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14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涉及拉紧器领域,包括:拉紧器主体;收卷杆;棘轮;包括有齿轮环的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拉紧器主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收卷杆的外侧,用于对所述收卷杆进行限位;限位机构,分布于所述齿轮环的外侧及所述拉紧器主体的外侧,用于对所述齿轮环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在转动齿轮环前可先拉动卡块,此时第二伸缩弹簧进行伸展,从而使卡块与卡槽分离,之后转动卡块,通过卡块的转动来带动齿轮环进行转动,齿轮环在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扭力弹簧进行收卷,当卡块转动九十度后正好与另一个卡槽对齐,此时便可将卡块扣入卡槽内,以此来对齿轮环进行限位,为后续连接带的释放提供了便利。为后续连接带的释放提供了便利。为后续连接带的释放提供了便利。

A stopband structure of tens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拉紧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拉紧器是在货物运输、移动、装运或者存储时起固定作用的工具,现有的拉紧器包括第相互铰接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远离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物品的包装带,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止带结构,止带机构包括带轴和棘轮,包装带穿过两带轴间形成的间隙,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限位块分别与棘轮相配合,反转第二支撑块使得转轴单向转动,从而实现防止包装带松脱的效果。
[0003]然而实际使用中,需要双手分别握住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并翻转第二支撑件,单次翻转第二支撑件只能使转轴转动较小的角度,要达到防止包装带松脱的效果需要多次翻转第二支撑件,这使得使用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包括:
[0007]拉紧器主体;
[0008]收卷杆,所述收卷杆设置于所述拉紧器主体的内侧;
[0009]棘轮,所述棘轮设置于所述收卷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拉紧器主体的外侧;
[0010]包括有齿轮环的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拉紧器主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收卷杆的外侧,用于对所述收卷杆进行限位;
[0011]限位机构,分布于所述齿轮环的外侧及所述拉紧器主体的外侧,用于对所述齿轮环进行限位。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定位环、转杆、直齿轮、定位销、移动块、第一伸缩弹簧、丝杆、齿轮环,所述定位环固定于所述拉紧器主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棘轮的外侧,所述丝杆自所述定位环的外侧贯穿至所述丝杆的内部,所述移动块套接于所述丝杆的外侧,且贯穿至所述定位环的内侧,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底端,所述直齿轮固定于所述丝杆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定位环的外侧,所述转杆固定于所述棘轮的一端,所述齿轮环设置于所述拉紧器主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定位环的外侧,所述第一伸缩弹簧固定于所述定位销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移动块的内部。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有卡块、扭力弹簧、第二伸缩弹簧、卡槽,所述扭力弹簧套接于所述齿轮环的一端,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齿轮环的外侧,所述第二伸缩弹簧固定于所述齿轮环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卡块的内部,所述卡槽设置于所
述拉紧器主体的顶部。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槽沿着所述收卷杆的中心轴线呈九十度分布。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环的一端通过所述扭力弹簧与所述拉紧器主体转动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环与所述直齿轮外侧的卡齿相啮合,所述移动块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丝杆外侧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定位环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移动块相契合的滑槽。
[001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块所能移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伸缩长度,所述定位销的一端设置有滚珠。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在对连接带进行收卷时可先将连接带穿过收卷杆,之后便可通过转杆时棘轮进行顺时针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棘轮外侧的卡齿会对定位销进行挤压,使得第一伸缩弹簧进行收缩,当定位销位于棘轮外侧的卡齿之间时,第一伸缩弹簧便会推动定位销复原,如此便可使棘轮智能进行顺时针转动,如此便可增加对连接带的收卷效率;
[0020]2、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在转动齿轮环前可先拉动卡块,此时第二伸缩弹簧进行伸展,从而使卡块与卡槽分离,之后转动卡块,通过卡块的转动来带动齿轮环进行转动,齿轮环在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扭力弹簧进行收卷,当卡块转动九十度后正好与另一个卡槽对齐,此时便可将卡块扣入卡槽内,以此来对齿轮环进行限位,为后续连接带的释放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的移动块与丝杆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3为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的齿轮环与卡块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中:1、拉紧器主体;2、收卷杆;3、棘轮;4、转动机构;401、定位环;402、转杆;403、直齿轮;404、定位销;405、移动块;406、第一伸缩弹簧;407、丝杆;408、齿轮环;5、限位机构;501、卡块;502、扭力弹簧;503、第二伸缩弹簧;50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包括:
[0026]拉紧器主体1;
[0027]收卷杆2,收卷杆2设置于拉紧器主体1的内侧;
[0028]棘轮3,棘轮3设置于收卷杆2的一端,且位于拉紧器主体1的外侧;
[0029]包括有齿轮环408的转动机构4,设置于拉紧器主体1的外侧,且位于收卷杆2的外侧,用于对收卷杆2进行限位;
[0030]限位机构5,分布于齿轮环408的外侧及拉紧器主体1的外侧,用于对齿轮环408进行限位。
[0031]该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在使用该设备时可通过转动机构4来使棘轮3带动卷收杆
2进行转动,以此来对连接带进行拉紧处理,之后还可通过转动机构4来对连接带进行释放,同时可通过限位机构5来对齿轮环408进行限位,从而增加卷收杆2对连接带卷收的稳定性。
[0032]在图1、2中:转动机构4包括有定位环401、转杆402、直齿轮403、定位销404、移动块405、第一伸缩弹簧406、丝杆407、齿轮环408,定位环401固定于拉紧器主体1的一端,且位于棘轮3的外侧,丝杆407自定位环401的外侧贯穿至丝杆407的内部,移动块405套接于丝杆407的外侧,且贯穿至定位环401的内侧,定位销404设置于移动块405的底端,直齿轮403固定于丝杆407的顶部,且位于定位环401的外侧,转杆402固定于棘轮3的一端,齿轮环408设置于拉紧器主体1的一端,且位于定位环401的外侧,第一伸缩弹簧406固定于定位销404的顶部,且位于移动块405的内部。
[0033]该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在对连接带进行收卷时可先将连接带穿过收卷杆2,之后便可通过转杆402时棘轮3进行顺时针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棘轮3外侧的卡齿会对定位销404进行挤压,使得第一伸缩弹簧406进行收缩,当定位销404位于棘轮3外侧的卡齿之间时,第一伸缩弹簧406便会推动定位销404复原,如此便可使棘轮3智能进行顺时针转动,如此便可增加对连接带的收卷效率,在对连接带进行释放前可先转动齿轮环408,通过齿轮环408的转动来使直齿轮403带动多个丝杆407同时进行转动,丝杆407在进行转动时便可使移动块405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紧器主体(1);收卷杆(2),所述收卷杆(2)设置于所述拉紧器主体(1)的内侧;棘轮(3),所述棘轮(3)设置于所述收卷杆(2)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拉紧器主体(1)的外侧;包括有齿轮环(408)的转动机构(4),设置于所述拉紧器主体(1)的外侧,且位于所述收卷杆(2)的外侧,用于对所述收卷杆(2)进行限位;限位机构(5),分布于所述齿轮环(408)的外侧及所述拉紧器主体(1)的外侧,用于对所述齿轮环(408)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紧器的止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有定位环(401)、转杆(402)、直齿轮(403)、定位销(404)、移动块(405)、第一伸缩弹簧(406)、丝杆(407)、齿轮环(408),所述定位环(401)固定于所述拉紧器主体(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棘轮(3)的外侧,所述丝杆(407)自所述定位环(401)的外侧贯穿至所述丝杆(407)的内部,所述移动块(405)套接于所述丝杆(407)的外侧,且贯穿至所述定位环(401)的内侧,所述定位销(404)设置于所述移动块(405)的底端,所述直齿轮(403)固定于所述丝杆(407)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定位环(401)的外侧,所述转杆(402)固定于所述棘轮(3)的一端,所述齿轮环(408)设置于所述拉紧器主体(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定位环(401)的外侧,所述第一伸缩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华特种带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