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696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定位工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包括壳体,壳体中心处贯穿连接有小拉杆,壳体上活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转动臂,小拉杆外圆周设置有凸肩,小拉杆端部一体连接有端头,转动臂的一端位于凸肩和端头缝隙处,小拉杆沿其长度方向运动时带动转动臂做转动运动。使工件在夹持的过程中既能实现工件的自定心,又能有向定位面靠紧的动作,使端面与定位端面紧密贴合。面与定位端面紧密贴合。面与定位端面紧密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车床后拉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属于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数控车床一般用三爪卡盘对零件进行夹持,车床精加工前,卡爪的卡持弧面和卡爪轴向定位端面都会进行自车,保证卡爪卡持弧面与主轴回转轴同心,卡爪轴向定位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垂直。在车削对零件的轴向定位端面和待夹持端面有平行度要求时,装夹过程中需要零件的轴向定位端面一定要与卡爪定位面靠严,如果在装夹时稍微斜一点,虽然三爪卡盘卡爪也能卡住工件,但是斜着卡的工件,加工出来零件端面与轴向定位端面的平行度就会超差。
[0003]三爪卡盘卡爪在夹持工件的过程中只有向心运动的动作,没有使零件端面靠向定位面趋势的动作,存在操作者在装夹零件过程中,零件定位端面没有贴紧卡爪定位端面的风险。
[0004]为了规避这个风险,往往工艺会增加一序磨序来保证零件两端面的平行,以上序车削的端面磨削零件的另一端面,磨削的端面作为工艺基准,磨削完成后,车工需要找正磨出的工艺基准面,再车削,这种加工方案不光增加零件制造时间,还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控车床后拉卡具,使工件在夹持的过程中既能实现工件的自定心,又能有向定位面靠紧的动作,使端面与定位端面紧密贴合。
[0006]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包括壳体,壳体中心处贯穿连接有小拉杆,壳体上活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转动臂,小拉杆外圆周设置有凸肩,小拉杆端部一体连接有端头,转动臂的一端位于凸肩和端头缝隙处,小拉杆沿其长度方向运动时带动转动臂做转动运动。
[0007]所述的壳体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凸台,相邻两个凸台间设置有三分槽,三分槽侧壁设有轴孔,转动臂上贯穿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臂插入到三分槽内,转动轴插入到轴孔内,转动臂随着旋转轴做转动运动。
[0008]所述的凸台上设置有支架安装槽,定位支架通过T型块连接在支架安装槽内。
[0009]所述的转动臂上设置有爪座连接端,转动臂嵌入三分槽内,爪座连接端朝向壳体的相对外侧,爪座连接端上连接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对夹持工件进行夹持。
[0010]所述的夹持结构为:爪座上安装有爪块,爪块为扇形结构,爪块的内凹弧形端面朝向待夹持工件。
[0011]所述的小拉杆外圆周设置有凸肩,凸肩外圆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楞条。
[0012]所述的端头朝向壳体一侧端面上连接有压盖,压盖中心处设置有封堵。
[0013]所述的壳体的外圆周面上贯穿连接有销,销与小拉杆垂直设置,销顶在相邻两根楞条的间隙处,限制小拉杆的旋转自由度。
[0014]所述的壳体通过过渡盘与数控车床的主轴连接。
[0015]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小拉杆与连接在转动臂上的夹持结构的配合,保证工件在夹持的过程中实现工件的自定心,又能使夹持工件向定位面靠紧的动作,使端面与定位端面紧密贴合。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数控车床后拉卡具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数控车床后拉卡具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转动臂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爪座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爪块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小拉杆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

壳体,2

转动臂,3

转动轴,4

爪座,5

楞条,6

爪块,7

压盖,8

堵塞,9

小拉杆,10

T型块,11

定位支架,12

销,13

过渡盘,14

三分槽,15

轴孔,16

支架安装槽,17

凸肩,18

端头,19

凸台,20

夹持工件,21

爪座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图8所示,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包括壳体1,壳体1中心处贯穿连接有小拉杆9,小拉杆9一端与机床拉杆连接,机床油缸驱动机床拉杆拉动小拉杆9沿小拉杆9的长度方向运动。
[0026]壳体1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凸台19,相邻两个凸台19间设置有三分槽14,三分槽14侧壁设有轴孔15,转动臂2上贯穿连接有转动轴3,转动臂2插入到三分槽14内,转动轴3插入到轴孔15内,转动臂2可以随着旋转轴3做转动运动。
[0027]凸台19上设置有支架安装槽16,定位支架11通过T型块10连接在支架安装槽16内,对待夹持工件20进行限位固定,使待夹持工件20的内侧端面与定位支架11的端面贴合。
[0028]转动臂2上设置有爪座连接端21,转动臂2嵌入三分槽14内时,爪座连接端21朝向壳体1的相对外侧,爪座连接端21上连接有爪座4,爪座4上安装有爪块6,爪块6为扇形结构,爪块6的内凹弧形端面朝向待夹持工件20,三个爪块6共同作用,对待夹持工件20进行夹持。
[0029]小拉杆9外圆周设置有凸肩17,凸肩17外圆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楞条5,小拉杆9端部一体连接有端头18,小拉杆9插入到壳体1内,转动臂2的一端位于凸肩17和端头18中间缝隙,拉动小拉杆9的时候,凸肩17与端头18中间缝隙带动转动臂2沿旋转轴3转动,带动爪座4连同爪块6共同夹持待夹持工件20,并带动待夹持工件20向定位支架11方向靠近至贴合,停止对小拉杆9进行拉动。
[0030]端头18朝向壳体1一侧端面上连接有压盖7,压盖7中心处设置有封堵8,压盖7起到加工过程中防止铁屑和冷却液飞溅到主轴的作用。
[0031]壳体1的外圆周面上贯穿连接有销12,销12与小拉杆9垂直设置,销12顶在相邻两根楞条5的间隙处,用来限制小拉杆9的旋转自由度。
[0032]壳体1通过过渡盘13与数控车床的主轴连接。
[0033]使用时,机床拉杆带动小拉杆9向左移动,小拉杆9带动转动臂2,转动臂2围绕旋转轴3旋转,转动臂2带动爪块6向左做后拉动作,爪块6夹住夹持工件20后继续向左移动直到夹持工件20端面接触到定位支架11,最后完成夹持工件14的动作。
[00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中心处贯穿连接有小拉杆(9),壳体(1)上活动连接有两个以上的转动臂(2),小拉杆(9)外圆周设置有凸肩(17),小拉杆(9)端部一体连接有端头(18),转动臂(2)的一端位于凸肩(17)和端头(18)缝隙处,小拉杆(9)沿其长度方向运动时带动转动臂(2)做转动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三个凸台(19),相邻两个凸台(19)间设置有三分槽(14),三分槽(14)侧壁设有轴孔(15),转动臂(2)上贯穿连接有转动轴(3),转动臂(2)插入到三分槽(14)内,转动轴(3)插入到轴孔(15)内,转动臂(2)随着转动轴(3)做转动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19)上设置有支架安装槽(16),定位支架(11)通过T型块(10)连接在支架安装槽(16)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车床后拉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臂(2)上设置有爪座连接端(21),转动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妍梁骞盖立亚李志丹郝旭程渤翔曹众郭新杜玉磊刘博崔晓光王承彧耿立科张旭昶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优尼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