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8138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2
本公开涉及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包括钻设成型且填充有活性填料的填料井及设于填料井两侧的两个止水墙,通过钻设成型填料井,从而可以避免挖掘地沟再进行活性材料回填等造成的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且投资高的问题。通过设置止水墙的一端延伸至地表上方且止水墙的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下方的隔水层中,填料井的一端突出于地表下方的包气带上方且填料井的另一端延伸至隔水层中,从而可以通过止水墙将待处理污水引流至填料井内以与活性填料接触反应实现除污的目的,以避免待处理污水未经处理除污便排放而造成污染。水未经处理除污便排放而造成污染。水未经处理除污便排放而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地下水原位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是一种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在地下水流方向上设置填料系统,填料系统中填充活性材料,待处理污水优先通过渗透系数大于周围岩土体的填料系统并与填充在内的活性材料相接触反应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0003]然而,填料系统的建设一般是挖掘适宜宽度和深度的地沟,并用活性材料回填,然后再覆盖土壤,该建设过程不仅需要设置深基坑支护,而且施工周期长,投资高,且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包括钻设成型且填充有活性填料的填料井及设于所述填料井两侧的两个止水墙;
[0006]所述止水墙的一端延伸至地表上方且所述止水墙的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下方的隔水层中,所述填料井的一端突出于地表下方的包气带上方且所述填料井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隔水层中,所述止水墙用于将待处理污水引流至所述填料井内以与所述活性填料接触反应。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填料井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填料井呈阵列分布。
[0008]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沿所述止水墙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料井的中心距的范围为20cm/>‑
25cm;和/或,沿所述止水墙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料井的中心距的范围为40cm

45cm。
[0009]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填料井包括外井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外井管内的填料柱,所述活性填料填充在所述外井管和所述填料柱之间。
[0010]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填料柱的外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填料柱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隔板,各所述隔板沿所述填料柱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之间、部分所述填料柱以及部分所述外井管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填充所述活性填料的填充空间。
[0011]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在沿所述填料柱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50cm

70cm。
[0012]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外井管的外周壁与原土井壁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成井填料。
[0013]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填料井还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隔水
层中且设于所述外井管的底部以封闭所述外井管的底部开口。
[0014]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在沿地表上方至地表下方的方向上,所述外井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井管、第二外井管以及第三外井管;所述第一外井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包气带内,所述第二外井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包气带下方的含水层中,所述第三外井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含水层下方的所述隔水层中;
[0015]且所述第二外井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割缝。
[0016]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在沿地表上方至地表下方的方向上,所述填料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填料柱、第二填料柱以及第三填料柱;所述第一填料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包气带内,所述第二填料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包气带下方的含水层中,所述第三填料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含水层下方的所述隔水层中;
[0017]且所述第二填料柱的侧壁上设置有缝隙。
[00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9]本公开提供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包括钻设成型且填充有活性填料的填料井及设于填料井两侧的两个止水墙,通过钻设成型填料井,填料井内填充有活性填料,从而解决现有的填料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设置深基坑支护,且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且投资高的问题。通过设置止水墙的一端延伸至地表上方且止水墙的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下方的隔水层中,填料井的一端突出于地表下方的包气带上方且填料井的另一端延伸至隔水层中,从而可以通过止水墙将待处理污水引流至填料井内以与活性填料接触反应实现除污的目的,以避免待处理污水未经处理除污便排放而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填料井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填料井的横剖面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填料井阵列的平面示意图。
[0026]其中,100、填料井;110、活性填料;120、外井管;130、填料柱;1301、隔板;140、原土井壁;150、成井填料;1501、石英砂层;1502、膨润土层;1503、细砼层;160、密封部;170、井盖;200、止水墙;310、隔水层;320、包气带;330、含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
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包括钻设成型且填充有活性填料110的填料井100及设于填料井100两侧的两个止水墙20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PRB系统通过钻设成型填料井100,且填料井100内填充有活性填料110从而构成用于对待处理污水进行除污处理的填料系统,且本实施例通过钻设成型填料井100,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挖掘地沟再进行活性材料回填等制备填料系统时,不仅需要设置深基坑支护,且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且投资高的问题。
[0030]具体实现时,止水墙200的一端延伸至地表上方且止水墙200的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下方的隔水层310中,填料井100的一端突出于地表下方的包气带320上方且填料井100的另一端延伸至隔水层310中,止水墙200用于将待处理污水引流至填料井100内以与活性填料110接触反应,从而可以通过止水墙200将待处理污水引流至填料井100内以与活性填料110接触反应实现除污的目的,以避免待处理污水未经处理除污便排放而造成污染。
[0031]也就是说,填料井100位于待处理污水下游,并且填料井100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钻设成型的填料井(100)、填充在所述填料井(100)内的活性填料(110)以及设于所述填料井(100)两侧的两个止水墙(200);所述止水墙(200)的一端延伸至地表上方且所述止水墙(200)的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下方的隔水层(310)中,所述填料井(100)的一端突出于地表下方的包气带(320)上方且所述填料井(10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隔水层(310)中,所述止水墙(200)用于将待处理污水引流至所述填料井(100)内以与所述活性填料(110)接触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井(10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填料井(100)呈阵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止水墙(200)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料井(100)的中心距的范围为20cm

25cm;和/或,沿所述止水墙(20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填料井(100)的中心距的范围为40cm

45c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井(100)包括外井管(120)以及套设在所述外井管(120)内的填料柱(130),所述活性填料(110)填充在所述外井管(120)和所述填料柱(13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水原位修复的PRB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柱(130)的外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填料柱(130)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隔板(1301),各所述隔板(1301)沿所述填料柱(13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1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春雷李宁刘敏陈夏晴王朋超彭胜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