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温差微能源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集成自治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817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伏-温差微能源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集成自治微系统,光伏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通过充电保护电路连接,温差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通过DC/DC升压电路连接,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的输出端与能源管理电路对应的输入端相接,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与能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相接。光伏电池与温差电池从环境中摄取光能和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同时为双储能子系统充电。当双能量转换子系统不足以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时,由双储能子系统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使用寿命,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源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能源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集成的自治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伏效应和热电效应的混合微能源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集成的自治微系统。
技术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汇聚节点和管理节点。大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在被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检测的数据沿着其它节点逐跳传输,经过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管理节点。用户可以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收集数据以及发布任务。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能够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预报、建筑物状态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大面积农田的安全监测等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体积微小,只能携带能量十分有限的电池。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个数多、分布区域广、部署环境复杂,有些区域甚至人员不能到达,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来补充能源是不现实的。如何解决传感器网络的能源瓶颈,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是传感器网络面临的首要挑战。如果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节点供电,将延长节点的使用寿命,解决上述能源问题。光伏电池是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发电的原理是光生伏打效应。当太阳光(或其他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时,电池吸收光能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在电池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电子和空穴被分离,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在电池内建电场两侧引出电极并接上负载,即可获得功率输出。温差发电是由赛贝克效应把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N型和P型半导体串联构成的回路中若两个接头处存在温度梯度,高温端的空穴和电子浓度较低温端高,在载流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空穴和电子向低温端扩散,从而在高、低温端形成电势差,当回路接通时会有电流输出。将多对P型和N型热电半导体材料连接起来组成模块就可获得不同数值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将光伏发电技术和温差发电技术结合,将太阳辐射能、光伏电池背温与环境的温差转化为电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将有效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源瓶颈,促进传感器网络的推广和应用。200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文献Low power signal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fornetwork microsensors,Dong,M.J,et al,Low Power Electronics and Design,1997.Proceedings,199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18-20 Aug 1997,173-177中研究由单能量转换器件(太阳电池)和单储能器件(电容器)构成的能源系统为Cricket节点提供能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文献《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wirelessembedded systems》,V.Raghunathan,A.Kansal,J.Hsu,et al.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Sensor Networks of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05,457-462中报导了将单能量转换器件(太阳电池)和单储能器件(镍氢电池)构成的能源系统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相关结果。但是,光伏电池和温差电池结合作为双能量转换子系统,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结合作为双储能子系统,将双能量转化子系统和双储能子系统结合的混合微能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的文献和专利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供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使用寿命短的缺点,提供一种将光伏-温差混合微能源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集成的自治微系统。自治微系统是由光伏电池和温差电池组成的双能量转换子系统、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成的双储能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构成。光伏电池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同时多余电能存储于锂离子电池中。温差电池贴在光伏电池背面,利用光伏电池背温与环境的温差来发电,产生的电能存储到超级电容器中。能源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能源切换电路。能源切换电路包含3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三种能源分别与能源切换电路的指定的输入端相接,能源切换电路根据三种能源的能量状态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率需求,选择一种能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与能源管理电路中的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相接。温差电池充分利用了因光照引起的光伏电池温升,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及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温差电池,解决了光伏电池散热问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引起光伏电池输出功率的降低。由于超级电容器可以大功率放电,因此,当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有瞬间大功率用电需求时可以选择超级电容器作为能源。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增加储能系统的容量,这样,可以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无光照条件下连续工作的时间。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能够优势互补,构成长寿命、高容量、高输出功率的双储能系统。综上所述,光伏-温差微能源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集成自治微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光伏电池与温差电池能够从环境中摄取能量为节点供电,从而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使用寿命。2、温差电池充分利用光伏电池热量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将光伏电池的热量吸收。因此,温差电池既作为能量转化换器件增加了能量来源,又能解决了光伏电池的散热问题,一举两得。3、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结合的双储能系统综合了单个储能元件的优势,既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提供大功率输出,又具有高存储量,具有灵活性、实用性。4、能源切换电路设计合理,能够根据能源的能量状态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率需求自动切换到合适的能源为负载供电,减少操作的复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组成结构示意框图;图2是双能量转换子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示意框图;图4是能源管理子系统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治微系统包含光伏电池和温差电池组成的双能量转换子系统、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成的双储能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GAINS节点为例,叙述具体实施例方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工作电压在2.7V~5.0V,平均工作电流为8mA。单晶硅光伏电池尺寸为63mm×69mm,在AM1.5,t=25℃条件下,开路电压是7.11V,短路电流是93.78mA。温差电池是由4片30mm×30mm×3.92mm串联组成,每片又由126对热电偶串联构成。在环境温度为33~35℃时,光伏电池的背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早上9点到下午3点变化范围为5~20℃,因此估算该发电组件在冷、热端温差在5℃、10℃和20℃时能获得的开路电压分别为0.97V、1.95V和3.91V,最大输出电流为16.67mA、33.33mA和66.67mA。超级电容器的单体电压为2.7V,容量为30F。锂离子电池单体电压为3.6V,容量为1400mAh。如图2所示,双能量转换子系统由光伏电池和温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温差微能源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集成自治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光伏电池和温差电池构成的双能量转换子系统、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构成的双储能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光伏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通过充电电路连接,温差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通过充电电路连接,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能源管理电路指定的输入端相接,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与能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秋尚永红于红云苏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