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55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其中,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其内部具有容腔,所述容腔具有进风口及与所述进风口相流体连通的排风口;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容腔内,且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挡板,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下游,且该挡板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流体流动路径上。如此,经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灰尘及颗粒等混合气流在导风通道内团聚,经过挡板时,混合气流与阻挡部发生碰撞,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此时,比重大的颗粒发生沉降,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从而实现了对混合气流的大颗粒的分离,防止后续堵塞过滤件,且分离效果较好。果较好。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庭洗涤、清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面清洁机为吸尘器或扫地机,吸尘器或扫地机中将底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尘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内腔中,为了实现对颗粒物、水汽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目前通常采用分离装置进行分离。
[0003]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真空吸尘器》,其专利号为ZL201180061325.5(授权公告号为CN103269630B)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具有一移动头,该移动头在待清洗表面来回移动,该移动头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头还具有:一旋转刷,该旋转刷置于移动头的前端处的刷子室中,该刷子室具有一开口,部分旋转刷通过该开口突出,该开口和该旋转刷大体上横跨移动头的全宽;一风叶;一驱动旋转刷和风叶的电机;一大体上横跨移动头的全宽的可拆卸集尘室;一位于集尘室和风叶之间的滤尘器,该滤尘器也大体上横跨移动头的全宽;以及一连接刷子室和集尘室的气流管道,该气流管道的前端大体上与旋转刷相切,该气流管道大体上横跨贯穿气流管道的整个长度的移动头的全宽。上述专利中实现了对待清洗表面的清理,但是,进入集尘室内的灰尘仅通过滤尘器进行过滤,其分离效果差,并且大的颗粒、灰尘等容易导致滤尘器堵塞,影响分离效率,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换滤尘器,提高了成本。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分离模块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降低流体流动速度以使比重较大的颗粒沉降,从而达到提高分离能力目的的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止沉降灰尘和/或颗粒向上流动的分离模块。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分离模块的清洁机。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
[0009]壳体,其内部具有容腔,所述容腔具有进风口及与所述进风口流体连通的排风口;
[0010]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容腔内,且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
[00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12]挡板,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下游,且该挡板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流体流动路径上。
[0013]经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灰尘等混合气流在导风通道内团聚后经过挡板后,与挡板
发生碰撞,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比重大的颗粒进行沉降,从而实现了对混合气流进行分离。
[0014]优选地,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具有阻挡气流流动的阻挡部。经挡板之前先经过阻挡部时,混合气流会与阻挡部发生碰撞,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有利于比重大的颗粒进行沉降,提高了分离效果。
[0015]阻挡部的形成形式有多种,可以采用进风通道的顶壁局部向下延伸形成,也可以采用在内壁设置凸缘的形式的,但是优选地,所述壳体竖向设置,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进风通道的进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接,且该进风通道的顶壁局部向下延伸形成有所述的阻挡部。
[001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上,所述挡板包括有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均逐渐向下倾斜,且该第一挡壁位于所述第二挡壁之下,所述第二挡壁的上边沿与第一挡壁的上边沿相连接,且该第二挡壁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如此,一次分离后的混合气流在与挡板发生碰撞后,较轻的空气流体经第一间隙向排风口处流动,比重相对较重的颗粒和/或灰尘向下方沉降进行分离。
[0017]为了防止后续沉降的颗粒灰尘向第一间隙方向运动,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的下边沿向下弯折并朝进风口方向延伸形成有弯折壁,所述第一挡壁的下端具有朝进风口方向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弯折壁之下且与所述弯折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导流通道。如此,向下沉降的颗粒和灰尘在弯折壁的导向作用下以及延伸段的碰撞作用下降速而向下沉降至容腔内;另外在分离模块发生倾倒时,防止沉降后的垃圾经进风口流入至上游模块内。
[0018]具体地,所述第一挡壁和延伸段的纵向截面的型线满足: ay3+by2+cx=1.6,其中,0.2≤x/h≤0.56,所述第二挡壁的纵向截面的型线满足:y=

0.98x+1.2,其中,0.4≤x/h≤0.79,h为壳体的宽度,参数a,b,c均为常数,参数a、b和c满足:a=2b-5c。
[0019]优选地,参数a、b和c满足:0.2<a<0.3,3.3<b<3.65,1.28<c<1.4。
[0020]为了对沉降后颗粒和/或灰尘进行导向,所述进风通道的出口的下边沿沿着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延伸段上,且该进风通道的出口的下边沿的横坐标为0.35h,所述阻挡部的最低端沿着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延伸段上,且该阻挡部的最低端的横坐标为0.3h。
[0021]为了对二次分离后的气流进行再次分离,所述容腔内设置有阻挡壁,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阻挡壁位于所述第二挡壁和排风口之间,且该阻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0022]为了对二次分离后沉降的颗粒和/或灰尘进行导向,所述容腔内设置有沿着流体流动路径逐渐向下倾斜且位于所述阻挡壁上游的倾斜壁,所述倾斜壁的下边沿与所述阻挡壁相连接,且该倾斜壁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第二挡壁之上且与所述第二挡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间隙相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一方面,对沉降后颗粒和/或灰尘进行导向,减小向排风口流动的概率,另一方面,在分离模块倾倒后,防止容腔底部的垃圾进行排风口向后续风机内流动。
[0023]为了对排出的气流进行过滤,还包括有过滤件,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排风口的下游。
[002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上述的分离模块的清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清洁模块和风机,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分离模块位于所述清洁模块和风机之间,且该分离模块的进风口与所述清洁模块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分离模块的排风口与风机的进口相连通。
[0025]优选地,所述清洁机为吸尘器或扫地机。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通道,导风通道的下游设置有挡板,如此,经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灰尘及颗粒等混合气流在导风通道内团聚,经过挡板时,混合气流与阻挡部发生碰撞,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此时,比重大的颗粒发生沉降,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从而实现了对混合气流的大颗粒的分离,防止后续堵塞过滤件,且分离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剖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4),其内部具有容腔(41),所述容腔(41)具有进风口(400)及与所述进风口(400)流体连通的排风口(401);进风通道(42),位于所述容腔(41)内,且设置在所述进风口(400)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挡板(43),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挡板(43)位于所述进风通道(42)的下游,且该挡板(43)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进风口(400)和排风口(401)的流体流动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42)的内壁具有阻挡气流流动的阻挡部(4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竖向设置,所述进风口(400)开设在所述壳体(4)的侧壁上,所述进风通道(42)的进口与所述进风口(400)相连接,且该进风通道(42)的顶壁局部向下延伸形成有所述的阻挡部(4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口(400)和排风口(401)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上,所述挡板(43)包括有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挡壁(431)和第二挡壁(432),所述第一挡壁(431)和第二挡壁(432)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均逐渐向下倾斜,且该第一挡壁(431)位于所述第二挡壁(432)之下,所述第二挡壁(432)的上边沿与第一挡壁(431)的上边沿相连接,且该第二挡壁(432)与所述壳体(4)的顶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4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42)的出口的下边沿(420)向下弯折并朝进风口(400)方向延伸形成有弯折壁(422),所述第一挡壁(431)的下端具有朝进风口(400)方向延伸的延伸段(430),所述延伸段(430)位于所述弯折壁(422)之下且与所述弯折壁(422)之间形成有第一导流通道(4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431)和延伸段(430)的纵向截面的型线满足:ay 3
+by 2
+cx=1.6,其中,0.2≤x/h≤0.56,所述第二挡壁(432)的纵向截面的型线满足:y=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来刘逸韦明祥王强曹军达郑军妹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