度制度下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玻璃内均匀地析出大量的微小晶体,形成致密的微晶相和玻璃相的多相复合体。通过控制微晶的种类数量、尺寸大小等,可以获得透明微晶玻璃、膨胀系数为零的微晶玻璃、表面强化微晶玻璃。微晶玻璃的晶体生产过程包括核化、晶化、退火及冷却工艺,这个过程需要在玻璃晶化装置中完成。目前使用的玻璃晶化装置为辊道连续式晶化炉,辊道连续式晶化炉,虽然可以实现对玻璃板的连续晶化热处理,但因为是通过辊道将玻璃连续不断地输送至晶化炉,用于输送玻璃板的辊子在转动时与玻璃板发生摩擦,很容易将位于其表面的玻璃板刮伤而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玻璃板在晶化过程中容易被刮伤的问题,提供一种玻璃晶化装置,该玻璃晶化装置可有效防止玻璃板在晶化过程中被刮伤,充分保障产品的质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晶化装置,包括隧道炉和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玻璃板的可移动的托盘,所述托盘设置为能够将所述玻璃板输送至所述隧道炉内进行晶化热处理并将晶化热处理后的所述玻璃板输送出所述隧道炉。
[0005]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隧道炉外侧的输送轨道和托盘支架,所述托盘支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上,所述托板支架的部分穿过所述隧道炉上的导向孔后伸入所述隧道炉内,所述导向孔设置为能够引导所述托盘支架在所述隧道炉内移动,所述托盘固定于伸入所述隧道炉内的所述托盘支架上。
[0006]优选地,所述隧道炉为设有开口的环形隧道炉,所述开口的两端分别为所述隧道炉的入口和出口,所述输送轨道为沿所述隧道炉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闭合环形轨道。
[0007]优选地,所述托盘为多个,且沿所述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托盘设置为能够同时放置多个所述玻璃板。
[0009]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托盘支架沿所述输送轨道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隧道炉的外侧。
[0010]优选地,所述隧道炉内沿其长度方向包括多个功能区,相邻所述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允许所述托盘承载所述玻璃板通过的隔温墙。
[0011]优选地,所述功能区为五个,五个所述功能区从所述入口到所述出口依次分别为升温区、核化区、晶化区、退火区和冷却区。
[0012]优选地,所述玻璃晶化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功能区温度的热循环控制系统。
[0013]优选地,所述热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用于为所述隧道炉提供热量的加热系统和用于
精确控制所述核化区、所述晶化区和所述退火区的温度的温度控制系统。
[0014]优选地,所述热循环控制系统包括热风系统,所述热风系统用于向所述升温区输送热风以使所述升温区的温度逐渐上升。
[0015]本技术的玻璃晶化装置通过托盘的移动来实现玻璃板在晶化炉内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玻璃板与托盘始终保持同速移动,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摩擦,从而避免了玻璃板表面在晶化过程中被托盘刮伤的可能性,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玻璃晶化装置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隧道炉,10开口,101定位槽,11入口,12出口,13导向孔,14升温区,15核化区,16晶化区,17退火区,18冷却区,2玻璃板,3输送装置,30托盘,31输送轨道,32托盘支架,4热循环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结构轮廓的内、外。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玻璃晶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隧道炉1和输送装置3,输送装置3包括用于放置玻璃板2的可移动的托盘30,托盘30设置为能够将玻璃板2输送至隧道炉1内进行晶化热处理并将晶化热处理后的玻璃板2输送出隧道炉1。本技术的玻璃晶化装置在对玻璃板进行晶化前,先将待晶化的玻璃板2放置于输送装置3的可移动的托盘30上,通过托盘30将玻璃板2输送至隧道炉1内进行晶化热处理,待玻璃板2晶化热处理后,托盘30经玻璃板2输送出隧道炉1。在玻璃板的整个晶化过程中,玻璃板30一直位于托盘30上,通过托盘30的移动来实现玻璃板在晶化炉内的输送,因此,玻璃板与托盘始终保持同速移动,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摩擦,从而避免了玻璃板表面在晶化过程中被托盘刮伤的可能性,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0022]由于隧道炉1内的温度很高,为了避免托盘30在隧道炉内输送玻璃板时,还需要对输送装置3进行降温处理,输送装置3包括设置于隧道炉1外侧的输送轨道31和托盘支架32,托盘支架32可移动地设置于输送轨道31上,托板支架32的部分穿过隧道炉1上的导向孔13后伸入隧道炉1内,导向孔13设置为能够引导托盘支架32在隧道炉1内移动,托盘30固定于伸入隧道炉1内的托盘支架32上。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轨道31位于隧道炉1的下方,导向孔13开设在隧道炉1的底部且与输送轨道31上下相对应以便于托盘支架32的移动。托盘支架32的下端可移动地设置于输送轨道上,托盘之间32的上端位于导向孔13内且沿导向孔13移动。位于隧道炉内的托盘30和托盘支架32由耐高温材质制成。通过驱动托盘支架32在输送轨道31上移动,托盘支架32带动固定于其上端的托盘30在隧道炉1内移动以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玻璃板晶化过程中,只有托盘30和托盘之间32的上端位于隧道炉内,输送装置3的输送轨道31位于隧道炉1的下方,不需要接触隧道炉1的高温区,因此,在使用本实用新的玻璃
晶化装置对玻璃板进行晶化时,不需要对不耐热的输送轨道31进行不断的降温处理,有效减少了能量的流失。而在现有技术中,当使用辊道连续式晶化炉对玻璃板晶化时,由于输送用的辊道传输机构并不能够耐高温,需要在辊道的两侧设置喷淋区对辊道两侧进行持续降温,这导致大量热量的流失和浪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的玻璃晶化装置通过将输送轨道31设置于隧道炉1的外侧,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对辊道降温而产生的能量损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0023]进一步地,隧道炉1为设有开口10的环形隧道炉,开口10的两端分别为隧道炉1的入口11和出口12,输送轨道31为沿隧道炉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闭合环形轨道。在隧道炉的开口10处,将待晶化的玻璃板放置于位于托盘支架32上端的托盘30上,托盘支架32沿着输送轨道31移动,带动托盘30载着玻璃板2从隧道炉1的入口11进入隧道炉内,在隧道炉内完成晶化热处理后,从隧道炉的出口12出来回到隧道炉1的开口处,操作人员将晶化后的玻璃板取下来,在将下一个待晶化的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晶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炉(1)和输送装置(3),所述输送装置(3)包括用于放置玻璃板(2)的可移动的托盘(30),所述托盘(30)设置为能够将所述玻璃板(2)输送至所述隧道炉(1)内进行晶化热处理并将晶化热处理后的所述玻璃板(2)输送出所述隧道炉(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晶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3)包括设置于所述隧道炉(1)外侧的输送轨道(31)和托盘支架(32),所述托盘支架(3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31)上,所述托盘支架(32)的部分穿过所述隧道炉(1)上的导向孔(13)后伸入所述隧道炉(1)内,所述导向孔(13)设置为能够引导所述托盘支架(32)在所述隧道炉(1)内移动,所述托盘(30)固定于伸入所述隧道炉(1)内的所述托盘支架(3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晶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炉(1)为设有开口(10)的环形隧道炉,所述开口(10)的两端分别为所述隧道炉(1)的入口(11)和出口(12),所述输送轨道(31)为沿所述隧道炉(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闭合环形轨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晶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30)为多个,且沿所述输送轨道(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晶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李赫然李刚赵志龙郭志胜张克俭王海周侯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