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41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涉及伺服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内壳体、驱动源、传动组件、舵轴及舵面,传动组件的输出端带动舵轴绕第一中心线转动,舵轴远离输出端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舵面的一端连接,且舵轴与舵面连接位置设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能够使舵面远离舵轴的一端远离外壳体并使舵面相对舵轴固定,外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收纳凹槽,收纳凹槽用于收纳舵面,进而通过在外壳体上开设收纳凹槽,并且在弹体离开发射舱前将舵面收纳至收纳凹槽中,能够有效的减少舵机及舵面的安装空间。的减少舵机及舵面的安装空间。的减少舵机及舵面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


[0001]本技术涉及伺服系统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

技术介绍

[0002]舵机的主要作用是,工作过程中通过控制舵面的转动角度,不断调整制导武器的飞行轨迹,实现精确击中目标的目的。
[0003]随着制导武器的不断革新发展,制导武器的结构不断向小型化、轻量化、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小型或微型电动舵机使用的比重逐渐增加,这就为舵机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极大地难度。制导武器的舵面主要是靠舵机控制旋转,且舵机安装在制导武器的弹体内部,所以在进行制导武器的设计时,要为舵面的安装提供足够的空间,这就会使得整个装备的外型尺寸增加。由于导弹发射舱空间的限制,会对舵机整体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对舵机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舵机在安装位置中占有较多空间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减少舵机及舵面的安装空间,极大的提高舵机整体可靠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包括外壳体、内壳体、驱动源、传动组件、舵轴及舵面,所述驱动源固定设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舵面绕第一中心线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固定设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舵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出端能够带动所述舵轴绕所述第一中心线转动,所述内壳体能够伸入所述外壳体内并固定,所述内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及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均与所述第一中心线重合,所述舵轴远离所述输出端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舵面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舵轴与所述舵面连接位置设有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能够使所述舵面远离所述舵轴的一端远离所述外壳体并使所述舵面相对所述舵轴固定,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收纳凹槽,所述收纳凹槽用于收纳所述舵面。
[0007]可选的,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壳体本体及端盖,所述外壳体本体用于使所述内壳体伸入所述外壳体本体内,所述端盖用于在所述内壳体伸入所述外壳体本体内后将所述外壳体本体上的开口封堵。
[0008]可选的,所述外壳体的中心线与所述内壳体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内壳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中心线垂直。
[0009]可选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复位弹簧及锁止销,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舵面远离所述舵轴的一端远离所述外壳体,所述锁止销用于对所述舵面进行位置限定。
[0010]可选的,所述驱动源为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0026]实施例1: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包括外壳体2、内壳体5、驱动源、传动组件、舵轴4及舵面3,驱动源固定设于外壳体2内,驱动源用于驱动舵面3绕第一中心线转动,传动组件固定设于内壳体5内,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舵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输出端能够带动舵轴4绕第一中心线转动,内壳体5能够伸入外壳体2内并固定,内壳体5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外壳体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及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均与第一中心线重合,舵轴4远离输出端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舵面3的一端连接,且舵轴4与舵面3连接位置设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能够使舵面3远离舵轴4的一端远离外壳体2并使舵面3相对舵轴4固定,外壳体2的外壁上开设有收纳凹槽,收纳凹槽用于收纳舵面3。
[0028]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通过在外壳体2上开设收纳凹槽,并且在弹体离开发射舱前将舵面3收纳至收纳凹槽中,能够有效的减少舵机及舵面3的安装空间,通过内壳体5能够伸入外壳体2内并固定,内壳体5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外壳体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及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均与第一中心线重合,舵轴4远离输出端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舵面3的一端连接,实现舵面3能够正常运转,通过在舵轴4与舵面3连接位置设有复位结构,能够实现舵面3远离舵轴4的一端远离外壳体2并使舵面3相对舵轴4固定,即能够实现弹体在离开发射舱后,舵面3能够顺利展开以及与舵轴4保持相对固定。
[0029]进一步地,外壳体2包括外壳体本体及端盖,外壳体本体用于使内壳体5伸入外壳体本体内,端盖用于在内壳体5伸入外壳体本体内后将外壳体本体上的开口封堵,当内壳体5完全进入至外壳体本体中后,通过端盖将外壳体2封堵,从而保证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其中较为优选地,外壳体本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用于使内壳体5伸入第三通孔内,且端盖包括上端盖1与下端盖6,上端盖1与下端盖6分别用于封堵第三通孔的两端开口,实现内壳体5拆装过程中,内壳体5能够从第三通孔的任一端开口进入或者离开第三通孔,能够简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
[0030]进一步地,外壳体2的中心线与内壳体5的中心线重合,且内壳体5的中心线与第一中心线垂直,为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以及舵轴4顺利绕第一中心线旋转提供保证。
[0031]进一步地,复位结构包括复位弹簧及锁止销,复位弹簧用于使舵面3远离舵轴4的一端远离外壳体2,锁止销用于对舵面3进行位置限定,从而在弹体离开发射舱,舵面3失去来自舱壁的约束后,舵面3能够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下顺利展开,并通过锁止销对舵面3进行位置限定,其中较为优选地,复位弹簧选用扭簧,能够对舵面3起到更加顺畅地扭转效果,锁止销可选用弹簧锁销。
[0032]进一步地,驱动源为电机7,电机7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能够实现迅速响应。
[0033]进一步地,传动机构为减速器8,通过齿轮啮合将电机7输出的动力传递至减速器8上并带动减速器8运动,减速器8的运动能够带动舵轴4旋转,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0034]进一步地,电机7通过斜齿轮啮合将动力输入到减速器8上,斜齿轮传动啮合特性好,重合度大,能够提高传动的可靠性,从而为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极大的提高舵机整体可靠性。
[0035]进一步地,减速器8包括三级减速齿轮,三级减速齿轮能够实现期望的减速比,减速比可以达到70。
[0036]进一步地,输出端能够带动舵轴4绕第一中心线做出不小于360度的旋转。
[0037]综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的优势具体为:体积小、实际应用系统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舵面3折叠后嵌入安装到舵机外壳体2上的收纳凹槽中,使得系统不再占用导弹发射舱的舱体的额外空间,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紧凑性。另外一点,此舵机无任何卡死的状态,可以360度控制舵面转角。并且将这种方式应用到制导武器控制领域,尤其为小型或微型电动舵机的设计和应用开辟了新途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舵机的诸多问题,如:成本高、体积大、质量重、可靠性差、结构繁琐复杂等缺点,合理利用结构空间,在伺服控制
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0038]尽管在此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驱动源、传动组件、舵轴及舵面,所述驱动源固定设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舵面绕第一中心线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固定设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舵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出端能够带动所述舵轴绕所述第一中心线转动,所述内壳体能够伸入所述外壳体内并固定,所述内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及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均与所述第一中心线重合,所述舵轴远离所述输出端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舵面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舵轴与所述舵面连接位置设有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能够使所述舵面远离所述舵轴的一端远离所述外壳体并使所述舵面相对所述舵轴固定,所述外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收纳凹槽,所述收纳凹槽用于收纳所述舵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外壳体本体及端盖,所述外壳体本体用于使所述内壳体伸入所述外壳体本体内,所述端盖用于在所述内壳体伸入所述外壳体本体内后将所述外壳体本体上的开口封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藏置舵面式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中心线与所述内壳体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内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红张康军文军任宏喜王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