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051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该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中,壳体其内部具有容腔,竖向设于容腔内且位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上,通过第一导流板的作用,将由进口进入到容腔内的流体有效的分离,其中较轻的第一流体介质从导流板上部的第一导流部流走,而相对较重的第二流体介质被第一导流板的第二导流部,导流至容腔底部的储存槽内,这样第一导流板的设计,结构简单,有效的将不同的流体分离开来,同时第二流体介质还会将混杂在流体中的大的颗粒沉降,暂存在储存槽内,方便及时清理;此外,第二导流板的设计可以确保经过第一导流板之后的第一流体介质进行二次分离,最大程度的增大分离效果。最大程度的增大分离效果。最大程度的增大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庭洗涤、清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面清洁机为吸尘器或扫地机,吸尘器或扫地机中将底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尘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内腔中,为了实现对颗粒物、水汽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目前通常采用分离装置进行分离。
[0003]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真空吸尘器》,其专利号为ZL201180061325.5(授权公告号为CN103269630B)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具有一移动头,该移动头在待清洗表面来回移动,该移动头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头还具有:一旋转刷,该旋转刷置于移动头的前端处的刷子室中,该刷子室具有一开口,部分旋转刷通过该开口突出,该开口和该旋转刷大体上横跨移动头的全宽;一风叶;一驱动旋转刷和风叶的电机;一大体上横跨移动头的全宽的可拆卸集尘室;一位于集尘室和风叶之间的滤尘器,该滤尘器也大体上横跨移动头的全宽;以及一连接刷子室和集尘室的气流管道,该气流管道的前端大体上与旋转刷相切,该气流管道大体上横跨贯穿气流管道的整个长度的移动头的全宽。上述专利中实现了对待清洗表面的清理,但是,进入集尘室内的灰尘仅通过滤尘器进行过滤,其分离效果差,并且容易导致滤尘器堵塞,影响分离效率,而需要不断地更换滤尘器。
[000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分离模块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多次分离以使比重较大的颗粒沉降而达到提高分离能力目的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将进口处的流体引导至第一导流板处的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实现对第一流体介质进行二次分离的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清洁机。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
[0010]壳体,其内部具有容腔,所述容腔具有进口及与所述进口流体连通的出口,且该容腔的底部形成用来盛放液体的储存槽;
[0011]还包括有:
[0012]第一导流板,竖向设于容腔内且位于所述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上,且其上部具有沿第一流体介质流通方向贯通、且与所述进口相对布置的第一导流部,而下部形成用来将第二流体介质导流至储存槽的第二导流部。
[0013]为了确保初步分离时,较轻的流体能够顺利通过第一导流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导
流部为开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端的孔组,所述孔组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导流板壁厚、且间隔布置的通孔。
[0014]作为改进,通孔直径D的范围为0.6~1.5mm,且相邻两个通孔圆心之间的间距H=0.6D,这样通孔孔径与间距之间的参数关系,使得流体一部分被阻挡形成漩涡,显著增强了第一导流板的粘附效果。孔径过大则流体流速较快,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孔径过小则会产生较大的回旋涡流不利于分离。
[0015]为了确保第一导流板能对进入到容腔内的流体进行初步拦截分离,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呈上下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这样弧形结构的设计,使得第一导流板与流体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流体与第一导流板表面粘附,同时由于第一导流板与壳体前壁之间会形成回流腔,改变了近端壁二次流场和涡系的分布,进而对分离产生显著影响。
[0016]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弧形结构满足如下关系:
[0017][0018]其中,c为第一导流板的宽度,h为分离装置的长度,常数d的取值范围为3.7~9.8。
[0019]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优选地,所述进口的下沿具有朝向所述容腔内延伸的侧板,所述侧板沿流体的流动方向向下倾斜布置,且该侧板的延伸线与第一导流板的第二导流部相交,这样侧板的设计,可以将流体向第一导流板导流,较轻的第一流体介质自导流板的第一导流部流走,而相对较重的第二流体介质则从第二导流部向下流至储存槽,侧板的存在可以将进口处的流体引导至第一导流板处,避免流体自行流动造成涡流。
[0020]为了实现对第一流体介质的第二次分离,该分离模块还包括沿第一流体介质流通方向贯通的挡板,所述挡板竖向设于所述容腔内,且沿第一流体介质的流通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下游。
[0021]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确保对经过第一导流板后,由第一导流板背面的下端流至上端的第一流体介质进行分离,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分离模块还包括有沿第一流体介质的流通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布置在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下游且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板在临近上游段的位置至少局部向上倾斜而形成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三导流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导流口,第一流体介质经过第一导流板时,流体不仅会流过第一导流板的正面,还会在上方风机形成的负压和康恩达效应的作用下,紧贴第一导流板的背面向上流动,此时第二导流板中,第三导流部会对该处的第一流体介质进行再次分离,最终使得进入到风机流道内的流体仅保留气体,液体含量低,分利效果良好。
[0022]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机,包括分离模块,还包括有清洁模块和风机,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分离模块位于所述清洁模块和风机之间,且该分离模块的进口与所述清洁模块的出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分离模块的出口与风机的进风口流体连通。
[0023]优选地,所述清洁机为吸尘器或扫地机。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中,通过第一导流
板的作用,将由进口进入到容腔内的流体有效的分离,其中较轻的第一流体介质从导流板上部的第一导流部流走,而相对较重的第二流体介质被第一导流板的第二导流部,导流至容腔底部的储存槽内,这样第一导流板的设计,结构简单,有效的将不同的流体分离开来,同时第二流体介质还会将混杂在流体中的大的颗粒沉降,暂存在储存槽内,方便及时清理;此外,第二导流板的设计可以确保经过第一导流板之后的第一流体介质进行二次分离,最大程度的增大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离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离模块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7]图3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清洁机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4、第一导流板42、挡板44和第二导流板45。其中:
[0031]壳体4内部具有容腔41,容腔41具有进口400及与进口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4),其内部具有容腔(41),所述容腔(41)具有进口(400)及与所述进口(400)流体连通的出口(401),且该容腔(41)的底部形成用来盛放液体的储存槽(4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导流板(42),竖向设于容腔(41)内且位于所述进口(400)和出口(401)之间的流体流动路径上,且其上部具有沿第一流体介质流通方向贯通、且与所述进口(400)相对布置的第一导流部(421),而下部形成用来将第二流体介质导流至储存槽(411)的第二导流部(4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421)为开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42)上端的孔组,所述孔组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导流板(42)壁厚、且间隔布置的通孔(4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通孔(4211)直径D的范围为0.6~1.5mm,且相邻两个通孔(4211)圆心之间的间距H=0.6D。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42)的呈上下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42)的弧形结构满足如下关系:其中,c为第一导流板(42)的宽度,h为分离装置的长度,常数d的取值范围为3.7~9.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逸王强李德来韦明祥郭国良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