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44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2
本申请提供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所述非正规填埋场包括用于存放垃圾的基坑,所述改造结构包括:防渗墙,其环绕所述基坑设置,围成一封闭的占地大于所述基坑的区域,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向所述区域外部渗透扩散;可渗透墙,其设于所述区域内,并位于所述基坑的边界位置,所述可渗透墙两侧与所述防渗墙交汇,与防渗墙之间形成一设置有抽提井的渗滤液收集区;所述可渗透墙具有允许所述垃圾渗滤液渗透经过的特点,可除去透过的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至少部分污染物。本申请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结构建设简单,运行成本低,能够原位处理垃圾渗滤液,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
,特别是涉及用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城市垃圾急剧增长,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等方法。填埋法指利用天然地形或人工构造,形成容纳垃圾的空间以达到处理垃圾的目的。但是由于技术与资金的缺乏,导致大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出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通常没有完善的渗滤液排导系统、填埋气导排收集系统、防渗系统等,使得渗滤液产生量随季节变化较大,特别是在雨季,渗滤液显著增多,且渗滤液组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对周边土壤、地表下的水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0003]目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整治工艺主要是在填埋场四周砌筑防渗墙以及进行封场覆盖,封场后堆体内的滞水和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会慢慢沉降形成渗滤液并汇集在堆场下游处,若要对渗滤液进行监测或抽出处理,需要在堆场周边配备相关渗滤液处理设备和操作人员,不仅占用周边用地面积,而且长期投入人力物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不仅能够阻断垃圾渗滤液污染周边土壤和水源,而且能够原位处理垃圾渗滤液,有效地减少设备和人员的长期投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0005]本申请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所述非正规填埋场包括用于存放垃圾的基坑,所述改造结构包括:
[0006]防渗墙,其环绕所述基坑设置,围成一封闭的占地大于所述基坑的区域,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向所述区域外部渗透扩散;
[0007]可渗透墙,其设于所述区域内,并位于所述基坑的边界位置,所述可渗透墙两侧与所述防渗墙交汇,与防渗墙之间形成一设置有抽提井的渗滤液收集区;所述可渗透墙具有允许所述垃圾渗滤液渗透经过的特点,可除去透过的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至少部分污染物。
[0008]可选的,所述防渗墙的渗透系数≤10
‑7cm/s,无侧限抗压强度≥1.5MPa,厚度为0.6~0.8m。
[0009]可选的,所述可渗透墙的厚度大于1.0m。
[0010]可选的,所述防渗墙由混合浆液灌浆浇筑而成,所述混合浆液由水和干料组成,所述干料包括重量比为100:4

10:1

1.5的土、水泥和膨润土。
[0011]可选的,所述基坑的底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渗墙和可渗透墙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防水层,并嵌入所述防水层,嵌入的深度不小于0.5m。
[0012]可选的,所述可渗透墙包括:
[0013]过滤层,其用于过滤除去渗滤液中的颗粒悬浮物;
[0014]活性反应层,其通过化学或生物反应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
[0015]吸附层,其通过物理吸附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
[0016]可选的,所述可渗透墙整体用金属网固定,各层之间用透水土工布分隔。
[0017]可选的,所述过滤层的材料选自石英砂、蛭石和砾石中的一种;
[0018]所述活性反应层的活性材料选自铁粉、碳粉、过氧化物中的一种;
[0019]所述吸附层的材料选自沸石和活性炭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0]可选的,所述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镁中的一种。
[0021]可选的,所述石英砂的粒径为0.5~1mm,过滤层的厚度为0.3m~0.5m;所述铁粉的粒径为0.10~0.20mm,活性反应层厚度为0.5~0.8m;所述沸石的粒径为 0.5~2mm,所述活性炭的粒度为0.5~1.0mm,两者的重量份比不大于1:1,其厚度为0.3~0.5m。
[0022]可选的,所述过滤层、活性反应层和吸附层沿着从基坑到渗滤液收集区的方向依次布置。
[0023]可选的,所述可渗透墙的两侧嵌入所述防渗墙,嵌入深度为不小于0.2m。
[0024]可选的,所述渗滤液收集区设置有所述基坑的下游,渗滤液流经方向垂直所述可渗透墙。
[0025]本申请提供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其建设简单,运行成本低,能够原位处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周边环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3为可渗透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防渗墙与可渗透墙的连接示意图。
[0030]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1]10、基坑;
[0032]20、防渗墙;
[0033]30、可渗透墙;31、过滤层;32、活性反应层;33、吸附层;34、不锈钢钢丝网;35、透水土工布;
[0034]40、滤液收集区;41、抽提井;
[0035]50、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
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9]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一般仅含有由人工根据自然地形简单挖凿而成的用于存放垃圾的基坑,没有完善的防渗系统、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等,渗滤液容易迁移至基坑外,从而污染周边环境。
[0040]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它包括:环绕在基坑10外周的防渗墙20;设置在基坑10下游的渗滤液收集区40;设置在基坑10与渗滤液收集区40之间的可渗透墙30,参见图1。
[0041]其中,防渗墙20用以将渗滤液集中在占地面积大于基坑10的封闭区域内,隔断渗滤液迁移途径,因此,防渗墙20应具有较强的耐压和抗渗透性能,要求防渗墙的渗透系数≤10
‑7cm/s,无侧限抗压强度≥1.5MPa。
[0042]为达到上述指标,可采用不同的工艺砌筑防渗墙20,一实施例中,防渗墙 20由混合浆液灌浆浇注而成,混合浆液由水和干料组成,干料包括重量比为100: 4

10:1

1.5的土、水泥和膨润土;该方法制备的防渗墙20的厚度为0.6~0.8m,能够达到上述指标,具有较好的耐压强度和抗渗透性能。
[00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所述非正规填埋场包括用于存放垃圾的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造结构包括:防渗墙,其环绕所述基坑设置,围成一封闭的占地大于所述基坑的区域,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向所述区域外部渗透扩散;可渗透墙,其设于所述区域内,并位于所述基坑的边界位置,所述可渗透墙两侧与所述防渗墙交汇,与防渗墙之间形成一设置有抽提井的渗滤液收集区;所述可渗透墙具有允许所述垃圾渗滤液渗透经过的特点,可除去透过的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至少部分污染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墙的渗透系数≤10
‑7cm/s,无侧限抗压强度≥1.5MPa,厚度为0.6~0.8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墙由混合浆液灌浆浇筑而成,所述混合浆液由水和干料组成,所述干料包括重量比为100:4

10:1

1.5的土、水泥和膨润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底面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渗墙和可渗透墙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防水层,并嵌入所述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超王国庆陈雷王兆阳陆彬张亚斌赵鹏张勇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一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