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32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9
一种高效过滤滤筒,滤筒包括一柱状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式的滤筒布料,滤筒布料在中空筒体外周形成连续状的V型褶,滤筒布料的内侧设有多个内隔环,各內隔环的环周边上凸设有连续状的凸齿分别伸入到滤筒布料的各V型褶中,内隔环内端固定在中空筒体外周面上;滤筒布料外侧间隔设有多个固定带进行固定,固定带与滤筒布料的各V型褶之间填充设有耐温胶,中空筒体的外周上间隔焊接有多个内环,內隔环的内端连接在内环上,内环、內隔环、固定带以及耐温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滤筒布料粘合导致没有过滤效果的问题,实现提高有效过滤面积的目的。实现提高有效过滤面积的目的。实现提高有效过滤面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布袋除尘器对含尘气体的粉尘拦截率高,已在燃煤电厂、水泥、钢铁等领域推广使用。滤筒相对于滤袋,具有更大的过滤面积,同等长度情况下,滤筒的面积是滤袋的2~4倍,滤筒替换同等长度的滤袋,可在不对除尘器改造的情况下,大幅提高过滤面积,降低过滤风速,降低粉尘排放。
[0003]现有技术中,空气滤筒包括柱状的中空筒体作为内衬支撑,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式的滤筒布料,滤筒布料外壳可设有加固固定带,中空筒体的两端通过端盖、底盖密封,净化空气时,空气通过滤料层后进入中空筒体的中空腔内并排出。现有滤筒在过滤粉尘浓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粉尘易堵塞滤筒布料的两褶之间,影响过滤效率,究其原因是,两褶之间的缝隙过小。另一方面,滤筒布料在打折过程中,褶跟褶之间会粘合,导致粘合部分失去过滤性能,一个滤筒如果大面积的褶粘合,那过滤效果大幅降低,无法达到提高过滤面积的效果。
[0004]由于起过滤作用的是滤筒布料,所以,滤筒过滤含尘气流过程中,过滤面积取决于滤筒布料的有效过滤面积,有效过滤面积的界定是滤筒布料不被遮挡、粘合、堵塞等情况下,完全展开,可依托原有滤筒布料原有通气量的性能进行过滤。滤筒布料成型工艺是布料经打折、折定型后,再加工成滤筒。另外,现有滤筒在应用过程中,滤筒上的褶跟褶之间易产生偏离,形成褶间距大小不一,褶间距小的,粉尘易堵塞褶间距小的褶缝,反吹几乎不能将褶间距小的褶缝堵塞的灰清下,导致失去过滤效果,褶间距大的滤筒布料可提供较为完整的过滤面积。此情况下,如相邻的两褶其中一侧褶间距过小,另一侧褶间距过大,最终也会导致过滤面积损失一半。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工艺控制不好,滤筒布料的褶的两侧布料产生粘合,会导致该部分的滤筒布料通气量几乎损失掉,一个滤筒褶的粘合布料过大,滤筒的有效过滤面积就会越小。上述的褶间距与褶粘合除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在滤筒的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所以,解决滤筒布料粘合导致没有过滤效果的问题,实现提高有效过滤面积,大大提升滤筒过滤效率,是本案所要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及加工方法,可以解决滤筒布料粘合导致没有过滤效果的问题,实现提高有效过滤面积的目的。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过滤滤筒,滤筒包括一柱状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式的滤筒布料,滤筒布料在中空筒体外周形成连续状的V型褶,滤筒布料的内侧设有多个内隔环,各內隔环的环周边上凸设有连续状的凸齿分别伸入到滤筒布料的各V型褶中,内隔环内端固定在中空筒体外周面上;滤筒布料外侧间隔设有多个固定带进行固定,固定带与滤
筒布料的各V型褶之间填充设有耐温胶,中空筒体的外周上间隔焊接有多个内环,內隔环的内端连接在内环上,内环、內隔环、固定带以及耐温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07]进一步,各凸齿从内往外嵌入到V型褶深度的1/3~2/3。
[0008]进一步,内隔环中,各凸齿的外端凸起形成圆弧形。
[0009]进一步,中空筒体的外周,內隔环的设置数量多于固定带。
[0010]进一步,中空筒体的外周设有多条竖直状的竖筋,各竖筋竖直焊接至各内环上,内隔环的内端焊接固定至竖筋上。进一步,耐温胶为有机硅类胶、酚醛树脂胶或耐温环氧胶。
[0011]一种高效过滤滤筒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中空筒体外周面上间隔固定上多个内隔环,內隔环外侧覆设有褶式的滤筒布料,內隔环上的凸齿嵌入到滤筒布料的各V型褶中,撑开滤筒布料内侧的各V型褶;步骤2,滤筒布料内侧加工好后,滤筒布料外侧间隔设有多个与滤筒布料同材质的固定带进行固定,再于固定带底部放入一个与滤筒布料嵌合的托盘,托盘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嵌合部,各嵌合部嵌入到滤筒布料各V型褶的间隔空间中,在嵌合部与固定带之间形成的围挡部分进行灌胶,胶为耐温胶,灌胶深度与固定带同宽;步骤3,待胶干后撤掉托盘,耐温胶位于固定带内侧且位于各V型褶之间。
[0012]进一步,步骤2中,固定固定带时,先将固定带一端与滤筒布料的一侧缝合,固定带围着滤筒布料一圈后,固定带的带体在紧固状态下通过耐温胶粘合,再加铆钉将固定带固定在滤筒布料上,令固定带头尾进行固定。
[0013]进一步,步骤2中,托盘呈环形,托盘的内部向内设有连续的凸齿状的嵌合部,嵌合部分别嵌入到滤筒布料的褶与褶之间的缝隙。
[0014]进一步,步骤1中,中空筒体的外周上间隔焊接有多个内环,再将多条竖筋竖直焊接至各内环上,内隔环的内端焊接固定至竖筋上。
[00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滤筒中设置内隔环与外侧固定带、灌胶(耐温胶)的内外限定作用,保证了滤筒布料在加工、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褶间距变形、褶粘合问题,使滤筒有效过滤面积最大化,相对同高度的滤袋,真正实现大面积提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滤筒的横向剖面图(无固定带部分);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滤筒的横向剖面图(有固定带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18]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高效过滤滤筒,滤筒包括柱状的中空筒体1,中空筒体1的两端连接有顶端盖2和底端盖3,中空筒体1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式的滤筒布料4,其中,滤筒布料4在中空筒体外周形成连续状的V型褶41。
[0019]本专利技术中,在滤筒布料的内侧设有多个内隔环5,各內隔环的环周边上凸设有连续
状的凸齿51分别伸入到滤筒布料的各V型褶41中,令各凸齿51从内往外嵌入到V型褶深度的1/3~2/3,在V型褶41内侧形成支撑展开作用,避免V型褶41粘合。内隔环5内端固定在中空筒体1外周面上,内隔环5中,令各凸齿51的外端凸起形成圆弧形,位于V型褶41内部,避免刺破滤筒布料。内隔环5中V型褶41内端部分的环宽可为0.3~0.6cm。对于內隔环5的固定,可在中空筒体1的外周上间隔焊接有多个内环7,内环7的宽度可为0.3~0.6cm,內隔环5的内端连接在内环外7侧上。进一步,本案中,滤筒布料4外侧间隔设有多个固定带8以进行固定,固定带8与滤筒布料4的各V型褶41之间填充设有耐温胶9。滤筒布料4的外圈设有多个固定带8,令内环7、內隔环5、固定带8以及耐温胶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中空筒体的外周,可令內隔环5的设置数量多于固定带8,通过内隔环5,內隔环5上的凸齿51撑开了滤筒布料内侧的各个V型褶41,可完全解决褶之间的粘合问题。
[0020]具体的,可在各内环7上间隔的竖直焊接有多条竖筋6,可于中空筒体的外周设有6

12条竖直状的竖筋6。通过竖筋6,内隔环5的内端可通过焊接固定至竖筋6上,实现固定,内隔环5与内环7在滤筒竖直方向上可间隔20cm设置一个。固定带8可采用与滤筒布料同材质的织带,滤筒布料4的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过滤滤筒,滤筒包括一柱状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式的滤筒布料,其特征在于:滤筒布料在中空筒体外周形成连续状的V型褶,滤筒布料的内侧设有多个内隔环,各內隔环的环周边上凸设有连续状的凸齿分别伸入到滤筒布料的各V型褶中,内隔环内端固定在中空筒体外周面上;滤筒布料外侧间隔设有多个固定带进行固定,固定带与滤筒布料的各V型褶之间填充设有耐温胶,中空筒体的外周上间隔焊接有多个内环,內隔环的内端连接在内环上,内环、內隔环、固定带以及耐温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其特征在于:各凸齿从内往外嵌入到V型褶深度的1/3~2/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其特征在于:内隔环中,各凸齿的外端凸起形成圆弧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其特征在于:中空筒体的外周,內隔环的设置数量多于固定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其特征在于:中空筒体的外周设有多条竖直状的竖筋,各竖筋竖直焊接至各内环上,内隔环的内端焊接固定至竖筋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过滤滤筒,其特征在于:耐温胶为有机硅类胶、酚醛树脂胶或耐温环氧胶。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效过滤滤筒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智宏张静云陈建文邱薰艺赖正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