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蕾蕾专利>正文

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19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应用于化工物料生产过程中的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包括阀体、阀座、阀芯、弹性件以及气动机构;阀座和阀芯设置在阀体内,阀芯用于与阀座抵触以关闭阀门;弹性件驱使阀芯与阀座保持间距;气动机构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以及管体,缸筒设置在阀体内,缸筒的第一端被封闭,活塞设置在缸筒内,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与阀芯相连,管体的一端与缸筒的内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活塞与缸筒第一端之间,管体另一端为有敞口且位于阀体之外,且当活塞与缸筒第一端之间的气压增大时,阀芯会向阀座一侧移动。运用本阀门后,容器内的液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阀门会自动切断,因此放液时工作人员可以去进行其他工作,不用守在一旁。守在一旁。守在一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

技术介绍

[0002]当通过管道向容器内放入液体物料时,通常需要有人守候在一旁,等待液体到达指定位置时,然后关断阀门,停止放液。例如,在化工物料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液体物料放入容器内进行储存,此过程中液面高度达到指定位置时阀门是不会自动关闭的,因此需要有专人在一旁守候,一旦物料放满便手动关闭阀门,但是当储存物料的容器体积比较大时,放料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因此工人在一旁守候的时间也会非常长,这不仅会耽误工作人员正常进行其他工作,而且这名工作人员在守候时也不能产生任何劳动价值。对此,如果能设计一种液面达到指定高度会自动切断的阀门的话,那么这名工作人员便能得到“解放”,可以去进行其他工作,无需再守候在容器旁等待关闭阀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当其安装在容器(或池子)的顶部时,且容器(或池子)的容积比较大时,向容器(或池子)内放入液体时,液体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阀门可自动关闭,无需再人为关闭。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其包括:
[0005]阀体,一端为进液端,另一端为出液端;
[0006]阀座,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腔中;
[0007]阀芯,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腔中,用于与所述阀座抵触以阻断所述阀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的连通;
[0008]弹性件,直接或间接对阀芯赋予作用力,驱使阀芯与阀座保持间距;
[0009]气动机构,所述气动机构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以及管体;所述缸筒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内腔中,缸筒轴向方向上的一端被封闭,为第一端;所述活塞设置在缸筒内,活塞通过密封圈与缸筒的内腔密封贴合;所述活塞杆沿所述缸筒的轴向布置,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缸筒的内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的第一端之间,管体的另一端为有敞口且位于所述阀体之外;
[0010]并且,当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筒第一端之间的气压增大时,该气压对所述活塞赋予的作用力会使活塞将所述阀芯向靠近所述阀座的一侧拉动。
[0011]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阀门,安装时,可以将其装在容器(或池子)的顶部,然后使管体(或管体下方连接的延伸管)向容器(或池子)内延伸并且延伸至靠近容器(或池子)底部的位置;之后,将阀体的进液端与供液管道相连,供液管道上设置有供液阀,同时让从出液端流出的液体能够流入容器(或池子)内;
[0012]使用时,打开供液管道的供液阀,此时由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阀芯与阀座有间
距,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阀门是打开的,所以液体可直接通过阀门,然后流入容器(或池子)内;当容器(或池子)内的液体越来越多时,进入到阀门管体(或管体下方连接的管道)内的液体也会越来越多,进而会使管体(或管体下方连接的管道)内的空间被压缩,促使气体向上移动,最终导致缸筒内活塞与缸筒第一端之间的气压逐渐增大,当该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推动活塞移动,活塞又会将阀芯向靠近阀座的一侧拉动,直至容器(或池子)内液体足够深时,活塞与缸筒第一端之间的气压大到使阀芯抵触在阀座上时,水流便会中止,从而实现了阀门的自动关闭。
[0013]可见,在化工物料生产过程中运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阀门后,容器内的液体达到一定深度后,阀门会自动切断,因此放液时工作人员可以去进行其他工作,不用守在一旁等待关闭阀门;同样的,游泳池运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阀门后,向游泳池内放水时,工作人员也不用守在一旁等待关闭阀门。
[0014]需注意的,由于容器(或池子)内的液体越深,活塞与缸筒第一端之间的气压就会越大,所以技术人员需要预先根据需要的液体深度计算好压力,然后再依此设计阀门各个组件的尺寸并选用合适的弹性件,便可以达比较精准的控制,即,液体达到预定深度时,阀芯便会抵触在阀座上,阻断液体的继续放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进液端设置有一段第一螺纹。
[0016]第一螺纹可以是位于阀体上的外螺纹,也可时内螺纹,其用于使阀体与供液管道实现相连。
[0017]进一步的,所述管体远离缸筒的一端设置有一段第二螺纹。
[0018]第二螺纹可以是位于管体上的外螺纹,也可时内螺纹,其用于使管体与下方的延伸管实现相连。
[0019]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在靠近阀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在阀芯与阀座相抵触时对两者的间隙进行密封。
[0020]进一步的,所述缸筒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为第二端,第二端也被封闭。
[0021]封闭第二端,可以避免流动的液体进入缸筒内,对活塞的移动造成影响。
[0022]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件为压簧,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内腔中,且一端与所述活塞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缸筒的第二端相抵。
[0023]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轴向贯穿所述缸筒的第一端,且在贯穿处由设置在第一端上的密封环实现可活动的密封连接。
[0024]这样的密封结构属于成熟技术,借鉴于现有技术的气缸中活塞杆与端盖之间密封的方式。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器,其包括容器本体和前述的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
[0026]其中,所述的阀门布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顶部,阀门的管体的所述敞口延伸至容器本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或者阀门的管体的下方衔接有延伸管,该延伸管延伸至容器本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池子,用于蓄积液体,其包括池体和前述的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
[0028]其中,所述的阀门布置在所述池体的顶部,阀门的管体的所述敞口延伸至池体内
靠近底部的位置或者阀门的管体的下方衔接有延伸管,该延伸管延伸至池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
[0029]上述容器或者池子,由于运用了前述的阀门,因此将阀门与供液管道连接好后,向容器(或池子)内放入液体时,液体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阀门会自动关闭;所以放液时,工作人员可以去进行其他工作,不用守在一旁等待关闭阀门,待阀门自动关闭后,工作人员随时再去将供液管道的供液阀关闭即可。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实施例1中阀芯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实施例1中阀芯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实施例2的展示图;
[0033]图4是图3中虚线框内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1,其包括阀体11、阀座12、阀芯13、弹性件14以及气动机构。
[0037]所述阀体11的一端为进液端111,另一端为出液端112。
[0038]所述阀座12设置在所述阀体11的内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1),一端为进液端(111),另一端为出液端(112);阀座(12),设置在所述阀体(11)的内腔中;阀芯(13),设置在所述阀体(11)的内腔中,用于与所述阀座(12)抵触以阻断所述阀体(11)的进液端(111)和出液端(112)的连通;弹性件(14),直接或间接对阀芯(13)赋予作用力,驱使阀芯(13)与阀座(12)保持间距;气动机构(15),所述气动机构(15)包括缸筒(151)、活塞(152)、活塞杆(153)以及管体(154);所述缸筒(151)设置在所述阀体(11)的内腔中,缸筒(151)轴向方向上的一端被封闭,为第一端(151a);所述活塞(152)设置在缸筒(151)内,活塞(152)通过密封圈(152a)与缸筒(151)的内腔密封贴合;所述活塞杆(153)沿所述缸筒(151)的轴向布置,活塞杆(153)的一端与所述活塞(15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阀芯(13)相连;所述管体(154)的一端与所述缸筒(151)的内腔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所述活塞(152)与所述缸筒(151)的第一端(151a)之间,管体(154)的另一端为有敞口(154a)且位于所述阀体(11)之外;并且,当所述活塞(152)与所述缸筒(151)第一端(151a)之间的气压增大时,该气压对所述活塞(152)赋予的作用力会使活塞(152)将所述阀芯(13)向靠近所述阀座(12)的一侧拉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1)的进液端(111)设置有一段第一螺纹(1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压力影响会自动关闭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54)远离缸筒(15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蕾蕾
申请(专利权)人:陈蕾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