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鹅颈通风筒以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43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鹅颈通风筒以及船舶,该鹅颈通风筒包括主筒和连通于所述主筒的两个以上分支筒;主筒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两个以上分支筒沿所述主筒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分支筒均包括鹅颈段,所述鹅颈段圆弧弯曲设置于所述主筒的出风端,各所述分支筒的端口构成所述鹅颈通风筒的出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鹅颈通风筒,在总的出风口的总截面积相同、分叉筒与主筒的间距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分叉筒向不同的方向弯曲,分叉筒的弯曲半径自然减小,且最大可以减小一半的弯曲半径,鹅颈通风筒的整体高度随之降低。盖板与所述分支筒数量相同,所述盖板一一活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出风口,匹配不同的作业需求。配不同的作业需求。配不同的作业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鹅颈通风筒以及船舶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鹅颈通风筒以及船舶。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设计中,船舶内部舱体的通风一般通过安装在甲板上的鹅颈式通风筒实现,由于船舶空间紧张宝贵,尤其是干舷甲板舷墙区域和窗户下方区域,鹅颈通风筒的安装局限性大,影响船舶美观性和货物装卸等。同时通风筒舷墙上受风面积较大,通风筒根部受力较大容易损坏,且货物装卸或系泊作业时通风筒容易产生碰撞损坏,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鹅颈通风筒以及船舶,在总出风面积满足国际标准的前提下降低了鹅颈段的高度,从而实现通风筒布置方便的效果,避免了影响船舶美观性以及货物装卸的技术问题。
[0004]实现本技术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鹅颈通风筒,包括:
[0005]主筒,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
[0006]两个以上分支筒,连通于所述主筒、且沿所述主筒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分支筒均包括鹅颈段,所述鹅颈段圆弧弯曲设置于所述主筒的出风端。
[0007]进一步地,所述分支筒还均包括连通于所述鹅颈段的出风端的直筒段,所述直筒段具有竖直投影分量;所述直筒段内设置有封水组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直筒段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封水组件包括限位件、转动板和浮球;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直筒段内;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直筒段内;所述浮球连接于所述转动板的一侧面,且所述浮球与所述转动板的旋转轴具有间距,以使所述浮球带动所述转动板转动至与所述限位件接触。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构成所述旋转轴;所述限位件包括沿周向设置的两个以上的凸台,且所述两个以上凸台分布于所述转轴的两侧,以使所述浮球带动所述转动板转动至与所述两个以上凸台均接触,以密封所述直筒段。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分支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分支筒的鹅颈段弯曲方向相反。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筒和所述分支筒的横截面均呈矩形,所述两个分支筒对称分布于所述主筒上;各所述分支筒内均设置有过滤网件,所述过滤网件与所述封水组件间隔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鹅颈通风筒还包括与所述分支筒数量相同的盖板,所述盖板活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分支筒的出风端,以开启或关闭分支筒的出风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分支筒,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分支筒上的螺旋夹扣活动配合;所述螺旋夹扣包括螺杆和设置于所述螺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杆铰接于所述分支筒的外壁上;所述盖板的活动端设置有供所述螺杆转进或转出的开口导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盖板与所述分支筒的出气端之间间隙
的密封圈;所述主筒的外筒壁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开启状态下的所述盖板的锁紧件。
[0015]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船舶,包括船体和上述的鹅颈通风筒,所述鹅颈通风筒设置于所述船体上。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鹅颈通风筒,包括主筒以及两个以上分支筒;其中,主筒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用于连通安装于船舶的露天甲板上的通风管及通风机的上端,作为连接船舱与外界以及供气流流动的主通道。两个以上分支筒连通于所述主筒、且沿所述主筒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分支筒均包括鹅颈段,所述鹅颈段圆弧弯曲设置于所述主筒的出风端,与现有技术中国际标准的鹅颈通风筒相同,各个鹅颈段分别以设定的半径圆弧弯曲,使得分支筒的出风口朝甲板方向,能避免向舱室内通风时雨水通过通风筒掉进舱室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鹅颈通风筒,在总的出风口的总截面积相同、鹅颈段与主筒的间距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两个以上鹅颈段向不同的方向弯曲,本技术中鹅颈段的弯曲半径自然减小,鹅颈通风筒的整体高度随之降低,且高度最大可以降低D/2,其中D为现有技术的一个分支筒的方案中鹅颈段的两个端面的弯曲半径的差值,即沿弯曲径向上主筒段的两个端面在径向的间距。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在保证通风面积的前提下,降低鹅颈通风筒的整体高度,使得可以布置在舷墙、窗户、工作艇等附近,在保证通风效果的提前下,避免了碰撞缆绳、装卸货物、移动设备等,确保了船舶作业安全,打破了现有鹅颈通风筒的布置局限性。鹅颈通风筒高度的降低通风筒舷墙上受风面积较大,通风筒根部受力较大容易损坏,且货物装卸或作业时通风筒容易产生碰撞损坏,安全性不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鹅颈通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鹅颈通风筒的封水状态和通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A向视图。
[0021]附图标记:1

主筒;2

分支筒,21

鹅颈段,22

直筒段;3

封水组件,31

转动板,32

浮球,33

转轴,34

凸台,35

固定座,36

密封橡胶;4

盖板,41

密封圈;5

螺旋夹扣,51

螺杆,52

螺母;6

锁紧件;7

过滤网件;8

加强筋;9

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申请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0023]为了解决船舶通风筒高度超过舷墙和窗户底部、货物装卸时容易产生碰撞、舷墙以上部分受风面积大、布置局限性大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鹅颈通风筒以及船舶,在保证通风效果的提前下,避免了碰撞缆绳、装卸货物、移动设备等,确保了船舶作业安全。下面通过两个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鹅颈通风筒,包括主筒1以及两个以上分支筒2;其中,主筒1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用于连通安装于船舶的露天甲板9上的通风管及通风机的上端,作为连接船舱与外界以及供气流流动的主通道。两个以上
分支筒2连通于主筒1、且沿主筒1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分支筒2均包括鹅颈段21,鹅颈段21圆弧弯曲设置于主筒1的出风端,与现有技术中国际标准的鹅颈通风筒相同,各个鹅颈段21分别以设定的半径圆弧弯曲,使得分支筒2的出风口朝甲板9方向,能避免向舱室内通风时雨水通过通风筒掉进舱室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鹅颈通风筒,在总的出风口的总截面积相同、鹅颈段21与主筒1的间距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两个以上鹅颈段21向不同的方向弯曲,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鹅颈通风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筒,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两个以上分支筒,连通于所述主筒、且沿所述主筒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分支筒均包括鹅颈段,所述鹅颈段圆弧弯曲设置于所述主筒的出风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鹅颈通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筒还均包括连通于所述鹅颈段的出风端的直筒段,所述直筒段具有竖直投影分量;所述直筒段内设置有封水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鹅颈通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段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封水组件包括限位件、转动板和浮球;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直筒段内;所述转动板转动设置于所述直筒段内;所述浮球连接于所述转动板的一侧面,且所述浮球与所述转动板的旋转轴具有间距,以使所述浮球带动所述转动板转动至与所述限位件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鹅颈通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构成所述旋转轴;所述限位件包括沿周向设置的两个以上的凸台,且所述两个以上凸台分布于所述转轴的两侧,以使所述浮球带动所述转动板转动至与所述两个以上凸台均接触,以密封所述直筒段。5.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通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筒的数量为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志杰熊正强严缔华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