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478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以质量含量计,包括:活性成分40%~60%、分散剂4%~10%,润湿剂1%~5%,增稠剂0.1%~4%,消泡剂0.2%~3%;所述活性成分包括特丁津和砜吡草唑。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特丁津和砜吡草唑复配制成悬浮剂,扩大了其杀草谱。通过优选分散剂,有效解决了产品粘度较高、储存容易膏化结底的问题,优选润湿剂和防冻剂,解决了产品结皮问题,同时提高了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克服了高含量悬浮剂技术难点。制备的悬浮剂保证了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悬浮率,且添加合适的润湿剂,增加植物表面持药量,使得药效更为显著,同时也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尤其涉及一种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特丁津(Terbuthylazine),化学名称:2


‑4‑
特丁氨基
‑6‑
乙氨基

1,3,5

三嗪,特丁津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芽前可以从根部吸收,也可以从茎叶渗入植株内,运输到绿色叶片内抑制光合作用,一般对刚萌发的杂草效果比较好。适用于玉米、高粱、大豆、仁果类果树、柑橘、葡萄等作物,可以防除一年生阔叶和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但对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
[0003]单一的使用特丁津,使用量较大,且不能有效的防除阔叶杂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悬浮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以质量含量计,包括:
[0006]活性成分40%~60%、分散剂4%~10%,润湿剂1%~5%,增稠剂0.1%~4%,消泡剂0.2%~3%;
[0007]所述活性成分包括特丁津和砜吡草唑。
[0008]砜吡草唑(Pyroxasulfone),化学名称:3

[5

(二氟甲氧基)
‑1‑
甲基
‑3‑<br/>(三氟甲基)吡唑
‑4‑
基甲基磺酰基]‑
4,5

二氢

5,5

二甲基

1,2

异噁唑,属于新型异噁唑类除草剂,应用作物较为广泛,主要用于玉米、棉花、花生、小麦、向日葵等作物,可有效防除狗尾草属、马唐属、稗属等禾本科杂草以及苋属、曼陀罗属、茄属、苘麻属等阔叶杂草。
[0009]本专利技术将特丁津和砜吡草唑进行复配,发挥了二者的协同作用,并且配置得到了悬浮剂型。在悬浮剂型生产配制过程中,特丁津和砜吡草唑性质不同,特丁津亲油性强,在制剂中存在粒子聚集的风险,而砜吡草唑原药密度较大,在制剂中存在沉降风险,因此两种混配制作为高含量水悬浮剂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含量较高,含水量较少,给浆料的润湿混匀造成困难;同时高含量的悬浮剂中,润湿分散剂不能很好的在原药粒子表面吸附、均匀分散开,导致体系粘度较高,表层易结皮;高浓度的悬浮剂中,粒子运动碰撞的几率比低浓度的要大,分子间距离短,粒子间聚集,储存时容易出现结皮、结底情况,产品流动性变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特定的悬浮剂型,调整了辅剂的组成和配比,最终解决了结皮、结底问题,保证了制剂在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还可以包括防冻剂和/或防腐剂。
[0011]所述防冻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3%~10%。
[0012]所述防腐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1%~2%。
[0013]优选的,所述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以质量含量计,包括:
[0014]活性成分40%~60%、分散剂4%~10%,润湿剂1%~5%,增稠剂0.1%~4%,消泡剂0.2%~3%,防冻剂3%~10%,防腐剂0.1%~2%;去离子水补足100%;
[0015]所述活性成分包括特丁津和砜吡草唑。
[0016]所述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质量比优选为(1~11):1,更优选为(1~6):1,再优选为(1~4.5):1,具体可以为1:1、1.5:1、2.67:1、4.5:1、9:1、10:1、11:1,或以上述任意值为上限或下限的范围值。
[0017]所述特丁津的质量含量优选为20%~55%,更优选为20%~45%,具体可以为20%、30%、40%、45%、50%、55%,或以上述任意值为上限或下限的范围值。
[0018]所述砜吡草唑的质量含量优选为5%~20%,更优选为10%~20%,具体可以为5%、10%、15%、20%,或以上述任意值为上限或下限的范围值。
[0019]所述分散剂的含量优选为4%~10%,更优选为4%~8%,具体可以为4%、5%、6%、7%、8%、9%、10%,或以上述任意值为上限或下限的范围值。
[0020]所述分散剂优选包括木质素磺酸盐、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木质素磺酸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三乙醇胺盐、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氧乙烯醚和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的混合分散剂,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氧乙烯醚和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的质量比优选为1:(1~5),更优选为1:2。
[0021]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分散剂包括第一分散剂和第二分散剂,所述第一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或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所述第二分散剂选自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氧乙烯醚。
[0022]所述第一分散剂和第二分散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2):1,具体可以为1:1、1.67:1或2:1。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2%+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2%组合。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选自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三乙醇胺盐5%+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组合。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选自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4%+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氧乙烯醚2%组合。
[0026]所述润湿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1%~5%,具体可以为1%、2%、3%、4%、5%,或以上述任意值为上限或下限的范围值。
[0027]所述润湿剂优选包括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嵌段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月桂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嵌段聚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再优选为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嵌段聚醚2%。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润湿剂选自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嵌段聚醚5%。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润湿剂选自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嵌段聚醚2%。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润湿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特定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以质量含量计,包括:活性成分40%~60%、分散剂4%~10%,润湿剂1%~5%,增稠剂0.1%~4%,消泡剂0.2%~3%;所述活性成分包括特丁津和砜吡草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冻剂和/或防腐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含量计,包括:活性成分40%~60%、分散剂4%~10%,润湿剂1%~5%,增稠剂0.1%~4%,消泡剂0.2%~3%,防冻剂3%~10%,防腐剂0.1%~2%;去离子水补足100%;所述活性成分包括特丁津和砜吡草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第一分散剂和第二分散剂,所述第一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盐、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或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铵盐;所述第二分散剂选自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聚氧乙烯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特丁津和砜吡草唑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剂和第二分散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清王建伟王钢李贺张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