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俊华专利>正文

磁能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802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能传输装置,包括转轴(1)以及外壳(10),在所述转轴(1)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体(2),该支撑体(2)上有固定孔(21),每个固定孔(11)中有一可沿该支撑体(2)垂线方向上下移动的滑杆(3),所述滑杆(3)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单极的第一永磁体(31);所述外壳(10)内壁上有至少一个圆形滑道(6),所述滑杆(3)安置在所述滑道(6)内,所述滑道(6)外安装有多个与所述滑杆(3)两端的第一永磁体(31)相作用、使滑杆(3)围绕所述转轴作圆周运动的第二永磁体(5)。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能传输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调试、安装均不会困难,且由于不使用齿轮传动,在其能量传输过程中,其消耗的能量较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传输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能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磁能得研究和利用,相对于电能的研究和利用要落后许多。而寻找到一种环保而又廉价的能源,是人们许多年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在能源短缺的今天,许多人都提出应更加合理和更加普遍地利用磁能,也提出不少传输磁能的方案以及实现这些方案的装置。但这些装置普遍结构较为复杂,且大多使用齿轮作为传动机构,而齿轮在转动时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该装置在能量传输的过程中本身就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同时其所用的齿轮有较高的要求,调试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结构较复杂、调试较困难以及在能量传输过程中有较多的能量损失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较简单、调试容易,在能量传输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小的磁能传输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磁能传输装置,包括转轴1以及安装该转轴的外壳10,在所述转轴1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体2,该支撑体2上有以所述转轴1轴心为圆心的、均匀分布的多个固定孔21,每个固定孔11中有一可沿该支撑体2垂线方向上下移动的滑杆3,所述滑杆3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单极的第一永磁体31;所述外壳10内壁上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支撑体2及滑杆3相适配的、以所述转轴1为圆心的圆形滑道6,所述滑杆3安置在所述滑道6内,所述滑道6外安装有多个与所述滑杆3两端的第一永磁体31相作用、使滑杆3围绕所述转轴作圆周运动的第二永磁体5。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能传输装置中,所述第一永磁体31包括单一S极永磁体。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能传输装置中,所述滑道6的形状包括一闭合的波浪形圆环,沿所述转轴1的轴心方向呈圆周形,而沿垂直于所述转轴3的轴心方向呈波浪形。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能传输装置中,所述波浪形为正弦波形。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能传输装置中,所述第二永磁体(5)安装在所述滑道外形的波峰或波谷处。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能传输装置中,所述第二永磁体5有S极和N极,安装时沿垂直于所述转轴1的轴心方向,N极在左,S极在右。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能传输装置中,所述支撑体2上的固定孔21固定连接有一护套22,所述滑杆3穿过所述护套2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能传输装置中,所述转轴1上装有五层支撑体2及连接其上的滑杆3,所述外壳10内壁有与所述支撑体位置相适配的五条滑道6。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能传输装置中,所述滑杆3端头装有至少一个高于所述第一永磁体31、与所述滑道6接触的、沿所述第一永磁体31磁力线方向滚动的滚动轮33。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磁能传输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调试、安装均不会困难,且由于不使用齿轮传动,在其能量转换过程中,其消耗的能量较少。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磁能传输装置实施例外观结构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磁能传输装置实施例的转轴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磁能传输装置实施例的转轴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磁能传输装置实施例的滑道垂直方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磁能传输装置实施例的滑杆端点左视图;图7本专利技术磁能传输装置实施例的滑杆端点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磁能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磁能传输装置由外壳10和转轴1组成,所述转轴1安装在所述外壳10中,在外壳10的内壁表面,有滑道6;图2中未示出转轴1的具体结构,该结构在图3和图4中示出,图3是所述转轴的主视图,图4是所述转轴1的俯视图,由图3和图4中可知,所述转轴1上固定有支撑体2,该支撑体2的形状为一圆盘状,在所述支撑体2的靠近其边缘处,设有以所述转轴1为圆心的、呈圆形均匀分布的多个安装孔21,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体2上共有八个安装孔21,每个安装孔21均固定有一护套22,每个护套22均有一滑杆3从其中穿过,所述滑杆3与其穿过的护套22之间为有一定的空隙,并无连接关系,所述滑杆3可以在所述护套22中沿其纵轴方向自由移动,在滑杆3的两端,每端均装有一个第一永磁体31,第一永磁体31的两个磁极均为S极,安装在所述滑杆3上时,第一永磁体31的两个磁极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滑杆3。在所述外壳10的内壁,设置有滑道6。该滑道6与上述滑杆3相适配,即该滑杆3可以放到所述滑道6内,且所述滑到6的高度刚好比所述所述滑杆放入时的高度略大,所述滑道6为波浪形的圆周,即当沿转轴1的方向看时,所述滑道6为一圆形,见图2;当从垂直于所述转轴1的方向平视时,所述滑道6为一正弦波形,见图5。在所述滑道6外的外壳10中安装有多个与所述滑杆3两端的第一永磁体31相作用、使滑杆3围绕所述转轴作圆周运动的第二永磁体5。所述第二永磁体5为普通的永磁体,有一S极和一N极,其安装在靠近所述滑道6的波峰或波谷的外壳10上,见图5。其中,如安装在所述滑道6的上边沿外的第二永磁体5,则安装在所述滑道6的上边沿的波谷处;如安装在所述滑道6下边沿外的第二永磁体5,则安装在所述滑道6下边沿的波峰处。上述安装在转轴1上的支撑体2,也可以是多个,即在所述转轴1上,由上而下,在不同的平面上安装多层支撑体2,如3层或5层,甚至更多层,每层支撑体2都同样有多个安装孔21,所述安装孔21内同样固定连接有护套22,其中同样有滑杆3穿过,所述滑杆22的结构也同样与单层的情况相同;同样地,在所述外壳10的内壁,也应当有与支撑体2的层数和位置相对应的滑道6;例如,当所述转轴1上装有5层支撑体2时,在所述外壳10的内壁上就应有5个与之相对应的滑道6。用于增强带动转轴1旋转的力量。其原理及工作过程是一样的。下面就结合图4以单层支撑体2和一个滑道6的情况来说明其工作过程。图5是由垂直于上述转轴1的轴线方向看过去时,位于所述外壳10内的滑道6及位于该滑道6中的滑杆3的位置示意图。在图5中位于所述滑道6上边沿中间波峰位置的滑杆3为例,分析其受力情况及其运动得情况,该滑杆3上端安装得第一永磁体31一方面受到其右面的第二永磁体5的N极的拉力,另一方面受到其左面的第二永磁体5的S极的推力,上述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是向右的,于是,上述滑杆3的上端的运动趋势是向其右边运动(即逆时针方向);而在所述滑杆3的下端的第一永磁体31,由于处于所述滑道6下边缘的波峰处,其所受力为最小的时候,仅受到来自于其有右面微弱的拉力和左面微弱的推力,但在所述滑杆3的上端的带动下,向所述滑杆31的右面移动。当上述滑杆3移动到其右面的波谷处时,所述滑杆3的上端的第一永磁体31和其下端的第一永磁体31的受力情况与上述处于波峰时的情况刚好相反,即其上端的第一永磁体31所受力最小,而其下端的第一永磁体31所受力较大,其受力的种类与方向均与处于波峰时的滑杆3上端的永磁体31的受力情况相同,于是,所述滑杆31同样向右移动。在上述的、一个支撑体2上安装的多个滑杆3,在同一时刻,其受力情况大致相同,其运动方向也相同,于是,滑杆3的运动带动所述支撑体2的转动,而所述支撑体2与所述转轴1是固定连接的,所以所述转轴1转动。当所述转轴1上装有多个支撑体2时,多个支撑体2上的滑杆3的情况大致相同,于是多个支撑体2上的滑杆3所受的力形成合力,使所述转轴1转动时的力矩更大。在图5中,图中所示的第二永磁体5放置时也可以将其极性对调放置,在图5中,第二永磁体5的极性方向为左N右S,也可以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能传输装置,包括转轴(1)以及安装该转轴的外壳(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1)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体(2),该支撑体(2)上有以所述转轴(1)轴心为圆心的、均匀分布的多个固定孔(21),每个固定孔(11)中有一可沿该支撑体(2)垂线方向上下移动的滑杆(3),所述滑杆(3)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单极的第一永磁体(31);所述外壳(10)内壁上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支撑体(2)及滑杆(3)相适配的、以所述转轴(1)为圆心的圆形滑道(6),所述滑杆(3)安置在所述滑道(6)内,所述滑道(6)外安装有多个与所述滑杆(3)两端的第一永磁体(31)相作用、使滑杆(3)围绕所述转轴作圆周运动的第二永磁体(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蔡俊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