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13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包括浓缩段及气液分离段,浓缩段设浓缩塔,气液分离段设气液分离筒,所述气液分离筒由上部的直筒及下部的锥筒组成,直筒的顶部设气体出口,锥筒的底部设浓液出口;气体连接管道与直筒的中部一侧相连,浓缩液连接管道与锥筒的上部一侧相连;直筒的中部自中心向外侧依次同轴设有气体导流筒及多级除液筒;多级除液筒朝向气体连接管道入口的一侧为敞开结构,直筒顶部的气体出口处设除雾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气液分离段出口气体夹带的酸洗废液量,大幅降低盐酸吸收塔产出盐酸中铁离子的含量,提高再生酸的质量。提高再生酸的质量。提高再生酸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


[0001]本技术涉及酸洗废液再生循环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钢铁行业的冷轧工序,常利用盐酸对金属表面进行酸洗以去除表面的氧化铁皮,副产出大量含氯化亚铁的酸洗废液,酸洗废液中含Fe
2+
为60~250g/L,按照国家对危险废物的管理规定,必须对酸洗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
[0003]目前较为成熟的处理技术为焙烧法,就是将酸洗废液在预浓缩器中进行浓缩,浓缩后的液体进入酸再生焙烧炉中进行高温分解,将其中的氯化亚铁分解为氧化铁红,氧化铁红作为磁氧体的优质原料进入市场销售。高温分解产生的380~420℃、含HCl的高温烟气进入预浓缩器与酸洗废液进行接触,将高温烟气温度降低至90~95℃的同时,酸洗废液被浓缩至原来体积的75%,浓缩后的酸洗废液再进入焙烧炉中进行高温分解。
[0004]预浓缩器在整个焙烧系统中非常重要,它具有降温、除尘和溶液浓缩三方面的作用。预浓缩器通常分为浓缩段和气液分离段,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预浓缩器的温度高、操作复杂,气液分离段后的气体会夹带一部分液滴,液滴随气体一起进入到后续的盐酸吸收塔中,被水吸收后进入再生酸中,导致再生酸中含有3~5g/L的铁离子,使再生酸呈现淡红色,只能再进入酸洗工序循环使用,并且与新鲜的盐酸相比,其酸洗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在气液分离筒中设气体导流筒及多级除液筒,使气体进入后形成多级旋流,配合丝网除雾器,能够大幅度降低气液分离段出口气体夹带的酸洗废液量,大幅降低盐酸吸收塔产出盐酸中铁离子的含量,提高再生酸的质量。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包括浓缩段及气液分离段,浓缩段设浓缩塔,气液分离段设气液分离筒,浓缩塔与气液分离筒之间通过气体连接管道及浓缩液连接管道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筒由上部的直筒及下部的锥筒组成,直筒的顶部设气体出口,锥筒的底部设浓液出口;气体连接管道与直筒的中部一侧相连,浓缩液连接管道与锥筒的上部一侧相连;直筒的中部自中心向外侧依次同轴设有气体导流筒及多级除液筒;多级除液筒朝向气体连接管道入口的一侧为敞开结构,直筒顶部的气体出口处设除雾器。
[0008]所述多级除液筒为2~6级除液筒。
[0009]所述多级除液筒为3级除液筒,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一级除液筒、二级除液筒及三级除液筒组成。
[0010]所述一级除液筒的顶面与气体导流筒的顶面平齐;二级除液筒的顶面高于一级除液筒的顶面,二级除液筒的底面低于一级除液筒的底面;三级除液筒的顶面高于二级除液
筒的顶面,三级除液筒的底面低于二级除液筒的底面;三级除液筒的底面与气体导流筒的底面平齐。
[0011]所述直筒顶部的气体出口处设中心出口管,中心出口管内填充丝网组成丝网除雾器,丝网填充率为60%~100%。
[0012]所述丝网的材质为PPH或PVDF。
[0013]所述多级除液筒的材质为玻璃钢、PPH或PVDF。
[0014]所述多级除液筒中相邻2个除液筒的间距为50~80mm,各级除液筒通过支架与气液分离筒的筒壁固定连接。
[0015]所述浓缩塔的顶部设高温烟气入口及多个酸洗废液入口,浓缩塔自上至下依次设有扩大段、喉管段及收缩段,其中喉管段设除尘栅板;气体连接管道及浓缩液连接管道均与收缩段相连。
[0016]所述气体连接管道由与浓缩塔相连的浓缩气出口管及与气液分离筒相连的浓缩气入口管组成,浓缩气出口管与浓缩气入口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浓缩液连接管道由与浓缩塔相连的浓缩液出口管及与气液分离筒相连的浓缩液入口管组成,浓缩液出口管与浓缩液入口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在气液分离筒中设气体导流筒及多级除液筒,使气体进入后形成多级旋流,配合丝网除雾器,能够大幅度降低气液分离段出口气体夹带的酸洗废液量,大幅降低盐酸吸收塔产出盐酸中铁离子的含量,提高再生酸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A

A视图。
[0021]图中:1.高温烟气入口 2.酸洗废液入口 3.扩大段 4.喉管段 5.除尘栅板6.收缩段 7.浓缩气出口管 8.浓缩液出口管 9.浓缩气入口管 10.浓缩液入口管 11.气液分离筒 12.中心出口管 13.气体导流筒 14.丝网除雾器 15.浓液出口 N1.一级除液筒 N2.二级除液筒 N3.三级除液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包括浓缩段及气液分离段,浓缩段设浓缩塔,气液分离段设气液分离筒11,浓缩塔与气液分离筒11之间通过气体连接管道及浓缩液连接管道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筒11由上部的直筒及下部的锥筒组成,直筒的顶部设气体出口,锥筒的底部设浓液出口15;气体连接管道与直筒的中部一侧相连,浓缩液连接管道与锥筒的上部一侧相连;直筒的中部自中心向外侧依次同轴设有气体导流筒13及多级除液筒;多级除液筒朝向气体连接管道入口的一侧为敞开结构,直筒顶部的气体出口处设除雾器。
[0024]所述多级除液筒为2~6级除液筒。
[0025]所述多级除液筒为3级除液筒,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一级除液筒N1、二级除液筒
N2及三级除液筒N3组成。
[0026]所述一级除液筒N1的顶面与气体导流筒13的顶面平齐;二级除液筒N2的顶面高于一级除液筒N1的顶面,二级除液筒N2的底面低于一级除液筒N1的底面;三级除液筒N3的顶面高于二级除液筒N2的顶面,三级除液筒N3的底面低于二级除液筒N2的底面;三级除液筒N3的底面与气体导流筒13的底面平齐。
[0027]所述直筒顶部的气体出口处设中心出口管12,中心出口管12内填充丝网组成丝网除雾器,丝网填充率为60%~100%。
[0028]所述丝网的材质为PPH或PVDF。
[0029]所述多级除液筒的材质为玻璃钢、PPH或PVDF。
[0030]所述多级除液筒中相邻2个除液筒的间距为50~80mm,各级除液筒通过支架与气液分离筒11的筒壁固定连接。
[0031]所述浓缩塔的顶部设高温烟气入口1及多个酸洗废液入口2,浓缩塔自上至下依次设有扩大段3、喉管段4及收缩段6,其中喉管段4设除尘栅板5;气体连接管道及浓缩液连接管道均与收缩段6相连。
[0032]所述气体连接管道由与浓缩塔相连的浓缩气出口管7及与气液分离筒11相连的浓缩气入口管9组成,浓缩气出口管7与浓缩气入口管9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浓缩液连接管道由与浓缩塔相连的浓缩液出口管8及与气液分离筒11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包括浓缩段及气液分离段,浓缩段设浓缩塔,气液分离段设气液分离筒,浓缩塔与气液分离筒之间通过气体连接管道及浓缩液连接管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筒由上部的直筒及下部的锥筒组成,直筒的顶部设气体出口,锥筒的底部设浓液出口;气体连接管道与直筒的中部一侧相连,浓缩液连接管道与锥筒的上部一侧相连;直筒的中部自中心向外侧依次同轴设有气体导流筒及多级除液筒;多级除液筒朝向气体连接管道入口的一侧为敞开结构,直筒顶部的气体出口处设除雾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除液筒为2~6级除液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除液筒为3级除液筒,由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一级除液筒、二级除液筒及三级除液筒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液筒的顶面与气体导流筒的顶面平齐;二级除液筒的顶面高于一级除液筒的顶面,二级除液筒的底面低于一级除液筒的底面;三级除液筒的顶面高于二级除液筒的顶面,三级除液筒的底面低于二级除液筒的底面;三级除液筒的底面与气体导流筒的底面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酸液夹带的预浓缩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剑杨刚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创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