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及前列腺穿刺机器人的末端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042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5
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及前列腺穿刺机器人的末端操作装置,它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穿刺器械存在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产生形变、目标偏离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撑底壳上端面安装有直线动力组件本体,支撑底壳下端面前侧安装有戳卡夹持器,戳卡与戳卡夹持器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支撑底壳下端面后侧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旋转动力组件、隔离组件和穿刺针接口组件,旋转动力组件在直线动力组件的带动下实现平移运动,穿刺针尖端插设在戳卡的针孔内,穿刺针在穿刺针接口组件以及旋转动力组件的带动下实现自转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实现控制形变所需要的自转及入刺平移两种运动。在穿刺过程中可以控制刺入的速度和穿刺针末端斜面的朝向。朝向。朝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及前列腺穿刺机器人的末端操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经直肠超声(TRUS)图像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机器人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增长并且日趋年轻化,前列腺癌已经成为全球男性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其死亡率位居第五。研究发现,2017年全球共有133万余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其中超过1/5发生在美国;其次是中国,2017年前列腺癌患者超过14万人。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查被越发地重视,及时发现并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可能性,对手术成功率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在几种常用的前列腺癌早期检查中,经直肠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由于其低成本、安全简便、具备实时性等特性,己成为前列腺癌诊断的通用临床手段。在临床的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中,医生手动操作超声探头寻找病灶,然后手动进针,该过程中医生需要凭借经验确定进针路线,并且易受到低质量成像的干扰。该过程中的操作比较复杂,穿刺活检针的定位精度较低,检出率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增加穿刺次数来提高检出率,但同时这也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0003]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机器人医疗辅助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机器人辅助穿刺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确的穿刺效果,可以控制穿刺针的形变以增强操作灵活性,减少医生的疲劳,提升医疗效率。而现在大多数的穿刺器械的驱动是通过手动或穿刺枪机械驱动,这样往往使得在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受到人体组织的作用,其尖端的斜面受到不对称的作用力,如图1所示,插入过程中针与组织相互作用,其斜角针头在软组织中前进时,产生垂直于斜角的力F,F的竖直分量Q将导致针轴弯曲,如图2所示,使得针尖偏离目标d的距离。
[0004]综上所述,现有的穿刺器械存在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产生形变、目标偏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穿刺器械存在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产生形变、目标偏离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可控形变的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及前列腺穿刺机器人的末端操作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可控形变的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所述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包含一个移动关节和一个自转关节,所述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用于实现穿刺针45在自转的同时沿规划的穿刺路径平移进针穿刺;所述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包括直线动力组件41、旋转动力组件42、隔离组件43、穿刺针接口组件44和穿刺针45;直线动力组件41包括直线动力组件本体、支撑底壳416、戳卡夹持器413和戳卡417,支撑底壳416上端面安装有直线动力组件本体,支撑底壳416下端面前侧安装有戳卡夹持器413,戳卡417与戳卡夹持器413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支撑底壳416下端面后侧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旋转动力组件42、隔离组件43和穿刺针接口组件44,隔离组件43末端与旋转动力组件42首端可拆卸连接,隔离组件43后端与穿刺针接口组
件44可拆卸连接,旋转动力组件42顶端与直线动力组件本体底端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旋转动力组件42在直线动力组件41的带动下实现平移运动,穿刺针接口组件44尾端可转动安装在穿刺针接口组件44,穿刺针45尖端插设在戳卡417的针孔内,旋转动力组件42的动力输出端与穿刺针接口组件44连接,穿刺针45在穿刺针接口组件44以及旋转动力组件42的带动下实现自转运动。
[0008]进一步地,直线动力组件本体包括滚珠丝杠组件411、第一电机组件412、传动连接件414和导轨组件415,支撑底壳416上端面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依次安装有滚珠丝杠组件411和第一电机组件412,第一电机组件41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组件411的丝杠端部连接,支撑底壳416下端面后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组件415,导轨组件415中的导轨与支撑底壳416固定连接,导轨组件415中的导轨上可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旋转动力组件42顶端固定连接;传动连接件414中部加工有用于走线的空槽,导轨组件415侧部的支撑底壳416下端面加工有一个与导轨组件415平行布置的底壳矩形通孔,传动连接件414顶端与滚珠丝杠组件411的丝母连接,传动连接件414底端穿过底壳矩形通孔与旋转动力组件42顶端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旋转动力组件42包括第一外壳421、第二电机组件422、支撑座423和传动过渡件424,第一外壳421内部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机组件422和支撑座423,所述支撑座423固定安装在第一外壳421内壁上,支撑座423中心加工有过渡通孔,第二电机组件422的电机壳前端与支撑座423末端固定连接,传动过渡件424嵌装在支撑座423首端的过渡通孔内,且传动过渡件424与支撑座423可转动连接,第二电机组件422的电机轴依次穿过支撑座423和传动过渡件424,且传动过渡件424上设有顶丝孔,第二电机组件422的电机轴通过顶丝与传动过渡件424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隔离组件43包括卡扣板431、传动件432、无菌罩连接板433和隔离挡板434,卡扣板431、无菌罩连接板433和隔离挡板434由后至前依次同轴连接,卡扣板431末端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末端卡扣,第一外壳421首端两侧加工有用于与两个末端卡扣匹配的卡槽,卡扣板431末端通过两侧末端卡扣与第一外壳421首端可拆卸连接,卡扣板431首端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首端卡扣,穿刺针接口组件44两侧加工有用于与两个首端卡扣匹配的卡槽,卡扣板431首端通过两侧首端卡扣与穿刺针接口组件44可拆卸连接,传动件432末端与传动过渡件424配合连接,传动件432首端由后至前依次穿过卡扣板431、无菌罩连接板433和隔离挡板434中心的传动装配通孔。
[0011]进一步地,隔离组件43还包括无菌布,无菌布包裹在直线动力组件41、旋转动力组件42和隔离组件43上,直线动力组件41的戳卡417、穿刺针接口组件44和穿刺针45暴露在无菌布外部。
[0012]进一步地,穿刺针接口组件44包括传动轴系441、支撑板442、齿轮组443、卡扣按钮444、锁紧螺母445、第二外壳446、端盖447和针套448,支撑板442通过螺丝与第二外壳446固定连接,支撑板442靠近第二外壳446的一侧端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卡扣按钮444,所述卡扣按钮444上加工有与卡扣板431的首端卡扣匹配的卡扣定位槽,第二外壳446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用于与两个卡扣按钮444匹配的按钮装配缺口,支撑板442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用于与卡扣板431的首端卡扣匹配的卡扣过渡凹槽,所述卡扣过渡凹槽与按钮装配缺口一一对应,卡扣板431的两个首端卡扣依次穿过卡扣过渡凹槽和按钮装配缺口并与卡扣按钮444的卡
扣定位槽配合连接,第二外壳446内部设有容纳腔,支撑板442上分别加工有第一上轴孔和第一下轴孔,端盖447上分别加工有与第一上轴孔相对应的第二上轴孔和与第一下轴孔相对应的第二下轴孔,第一上轴孔、第二上轴孔、第一下轴孔和第二下轴孔内均嵌装有轴承,传动轴系441包括传动轴4411和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形变的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包含一个移动关节和一个自转关节,所述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用于实现穿刺针(45)在自转的同时沿规划的穿刺路径平移进针穿刺;所述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包括直线动力组件(41)、旋转动力组件(42)、隔离组件(43)、穿刺针接口组件(44)和穿刺针(45);直线动力组件(41)包括直线动力组件本体、支撑底壳(416)、戳卡夹持器(413)和戳卡(417),支撑底壳(416)上端面安装有直线动力组件本体,支撑底壳(416)下端面前侧安装有戳卡夹持器(413),戳卡(417)与戳卡夹持器(413)的底端可拆卸连接,支撑底壳(416)下端面后侧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旋转动力组件(42)、隔离组件(43)和穿刺针接口组件(44),隔离组件(43)末端与旋转动力组件(42)首端可拆卸连接,隔离组件(43)后端与穿刺针接口组件(44)可拆卸连接,旋转动力组件(42)顶端与直线动力组件本体底端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旋转动力组件(42)在直线动力组件(41)的带动下实现平移运动,穿刺针接口组件(44)尾端可转动安装在穿刺针接口组件(44),穿刺针(45)尖端插设在戳卡(417)的针孔内,旋转动力组件(42)的动力输出端与穿刺针接口组件(44)连接,穿刺针(45)在穿刺针接口组件(44)以及旋转动力组件(42)的带动下实现自转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形变的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直线动力组件本体包括滚珠丝杠组件(411)、第一电机组件(412)、传动连接件(414)和导轨组件(415),支撑底壳(416)上端面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依次安装有滚珠丝杠组件(411)和第一电机组件(412),第一电机组件(41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组件(411)的丝杠端部连接,支撑底壳(416)下端面后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组件(415),导轨组件(415)中的导轨与支撑底壳(416)固定连接,导轨组件(415)中的导轨上可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旋转动力组件(42)顶端固定连接;传动连接件(414)中部加工有用于走线的空槽,导轨组件(415)侧部的支撑底壳(416)下端面加工有一个与导轨组件(415)平行布置的底壳矩形通孔,传动连接件(414)顶端与滚珠丝杠组件(411)的丝母连接,传动连接件(414)底端穿过底壳矩形通孔与旋转动力组件(42)顶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控形变的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动力组件(42)包括第一外壳(421)、第二电机组件(422)、支撑座(423)和传动过渡件(424),第一外壳(421)内部沿长度方向由后至前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机组件(422)和支撑座(423),所述支撑座(423)固定安装在第一外壳(421)内壁上,支撑座(423)中心加工有过渡通孔,第二电机组件(422)的电机壳前端与支撑座(423)末端固定连接,传动过渡件(424)嵌装在支撑座(423)首端的过渡通孔内,且传动过渡件(424)与支撑座(423)可转动连接,第二电机组件(422)的电机轴依次穿过支撑座(423)和传动过渡件(424),且传动过渡件(424)上设有顶丝孔,第二电机组件(422)的电机轴通过顶丝与传动过渡件(424)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形变的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离组件(43)包括卡扣板(431)、传动件(432)、无菌罩连接板(433)和隔离挡板(434),卡扣板(431)、无菌罩连接板(433)和隔离挡板(434)由后至前依次同轴连接,卡扣板(431)末端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末端卡扣,第一外壳(421)首端两侧加工有用于与两个末端卡扣匹配的卡槽,卡扣板(431)末端通过两侧末端卡扣与第一外壳(421)首端可拆卸连接,卡扣板(431)首端两侧设有两个相对的首端卡扣,穿刺针接口组件(44)两侧加工有用于与两个首端卡扣匹配的卡槽,卡扣板(431)首端通过两侧首端卡扣与穿刺针接口组件(44)可拆卸连接,传动件
(432)末端与传动过渡件(424)配合连接,传动件(432)首端由后至前依次穿过卡扣板(431)、无菌罩连接板(433)和隔离挡板(434)中心的传动装配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可控形变的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离组件(43)还包括无菌布,无菌布包裹在直线动力组件(41)、旋转动力组件(42)和隔离组件(43)上,直线动力组件(41)的戳卡(417)、穿刺针接口组件(44)和穿刺针(45)暴露在无菌布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控形变的穿刺针夹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穿刺针接口组件(44)包括传动轴系(441)、支撑板(442)、齿轮组(443)、卡扣按钮(444)、锁紧螺母(445)、第二外壳(446)、端盖(447)和针套(448),支撑板(442)通过螺丝与第二外壳(446)固定连接,支撑板(442)靠近第二外壳(446)的一侧端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卡扣按钮(444),所述卡扣按钮(444)上加工有与卡扣板(431)的首端卡扣匹配的卡扣定位槽,第二外壳(446)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用于与两个卡扣按钮(444)匹配的按钮装配缺口,支撑板(442)左右两侧分别加工有用于与卡扣板(431)的首端卡扣匹配的卡扣过渡凹槽,所述卡扣过渡凹槽与按钮装配缺口一一对应,卡扣板(431)的两个首端卡扣依次穿过卡扣过渡凹槽和按钮装配缺口并与卡扣按钮(444)的卡扣定位槽配合连接,第二外壳(446)内部设有容纳腔,支撑板(442)上分别加工有第一上轴孔和第一下轴孔,端盖(447)上分别加工有与第一上轴孔相对应的第二上轴孔和与第一下轴孔相对应的第二下轴孔,第一上轴孔、第二上轴孔、第一下轴孔和第二下轴孔内均嵌装有轴承,传动轴系(441)包括传动轴(4411)和空心轴(4412),齿轮组(443)包括主动圆柱齿轮和从动圆柱齿轮,传动轴(4411)一端穿过支撑板(442)的第一上轴孔并通过轴承与支撑板(442)转动连接,传动轴(4411)另一端穿过端盖(447)的第二上轴孔并通过轴承与端盖(447)转动连接,传动轴(4411)中部安装有主动圆柱齿轮,空心轴(4412)一端穿过支撑板(442)的第一下轴孔并通过轴承与支撑板(442)转动连接,空心轴(4412)另一端穿过端盖(447)的第二下轴孔并通过轴承与端盖(447)转动连接,空心轴(4412)上安装有从动圆柱齿轮,所述从动圆柱齿轮与主动圆柱齿轮相啮合,穿刺针(45)根部由前至后依次穿过第二外壳(446)、端盖(447)、空心轴(4412)、支撑板(442)并与针套(448)固定连接,空心轴(4412)伸出第二外壳(446)部分加工有外螺纹,穿刺针(45)穿过针套(448),针套(448)穿过空心轴(4412),针套(448)末端设有与空心轴(4412)末端相配合的斜面,锁紧螺母(445)与空心轴(4412)末端外螺纹旋紧连接,从而夹紧针套(448)末端的斜面,从而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宜利王炜荣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