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17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包括若干注药井和可渗透反应墙,其中,注药井设置于所述污染场地内,用于往污染场地内注入淋洗剂,以除去土壤中的污染物;所述淋洗剂携带污染物渗入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设置于所述污染场地外,且相对于所述污染场地位于地下水流的下游;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具有允许地下水经过的特点,可除去经过的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较传统结构舍去了向地表喷淋淋洗剂的喷淋系统,仅依靠注药井喷淋系统完成淋洗剂的输送,简化整体结构,提高使用稳定性。且注药井为多个布置在污染场地内,节省了淋洗剂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提高了修复效率。提高了修复效率。提高了修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是一种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采矿、选矿、冶炼、电镀、化工、制革、造纸和电子等行业产生的污染废水的大量排放,土壤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载体,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土壤污染影响人居环境,也会导致农作物污染、减产、品质下降,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原位修复技术因其操作和成本上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0003]现有的原位土壤淋洗指通过注射井等向污染土壤施加淋洗剂,使其向下渗透,穿过污染带与污染物结合,通过解吸、溶解或络合等作用,最终形成可迁移态化合物,该化合物在地下水的带动向下游迁移,往往造成污染扩散。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 104368594 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衰减周期性土壤修复装置,其中对污染土壤的淋洗处理包括处于污染区附近上游端的加药系统,设置于下游的可渗透反应墙,以及污染区上方加药系统和可渗透反应墙之间的预喷淋系统,其通过可渗透反应墙除去淋洗的污染物,避免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但系统整体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简化了淋洗系统,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0006]本申请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包括:
[0007]若干注药井,设置于所述污染场地内,用于往污染场地内注入淋洗剂,以除去土壤中的污染物;所述淋洗剂携带污染物渗入地下水;
[0008]可渗透反应墙,设置于所述污染场地外,且相对于所述污染场地位于地下水流的下游;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具有允许地下水经过的特点,可除去经过的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0009]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0010]可选的,所述注药井均匀间隔设置,使所述淋洗剂的影响范围覆盖所述污染场地。
[0011]可选的,所述注药井包括实管和筛管,所述筛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供所述淋洗剂流出并渗入所述污染场地的孔洞,所述筛管外侧填充石英砂,所述实管外侧填充膨润土。
[0012]可选的,所述筛管的两端均超出相应所述污染场地沿注药井延伸方向的边界。
[0013]可选的,所述实管连接有存储所述淋洗剂的药剂储罐,所述实管和所述药剂储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将淋洗剂从药剂储罐输送至注药井的驱动装置。
[0014]可选的,所述污染场地下方具有隔水层,所述可渗透反应墙的底部延伸至所述隔水层内部,嵌入的深度不小于0.5m。
[0015]可选的,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包括:
[0016]过滤层,其用于过滤除去地下水中的颗粒悬浮物;
[0017]活性反应层,其通过化学或生物反应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0018]吸附层,其通过物理吸附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0019]可选的,所述可渗透反应墙整体采用金属网固定,各层之间用透水土工布分隔。
[0020]可选的,所述过滤层的材料选自石英砂、蛭石和砾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所述活性反应层的活性材料选自铁粉、碳粉、活性释氧材料、磷灰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所述吸附层的材料选自沸石和活性炭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3]可选的,所述过滤层、活性反应层和吸附层沿着地下水流向由上游向下游依次布置。
[0024]本申请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较现有的土壤原位修复结构减少了预喷淋系统,整体结构更加简化,稳定性更高。在污染场地内设置多个注药井以进行土壤修复,使得淋洗剂与污染场地内的污染物接触更加充分,修复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的布置视图;
[0026]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的剖面视图;
[0027]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中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视图;
[0028]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中注药井的结构视图;
[0029]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中淋洗系统的结构视图。
[0030]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1]10、污染场地;11、污染场地边界;
[0032]20、淋洗系统;21、注药井;211、筛管;212、实管;213、膨润土;214、石英砂;
[0033]22、药剂储罐;23、驱动装置;
[0034]30、可渗透反应墙;31、过滤层;32、活性反应层;33、吸附层;34、透水土工布;
[0035]35、金属网;40、隔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9]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次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首先定义下述提及的污染场地具有一污染场地边界,该边界包括地表平面及地表下方的土壤受到污染的边界范围,若地表平面未受污染,则仅指地表下方的边界范围。
[0041]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包括注药井21和可渗透反应墙30,其中注药井21为若干个,插置固定在污染场地10内,且注药井21裸露在污染场地10上方部分连接有往注药井21内输送淋洗剂的淋洗系统20,淋洗剂经过注药井21渗入污染场地10的土壤中接触并携带污染物继续渗入地下水后,且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游渗透。
[0042]可渗透反应墙30设置在污染场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注药井,设置于所述污染场地内,用于往污染场地内注入淋洗剂,以除去土壤中的污染物;所述淋洗剂携带污染物渗入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设置于所述污染场地外,且相对于所述污染场地位于地下水流的下游;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具有允许地下水经过的特点,可除去经过的地下水中的污染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井均匀间隔设置,使所述淋洗剂的影响范围覆盖所述污染场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井包括实管和筛管,所述筛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供所述淋洗剂流出并渗入所述污染场地的孔洞,所述筛管外侧填充石英砂,所述实管外侧填充膨润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管的两端均超出相应所述污染场地沿注药井延伸方向的边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染场地土壤的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超张亚斌王国庆杨锋王兆阳陈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一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