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红心专利>正文

传真机电源自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39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传真机电源自动控制器,包括有一个盒体,盒上设有电话线和电源线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及电源开关K↓[1]、AN,盒内设有线路板,线路板上设有由电阻R↓[3]R↓[9]、二极管D↓[5]-D↓[8]构成的全桥S↓[2]、电容C↓[5]、电位器W↓[2]、集成块IC↓[1]、三极管T↓[2]T↓[4]、继电器J↓[1]等组成的信号接收电路、由电位器W↓[3]、电容C↓[6]、电阻R↓[5]R↓[8]R、三极管T↓[3]、继电器J↓[2]J↓[3]等构成的延时控制电路、由电阻R↓[L]、二极管D↓[1]D↓[4]构成的全桥S↓[1]、电位器W↓[1]、光电偶合器H等构成的监测电路及电压控制电路。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能耗、延长传真机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控制装置,尤其是传真机电源自动控制器。传真机是一种有源办公设备,它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即使待机时,也大约要消耗10-20W的电动率。办公室内一般无专人值守传真机,传真机的电源往往置于常开状态,这不但加快了传真机的老化,缩短了使用寿命,无形中还消耗掉相当可观的电力资源。另外,供电电网的不稳定,有时出现昼夜压差可达150伏以上,达不到传真机的电压适用范围,经常发生烧坏传真机的情况,给用户造成了额外的经济负担,且又影响了正常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真机电源自动控制器,它能使传真机工作时自动接通或不工作时切断电源和信号铃,不需专人值守,节省了能源,延长了传真机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传真机电源自动控制器,包括有一个盒体,盒体上设有电话线输入端口L1与L2、市电输入端口A1与A2、接传真机电源输出端口A3与A4、接传真机信号线路输出端口L3与L4及电源开关K1与按钮开关AN,盒内设置有电路板P,其特征在于电路板P上设有信号接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传真机工作监测电路及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由电阻R3与R9、四个二极管D5-D8构成的全桥S2、滤波电容C5、可调电位器W2、时基集成块IC1、三板管T2与T4、继电器J1等组成;所述的延时控制电路由可调电位器W3、电解电容C6、电阻R5R8R10、三极管T3、继电器J2与J3、二极管D11等组成;所述的传真机工作监测电路由取样电阻RL、四个二极管D1-D4构成的全桥S1、可调电位器W1、光电偶合器H、三极管T1、电容C1与C3、电阻R1、电解电容C2与C4、二板管D9与D10、稳压集成块IC2等组成;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由三极管T3、电阻R8与R10和二极管D11组成。该技术设计合理、组装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费用低,具有节能、延长传真机使用寿命的实用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如图1-2所示,一种传真机电源自动控制器,有一个盒体,盒体上设有电话线输入端口L1与L2、市电输入端口A1与A2、接传真机电源输出端口A3与A4、接传真机信号线路输出端口L3与L4及电源开关K1与按钮开关AN,盒内设有电路板P,其电路板P上设有信号接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传真机工作监测电路及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由电阻R2R3R4R6R7R9R10、四个二极管D5-D8构成的全桥S2、滤波电容C5、可调电位器W2、时基集成块IC1、三极管T2与T4、继电器J1等组成,其输入线口L1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R3的另一端和输入线口L2分别与全桥S2的两交流输入端相连,全桥S2正输出端与滤波电容C5的一端和可调电位器W2的一端相接,W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基极、电阻R2的一端相连,R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T2的发射极均接地,T2的集电极连电阻R4的一端,R4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共同连接时基集成块IC1的②脚,R7另一端接IC1的⑧脚,R6另一端接按钮开关AN的一端,IC1的⑤脚接电容C7的一端,③脚接电阻R9的一端,R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4的基极,T4的发射极接地,T4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1吸合线圈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相连,J1吸合线圈的另一端与IC1的⑧脚相连,IC1的④脚与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D12的负极接IC1的⑧脚,IC1⑥与⑦脚相连;所述的延时控制电路由可调电位器W3、电解电容C6、电阻R5R8、三极管T3、继电器J2与J3、二极管D11,其电容C6的正极、可调电位器W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共与IC1的⑥⑦脚相连,电位器W3的另一端接IC1的⑧脚,C6的负极接地,R5的另一端与继电器在J2的常开静触点连接,J2的动触点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1的负极相连,D11的正极接三极管T3的基极和电阻R8的一端,R8的另一端与T3的发射极接+9V电源上,T3集电极接IC1的⑧脚上,输入线口L1与继电器J1-2的第二组动触点相连,第二组常开静触点接输出口L3,输入线口L2直接与输出口L4相连;所述的传真机工作监测电路由取样电阻RL、四个二极管D1-D4构成的全桥S1、可调电位器W1、光电偶合器H、三极管T1、电容C1与C3、电阻R1、电解电容C2与C4、二极管C9与C10、稳压集成块IC2等组成,其交流电源输入端口A1接电源开关K1的一端,K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B的输入端①、取样电阻RL的一端及全桥S1的一个输入端相连,RL的另一端与全桥S1的另一输入端和电源输出口A4相连,全桥S1的正输出端与电容C1的一端和可调电位器W1的一端相接,全桥S1的负输出端接C1的另一端,并与光电偶合器H的发光管负极相接,光电偶合器H的发光管正极接W1的另一端,光电偶合器H的接收管负极接三极管T1的基极,T1的发射极接地,T1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2的控制线圈一端,J2的控制线圈另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接+9V电源,R1的另一端接光电偶合器H的接收管正极,电源输入端口A2接变压器B的②脚和继电器J1-1的第一组动触点,J1-1的第一组常开静触点接电源输出端口A3,变压器B的低压输出端中间抽头④脚接地,③脚和⑤脚分别与二极管D9与D10的正极相接,D9和D10的负极相连,并与电解电容C2的正极、电容C3一端、稳压集成块IC2的①脚相接,IC2的②脚接地,③脚接电解电容C4的正极,C4的负极、C2的负极和C3的另一端均接地,开关K2接继电器J1-2的第二组动触点与常开静触点;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由三极管T3、电阻R8与R10和二极管D11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由电话导线输入口L1与L2输入振铃信号经电阻R3降压、D5-D8组成的全桥S2整流、滤波电容C5滤波后,正电压通过电位器W2加到三极管T2的基极,使T2导通,通过电阻R4与T2集电极相连的集成IC1的②脚变为低电位,IC1内部电路翻转,IC1的③脚输出高电位,经电阻R9加到三极管T4基极,T4导通,与T4集电极相连的继电器J1吸合,传真机电源与信号线分别接通,完成了信号接收工作;同时,由电位器W3与电容C6组成的延时部分开始工作,正电压通过W3向C6充电,当C6正极/IC1⑥⑦脚电压达到IC1⑧脚电压的2/3时,IC1内部电路翻转,IC1的③脚输出低电位,T4截止,J1断开,传真机电源和信号线分别被切断;当传真机处于接收与发送状态时,传真机的电机工作,电源电流明显高于待机状态,此时,电压取样电阻RL两端的电压升高,经D1-D4组成的全桥S1、波波电容C1滤波后,通过电位器W1加到光电偶合器H的发光管两端,发光管亮度增加,接收管阻值变小,正电源经电阻R1、通过接收管加到三极管T1的基极,T1导通,与T1的集电极相连的继电器J2吸合,此时延时部分的电容C6正极电压通过电阻R5放电,使集成块IC1的②脚电位不能高于⑧脚电位的2/3,则J1始终吸合,传真机继续工作,工作完毕后,传真机电机停转,电压取样电阻RL两端电压下降,光电偶合器H发光管亮度降低,接收管阻值变大,三极管T1截止,继电器J2断开,则电容C6又开始充电,当C6正极电压达到集成块IC1的⑧脚电压的2/3时,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真机电源自动控制器,包括有一个盒体,盒体上设有电话线输入端口L↓[1]与L↓[2]、市电输入端口A↓[1]与A↓[2]、接传真机电源输出端口A↓[3]与A↓[4]、接传真机信号线路输出端口L↓[3]与L↓[4]及电源开关K↓[1]与接钮开关AN,盒体内设置有电路板P,其特征在于:电路板P上设有信号接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传真机工作监测电路及电压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心
申请(专利权)人:李红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