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99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静电粉末涂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板、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和遮蔽结构,所述基板竖直设置,第三折弯部连接于基板的顶部,第三折弯部与基板之间设置有卡接槽,第三折弯部的一侧为第一基准端,所述第一基准端与第一折弯部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滑槽,第三折弯部的另一侧为第二基准端,所述第二基准端与第二折弯部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二滑槽;遮蔽结构连接于基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内壁、第二折弯部的内壁、第三折弯部的内壁和遮蔽结构的内壁合围形成有遮蔽腔,所述卡接槽用于卡接下盖的顶部。本装置能够与电脑机箱下盖进行滑动连接,方便进行涂装遮蔽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


[0001]本技术属于静电粉末涂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电脑机箱的零部件生产中,会进行静电粉末涂装工序。在现有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粉末进入零部件内部,需将待加工的电脑机箱零部件进行遮蔽操作。现有的遮蔽操作为:人工将压敏耐高温保护胶带粘贴于需要遮蔽的区域,以达到遮蔽的目的,当零部件遮蔽的位置为平面时,采用此遮蔽方案效果良好。但现有电脑机箱的零部件如机箱下盖,多为异形结构或非平面结构,此时无法通过粘贴高温保护胶带进行有效遮蔽。此外,现有电脑机箱下盖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板,此连接板用于与电脑机箱上盖连接,在进行静电粉末涂装工序时,此种结构的电脑机箱下盖缺少相应的遮蔽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本装置能够与电脑机箱下盖进行滑动连接,方便进行涂装遮蔽操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包括基板、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和遮蔽结构,所述基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分别连接于基板的两侧,第三折弯部连接于基板的顶部,第三折弯部与基板之间设置有卡接槽,第三折弯部的一侧为第一基准端,所述第一基准端与第一折弯部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滑槽,第三折弯部的另一侧为第二基准端,所述第二基准端与第二折弯部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二滑槽;
[0005]遮蔽结构连接于基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内壁、第二折弯部的内壁、第三折弯部的内壁和遮蔽结构的内壁合围形成有遮蔽腔,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用于下盖两侧的连接板滑动连接于遮蔽腔,所述卡接槽用于卡接下盖的顶部。
[0006]进一步地,遮蔽结构的一侧为第三基准端,所述第三基准端与第一折弯部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三滑槽,遮蔽结构的另一侧为第四基准端,所述第四基准端与第二折弯部的内壁面形成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形成第一滑槽组,所述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形成第二滑槽组,所述第一滑槽组和第二滑槽组用于下盖两侧的连接板滑动连接于遮蔽腔。
[0007]进一步地,所述遮蔽结构为盒状。
[0008]进一步地,所述遮蔽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内壁面为第一基准面,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内壁面为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一基准面与第二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0]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内壁面为第三基准面,所述第一基准面与第三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折弯高度均为15.5mm。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挂件,所述挂件包括第一挂板、第二挂板和第三挂板,所述第一挂板的一端与基板连接,第一挂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挂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挂板的另一端与第三挂板连接,第三挂板上设置有挂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第一挂板、第二挂板和第三挂板均为平板,且基板、第一挂板、第三挂板竖直设置,第二挂板水平设置。
[0014]进一步地,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的底部连接于基板的内壁上,支撑装置的顶部用于支撑下盖。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为几型支撑架。
[0016]由于现有电脑机箱下盖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板,故本技术引入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具体有:本技术引入基板、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和遮蔽结构,第三折弯部连接于基板的顶部,第三折弯部与基板之间设置有卡接槽,第三折弯部的一侧为第一基准端,所述第一基准端与第一折弯部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滑槽,第三折弯部的另一侧为第二基准端,所述第二基准端与第二折弯部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二滑槽;遮蔽结构连接于基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内壁、第二折弯部的内壁、第三折弯部的内壁和遮蔽结构的内壁合围形成有遮蔽腔,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用于下盖两侧的连接板滑动连接于遮蔽腔,所述卡接槽用于卡接下盖的顶部。本技术将电脑机箱下盖的内部完全遮蔽,防止了粉末涂装粒子的飞入。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基于图2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基于图2的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电脑机箱下盖与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电脑机箱下盖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第一折弯部;101、第一基准面;11、第二基准面;2、第二折弯部;21、第三基准面;3、第三折弯部;30、卡接槽;31、第一基准端;32、第二基准端;4、遮蔽结构;41、第三基准端;42、第四基准端;44、安装槽;51、第一挂板;52、第二挂板;53、第三挂板;530、挂孔;6、支撑装置;8、下盖;10、基板;100、第一滑槽;200、第二滑槽;300、第三滑槽;400、第四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包括基板10、第一折弯部1、第二折
弯部2、第三折弯部3和遮蔽结构4,所述基板10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1和第二折弯部2分别连接于基板10的两侧,第三折弯部3连接于基板10的顶部,第三折弯部3与基板10之间设置有卡接槽30,第三折弯部3的一侧为第一基准端31,所述第一基准端31与第一折弯部1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滑槽100,第三折弯部3的另一侧为第二基准端32,所述第二基准端32与第二折弯部2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二滑槽200;
[0027]遮蔽结构4连接于基板10的底部,所述第一折弯部1的内壁、第二折弯部2的内壁、第三折弯部3的内壁和遮蔽结构4的内壁合围形成有遮蔽腔,所述第一滑槽100和第二滑槽200用于下盖8两侧的连接板滑动连接于遮蔽腔,所述卡接槽30用于卡接下盖8的顶部。本技术将电脑机箱下盖的内部完全遮蔽,防止了粉末涂装粒子的飞入。
[0028]当下盖8与本涂装遮蔽治具滑动连接后,将其连接的整体随二次吊具一起通过悬链进入喷室,以进行静电粉末喷涂。之后,本涂装遮蔽治具和下盖8一起进入固化炉进行高分子交联反应即涂层固化成膜,待涂装完成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第一折弯部(1)、第二折弯部(2)、第三折弯部(3)和遮蔽结构(4),所述基板(10)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1)和第二折弯部(2)分别连接于基板(10)的两侧,第三折弯部(3)连接于基板(10)的顶部,第三折弯部(3)与基板(10)之间设置有卡接槽(30),第三折弯部(3)的一侧为第一基准端(31),所述第一基准端(31)与第一折弯部(1)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一滑槽(100),第三折弯部(3)的另一侧为第二基准端(32),所述第二基准端(32)与第二折弯部(2)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二滑槽(200);遮蔽结构(4)连接于基板(10)的底部,所述第一折弯部(1)的内壁、第二折弯部(2)的内壁、第三折弯部(3)的内壁和遮蔽结构(4)的内壁合围形成有遮蔽腔,所述第一滑槽(100)和第二滑槽(200)用于下盖(8)两侧的连接板滑动连接于遮蔽腔,所述卡接槽(30)用于卡接下盖(8)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其特征在于,遮蔽结构(4)的一侧为第三基准端(41),所述第三基准端(41)与第一折弯部(1)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三滑槽(300),遮蔽结构(4)的另一侧为第四基准端(42),所述第四基准端(42)与第二折弯部(2)的内壁面形成有第四滑槽(400),所述第一滑槽(100)和第三滑槽(300)形成第一滑槽组,所述第二滑槽(200)和第四滑槽(400)形成第二滑槽组,所述第一滑槽组和第二滑槽组用于下盖(8)两侧的连接板滑动连接于遮蔽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箱下盖涂装遮蔽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结构(4)为盒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箱下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技佳精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