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87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涉及电池领域。电池包括电芯、热管理部件、结构胶层及凝胶层。沿第一方向,热管理部件与电芯层叠布置,热管理部件能调节电芯的温度。结构胶层设于电芯与热管理部件之间,结构胶层用于连接电芯和热管理部件。凝胶层设于电芯与热管理部件之间,凝胶层用于连接电芯和热管理部件,沿第一方向,结构胶层和凝胶层在热管理部件上的投影不重叠。电池采用结构胶层及凝胶层连接电芯及热管理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全部采用结构胶层连接电芯及液冷板,凝胶层的存在减少了结构胶层的面积。又由于凝胶层的粘结性能弱于结构胶层的粘结性能,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池能够进行拆卸,即能将电芯与热管理部件分离,提高了电池的可维修性。的可维修性。的可维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甚广,例如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
[0003]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CTP技术,又称无模组设计。具体为:(1)采用液冷板充当电池底板,有效减少了厚度方向的空间;(2)热管理效率方面上,与流道接触面积大,能有效地降低电芯内部上下的温度差,在快速充放电以及低温预热时,对电芯起到较好的保护。另外,液冷板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集成至在电池外部,节省占用空间,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做到干湿分离。其换热介质如果泄露,不会和模组、汇流排等高压零部件接触形成短路,不会导致电池短路起火等安全事故,从长远来看,非常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
[0004]CTP电池重量成组效率很高,其整包刚度却相对较差,目前采用的方法是:电芯的底部绝缘膜开窗,用结构胶涂满,然后将其直接粘贴至下箱体。当处于复杂的振动冲击工况时,电芯的惯性力一部分通过底部结构胶传递至下箱体横梁,再传递至整包挂载点,另一部分经过端板传递至整包挂载点,这样会改善其CTP电池刚度。
[0005]这种方法缺点是:结构胶的粘接力很强,很难拆卸电芯,即使采用专用工具,也很容易产生漏液、热失控等风险。如果出现一颗电芯压差大、容量低等问题,无法拆卸及更换新的电芯,整个电池就要报废处理,其生产及售后维修成本很高,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利于将来电池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CTP电池可维修性较差的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芯、热管理部件、结构胶层及凝胶层,沿第一方向,所述热管理部件与所述电芯层叠布置,所述热管理部件用于调节所述电芯的温度;所述结构胶层设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热管理部件之间,所述结构胶层用于连接所述电芯和所述热管理部件;所述凝胶层设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热管理部件之间,所述凝胶层用于连接所述电芯和所述热管理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结构胶层和所述凝胶层在所述热管理部件上的投影不重叠。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池采用结构胶层及凝胶层连接电芯及热管理部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全部采用结构胶层连接电芯及液冷板,凝胶层的存在减少了结构胶层的面积。又由于凝胶层的粘结性能弱于结构胶层的粘结性能,使得本申请提供的电池能够进行拆卸,即能将电芯与热管理部件分离,提高了电池的可维修性。另外,凝胶层的设置成本低于结构胶层的设置成本,因此减少了结构胶层的面积可以减小电池的制造成本。
[0009]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
所述电芯与所述热管理部件之间,所述分隔件具有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用于容纳所述结构胶层,所述第二镂空区用于容纳所述凝胶层。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具有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的分隔件,对结构胶层和凝胶层所在的区域进行了划分。在制造时,只需要在第一镂空区内加入结构胶,在第二镂空区内加入凝胶即可形成结构胶层及凝胶层,并且形成的结构胶层和凝胶层的位置较为准确,制造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制造效率。另外,分隔件的设置有利于进行自动化点胶生产。
[0011]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镂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于所述分隔件的中心位置,所述分隔件具有多个角部,每个所述角部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区域。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镂空区用于填充结构胶层,而结构胶层是主要起到连接电芯与热管理部件作用的胶层。因此,结构胶层应当设置在应力较大的区域。第一区域位于分隔件的中心位置,第二区域位于分隔件的角部位置,中心位置和角部位置均具有较大的应力,因此将结构胶层设置于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一区域及位于角部位置的第二区域能够保证电芯与热管理部件的连接稳定性,保证电池在正常工作时电芯不会与热管理部件分离。
[0013]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分隔件为矩形板,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分别设置于所述分隔件的四个所述角部。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般的电芯的底部为矩形,因此将分隔件也设置为矩形板,以与电芯的底部相匹配,有利于将电芯连接于热管理部件。矩形板上具有四个角部,四个角部需要承受较大的应力,因此,将多个第二区域布置于四个角部,以便于通过结构胶层连接电芯和热管理部件,保证电芯与热管理部件的连接稳定性,保证电池在正常工作时电芯不会与热管理部件分离。
[001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区域呈圆形,所述第二区域呈弧形。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区域设置为圆形,一方面,圆形的不易产生额外的应力。另一方面,在同等周长的情况下,圆形的面积较大,有利于设置足够的结构胶层以保证电芯与热管理部件的连接稳定性,保证电池在正常工作时电芯不会与热管理部件分离。
[001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镂空区包括多个第三区域,所述多个第三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布置。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凝胶层设置在应力较小的区域,多个第三区域环绕第一区域布置,使得凝胶层的面积较大,有利于减小结构胶层的面积,使得在进行维修时易于将电芯与热管理部件分离,提高了电池的可维修性。
[0019]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区域呈扇环形。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三区域设置为扇环形,有利于增大凝胶层的面积,减小结构胶层的面积,使得在进行维修时易于将电芯与热管理部件分离,提高了电池的可维修性。
[0021]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分隔件上设有切割缺口,所述切割缺口从所述分隔件的外周向所述分隔件内延伸。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分隔件上设置切割缺口,便于在维修时通过切割缺口进行拆除,使得电芯与热管理部件分离。
[0023]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分隔件的形状与所述电芯的底面的形状相匹配。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分隔件的形状与电芯的底部的形状相匹配,有利于将电芯连接于热管理部件。若分隔件超出于电芯的底部,则超出部分提高了分隔件的成本,也即提高了电池的成本。若电芯的底部超出于分隔件,则结构胶层的设置位置可能无法保证电芯与热管理部件的连接稳定性,无法保证电池在正常工作时电芯不会与热管理部件分离。
[0025]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热管理部件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通过所述结构胶层及所述凝胶层连接于所述电芯。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液冷板,通过在液冷板内通入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即可与电芯进行热交换,进而对电芯的温度进行调节,简单方便,稳定性较高,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热管理部件,沿第一方向,所述热管理部件与所述电芯层叠布置,所述热管理部件用于调节所述电芯的温度;结构胶层,设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热管理部件之间,所述结构胶层用于连接所述电芯和所述热管理部件;凝胶层,设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热管理部件之间,所述凝胶层用于连接所述电芯和所述热管理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结构胶层和所述凝胶层在所述热管理部件上的投影不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热管理部件之间,所述分隔件具有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用于容纳所述结构胶层,所述第二镂空区用于容纳所述凝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于所述分隔件的中心位置,所述分隔件具有多个角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炳吴启泉黄嘉怡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