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483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3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换热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旁通管线和第二旁通管线,以及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实现了当主管线的第一端分别作为冷媒入口和出口时,换热组件中的流路形态会在并联型和串联型之间切换,因此该换热组件可以兼顾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此外,换热管设置为U形并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呈现出双排换热管的结构,也能够改善换热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室外机和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组件,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热泵空调都有实现制冷、制热等基本功能,现在市场上一般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换热组件中冷媒的流路相同,仅仅方向相反。但实际上,换热组件在作为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发挥不同的作用时,对其结构的要求是有差异的。换言之,同样的流路设置方式,难以兼顾换热组件在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再加之由于现有的换热组件受其结构限制,换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换热组件换热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组件,用于供冷媒流通,换热组件包括主管线、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第一旁通管线和第二旁通管线,主管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以及第三管组依次串联于主管线中;
[0005]第一旁通管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与第一管组之间,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管组与第三管组之间;第二旁通管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端与第三管组之间,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管组与第二管组之间,第一旁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旁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0006]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以及第三管组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管,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以及第三管组所包括的所有换热管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列且依次连通,每个换热管均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的两个子管,两个子管的其中一端连通以使换热管呈U形,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组件中,在第一旁通管线、第二旁通管线以及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在不同的冷媒流动方向下(从第一端流入、第二端流出,或者从第二端流入、第一端流出),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以及第三管组中的冷媒流路呈现出不同的结构。比如,当主管线的第一端作为入口,第二端作为出口时,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作用下,第一旁通管线和第二旁通管线不流通冷媒,冷媒沿主管线的延伸方向,依次经过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以及第三管组,三者中的冷媒流路呈串联的结构,冷媒在经过这三者时流通路径比较长,压力损失比较大。当主管线的第二端作为入口,第一端作为出口时,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不进行截流,第一旁通管线和第二旁通管线可流通冷媒,那么第一管组、第二管组以及第三管组中的冷媒流路呈并联的结构,意味着冷媒在流经换热组件时,路径短,压力损失比较小。而在空调系统中,冷凝器处于高压端,需要冷媒在冷凝器中的路径长一些,流速快一些;而蒸发器处于低压端,需要蒸发器的沿程阻力小一些。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组件能够在不同的工况下提供两套不同流路,在其作为蒸发器时,可以令第一管组、第二管
组、第三管组中的冷媒流路呈现为并联;在其作为冷凝器时,可以令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中的冷媒流路呈现为串联。因此该换热组件可以兼顾两种工况下的性能。此外,由于采用了U形的换热管,其包含两个子管,使得换热组件可以呈现出“双排”的结构,加强了换热效率,同时也令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管包括的两个子管分别为第一子管和第二子管,每一个换热管中的第一子管均处于第二子管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中,其中一个换热管的第一子管与另一个换热管的第二子管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换热管中的第一子管均处于第二子管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意味着要么第一子管都处于第二子管在第二方向上的下游侧,要么第一子管都处于第二子管在第二方向上的上游侧。在这种情况下,将相邻的两个换热管的其中一者的第一子管与另一者的第二子管连接,这样使得冷媒在一个管组中流通时,该管组中的各个换热管中的冷媒流向是一致的,即,冷媒都是从换热管的第一子管流向第二子管,或者都是从第二子管流向第一子管。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换热管中的第一子管在第一方向上排成一列,各个换热管中的第二子管在第一方向上排成一列。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意味着每个换热管的两个子管间隔距离一致,且各换热管排列整齐,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均为单向阀,在冷媒从主管线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的情况下,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同时处于流通状态或者同时处于截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可以采用单向阀,单向阀可以自然地在两种不同流向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实现冷媒在不同流动方向下呈现出不同的流路结构。通过将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设置为单向阀,能够减少对阀门的控制,简化控制逻辑,提高系统稳定性。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组、第二管组分别包括两个换热管,第三管组包括一个换热管,在冷媒从主管线的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情况下,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同时处于截流状态;在冷媒从主管线的第二端流向第一端的情况下,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同时处于流通状态。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为电动截止阀。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动截止阀作为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截止阀的启闭来实现第一旁通管线和第二旁通管线的单向流通。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为双向节流阀。使用双向节流阀作为,不仅可以改变三个管组中冷媒的流路状态,也可以实现第一旁通管线和第二旁通管线的流量调节,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工况。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个换热管的管径和长度一致。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外机,包括压缩机以及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与压缩机连通。
[001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换热组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在作为冷凝器时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组件在作为蒸发器时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010

空调系统;100

室外换热器;200

压缩机;300

换向阀;400

室内换热器;500

换热组件;510

主管线;511

第一端;512

第二端;520

第一管组;530

第二管组;540

第三管组;550

第一旁通管线;551

第一阀门;560

第二旁通管线;561

第二阀门;570

换热管;571

第一子管;572

第二子管;600

节流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用于供冷媒流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500)包括主管线(510)、第一管组(520)、第二管组(530)、第三管组(540)、第一旁通管线(550)和第二旁通管线(560),所述主管线(510)具有第一端(511)和第二端(512),沿所述第一端(511)至所述第二端(512)的方向,所述第一管组(520)、所述第二管组(530)以及所述第三管组(540)依次串联于所述主管线(510)中;所述第一旁通管线(55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511)与所述第一管组(520)之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组(530)与所述第三管组(540)之间;所述第二旁通管线(56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512)与所述第三管组(540)之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组(520)与所述第二管组(530)之间,所述第一旁通管线(55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51),所述第二旁通管线(56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61);所述第一管组(520)、所述第二管组(530)以及所述第三管组(540)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管(570),所述第一管组(520)、所述第二管组(530)以及所述第三管组(540)所包括的所有所述换热管(57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列且依次连通,每个所述换热管(570)均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间隔的两个子管,两个所述子管的其中一端连通以使所述换热管(570)呈U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570)包括的两个所述子管分别为第一子管(571)和第二子管(572),每一个所述换热管(570)中的所述第一子管(571)均处于所述第二子管(57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570)中,其中一个所述换热管(570)的所述第一子管(571)与另一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洁赵尤计裴东黄演均黄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