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青林专利>正文

一种消化科护理用保温型喂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539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科护理用保温型喂食装置,包括壳体和遥控器、喂食管,壳体的内部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组加热管,放置槽的内部设有存放罐,且存放罐的底部设有安装管,存放罐的顶部设有密封座,放置槽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与液位计配合,可以对装置内食物的量进行检测,从而当食物量不足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添加,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降低了局限性,设置有遥控器便于患者自主操作控制进行喂食作业,避免了在没有医护人员或是陪护人员的情况下无法进食的情况,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提高了实用性,使喂食装置更加便于使用,扩大了适用范围。大了适用范围。大了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科护理用保温型喂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化科护理
,具体为一种消化科护理用保温型喂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实验室一般检查、食管胃肠功能检查、肝功能试验、肝病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消化系统X线、放射性核素、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小肠镜、大肠内镜、腹腔镜、胆道镜、B超、消化道超声内镜、CT、MRI、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消化科患者在后期的治疗护理时需要进行喂食。
[0003]现有的消化科护理用喂食装置虽然达到了基本的作业性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0004]1、现有的消化科护理用喂食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多数是通过医护人员或是配合人员进行手动喂食,手动对患者喂食时易出现撒漏的情况,导致喂食装置使用时稳定性不高的情况,降低了喂食装置的实用性;
[0005]2、同时现有的消化科护理用喂食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患者进行自主控制的功能,只能通过医护人员或是配合人员进行操作使用,导致装置的功能性不高的情况,降低了喂食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科护理用保温型喂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科护理用保温型喂食装置,包括壳体和遥控器、喂食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组加热管,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有存放罐,且存放罐的底部设有安装管,所述存放罐的顶部设有密封座,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保护盖,且保护盖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中央位置处设有加压管,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泵,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所述遥控器上固定安装有传输线,所述喂食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喂食嘴。
[0008]优选的,所述喂食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头,且壳体正面的下方设有连接座。
[0009]优选的,所述传输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头,且壳体正面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连接孔。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液位计,且液位计的一侧设有刻度尺。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正面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调节按钮,且调节按钮的上方固定安装
有显示屏。
[0012]优选的,所述保护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杆,且操作杆的外部套有防滑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设置有存放罐与密封盖、压力泵、喂食管、喂食嘴配合,可以对消化科患者护理时进行自动喂食,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提高了实用性,设置有加热管可以对食物存放时进行加热保温,避免了食物长时间放置导致凉了的情况,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提高了实用性。
[0015]2、设置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与液位计配合,可以对装置内食物的量进行检测,从而当食物量不足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添加,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降低了局限性,设置有遥控器便于患者自主操作控制进行喂食作业,避免了在没有医护人员或是陪护人员的情况下无法进食的情况,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提高了实用性,使喂食装置更加便于使用,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盖开启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存放罐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遥控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喂食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壳体;2、连接座;3、液位计;301、刻度尺;4、连接孔;5、调节按钮;6、显示屏;7、保护盖;8、操作杆;801、防滑套;9、密封盖;901、加压管;10、温度传感器;11、超声波液位传感器;12、放置槽;1201、加热管;1202、安装孔;13、压力泵;14、存放罐;1401、安装管;1402、密封座;15、遥控器;1501、传输线;1502、连接头;16、喂食管;1601、安装头;1602、喂食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消化科护理用保温型喂食装置,包括壳体1和遥控器15、喂食管16,壳体1的内部设有放置槽12,且放置槽12的内部设有多组加热管1201,加热管1201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且放置槽12的内部设有存放罐14,存放罐14可以对患者食物进行存放,且存放罐14的底部设有安装管1401,放置槽12内部的底部设有安装孔1202,从而通过存放罐14通过安装管1401转动安装在安装孔1202内,存放罐14的顶部设有密封座1402,壳体1顶部的后侧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保护盖7,保护盖7可以对装置使用时的顶部进行闭合密封,且保护盖7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密封盖9,密封盖9在保护盖7闭合时镶嵌安插在密封座1402内,从而通过密封座1402与密封盖9配合可以对存放罐14进行闭合密封,密封盖9上设有加压管901,且壳体1内部的一侧通过固定安装压力泵13,压力泵13的型号壳:RGB15

15型,压力泵13的输出端与加压管901连接,从而通过压力泵13与加压管901配合可以对存放罐14内部的食物进行加压处理,壳体1正面的下方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且连接座2通过管道与安装孔1202连接,喂食管16的一端固定安
装有喂食嘴1602,喂食嘴1602便于患者含在口中,且喂食管16的另一端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安装头1601,安装头1601转动安装在连接座2内,压力泵13对存放罐14内部的食物进行加压通过喂食管16与喂食嘴1602进入到患者口中,从而实现自动喂食的功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4]密封盖9的底部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的型号可为:PT

100型,温度传感器10可以对存放罐14内食物的温度进行测量,放置槽12的内部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多组加热管1201,加热管1201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从而加热管1201可以对存放罐14内部的食物进行加热保温处理,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提高了实用性,且温度传感器10的后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11,超声波液位传感器11的型号可为:GM1875型,超声波液位传感器11可以对存放罐14内食物的量进行测量,壳体1正面的上方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连接孔4,遥控器15的底部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传输线1501,且传输线1501的一端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连接头1502,连接头1502安插在连接孔4内,通过遥控器15便于患者对装置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自主喂食的功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科护理用保温型喂食装置,包括壳体(1)和遥控器(15)、喂食管(1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放置槽(12),且放置槽(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组加热管(1201),所述放置槽(12)的内部设有存放罐(14),且存放罐(14)的底部设有安装管(1401),所述存放罐(14)的顶部设有密封座(1402),所述放置槽(12)的底部设有安装孔(1202),所述壳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保护盖(7),且保护盖(7)底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密封盖(9),所述密封盖(9)的中央位置处设有加压管(901),所述放置槽(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泵(13),所述密封盖(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且温度传感器(10)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11),所述遥控器(15)上固定安装有传输线(1501),所述喂食管(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喂食嘴(1602)。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青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