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模块子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模块子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的发展,对传输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模块从100G发展400G乃至800G。随着这样传输速率和通道数越来越多,但光模块的体积没有增加,甚至为了提高端口密度,还需要减小体积。同时为了提高速率,引入了DSP,这些对光模块PCB 的布线是巨大的挑战。在QSFP模块中, 目前800G布线已经非常紧张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满足布线要求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是目前400G PIC芯片所用的方案。PCB传统方案中,为了保证高频性能,PIC 芯片和驱动器芯片与PCB在一个平面,这样三者之前的打线的高度差最小,打线长度也会比较短,有利于高频性能的提高。
[0004]PIC芯片和驱动器芯片下方有散热片,散热片的高度远大于芯片的高度,需要在PCB上挖空以放置散热片等。通常PCB为1毫米厚,挖空深度可达0.7毫米。由于PIC芯片的宽度几乎覆盖了PCB的宽度,因此大部分布线只能从0.3毫米内走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子板结构,所述光模块包括相互嵌合的上盖与下盖(1),封装在上盖与下盖(1)之间的PCB板(2)、驱动器芯片(3)、PIC芯片(4)、光纤阵列(5)、光纤插头(7)和激光器组件(6),其特征在于,PCB板(2)设置在下盖(1)上,PCB板(2)与下盖(1)之间留有布线空隙;在PCB板(2)上设置一块散热板(8)和与散热板(8)形状配合设计的子板(9),光纤阵列(5)、激光器组件(6)、PIC芯片(4)和驱动器芯片(3)均布置在散热板(8)上,散热板(8)的侧板在靠近发热源的边缘垂直设置散热板侧板(81),散热板侧板(81)延伸凸出下盖(1)与上盖侧壁之间通过导热垫接触;子板(9)布置在驱动器芯片(3)和PIC芯片(4)的四周,且子板(9)的上表面与驱动器芯片(3)和PIC芯片(4)的芯片表面齐平;子板(9)的上表面的在靠近驱动器芯片(3)和PIC芯片(4)的周边设置打线焊盘阵列,子板(9)与PCB板(2)之间通过焊盘阵列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子板(9)与PCB板(2)材质相同,子板(9)与PCB板(2)之间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板(8)包括安装PIC芯片(4)的第一安装部(83)、安装驱动器芯片(3)的第二安装部(84)以及安装光纤阵列(5)和激光器组件(6)的第三安装部(85),第一安装部(83)为PIC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程进,于让尘,叶学亮,吕维亮,许广伟,
申请(专利权)人:希烽光电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