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333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属于合成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氨洗塔,氨洗塔包括大塔体段和小塔体段,小塔体段内设有丝网填料且其顶部与火炬连接,大塔体段的上部内设有喷头,大塔体段的上部且位于喷头的上方设有蒸汽入口,大塔体段的中部设有气氨进口,大塔体段的下部与喷头之间设有循环管,蒸汽入口与低压蒸汽管网连接,气氨进口与氨分离器的气氨出口、装车泵的排气口、装车鹤管的排气口、氨罐的气氨排放口、氨罐的一级安全阀排放口和氨罐的二级安全阀排放口连接,大塔体段的下部或循环管上设有氨水出口,大塔体段的下部或循环管上设有补水口,氨水出口与锅炉的氨水入口连接,补水口与脱盐水供应结构连接。补水口与脱盐水供应结构连接。补水口与脱盐水供应结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合成氨
,特别涉及一种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氨气(Ammonia),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3,分子量为17.031,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
[0003]工业制氨绝大部分是在高压、高温和催化剂存在下由氮气和氢气合成制得。氮气主要来源于空气;氢气主要来源于含氢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通常情况下,工业制氨通常包括以下工段:供辅工段:提供煤粉、低压蒸汽、中压蒸汽、高压蒸汽、循环水等,主要设备为锅炉、凉水塔和球磨机等;气化工段:用于让碳粉与水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净化工段:用于净化混合气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气;空分工段:用于处理空气得到氮气;合成工段:用于将氮气与氢气反应得到氨气并液化;灌装工段:用于存储液氨并装车,包括氨罐、装车泵和装车鹤管等。在氨合成的过程中,氨也可以作为原料,如用于锅炉(相应地,其上设置氨水入口,主要用于调整脱盐水的pH值)进行脱硫与脱硝,如用于冷却介质等。
[0004]在合成氨的过程中,部分结构会产生少量的气氨,如氨罐的气氨排放口(主要为氨气)、氨分离器的气氨出口(主要为不凝气体,含少量氨气)等,由于气氨中可能还有不凝气体,通常都是送至火炬中直接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可对氨气进行回收,回收的氨水可用于锅炉。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氨洗塔,所述氨洗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塔体段1和小塔体段2,所述小塔体段2内设有丝网填料3且其顶部通过管路与火炬连接,所述大塔体段1的上部内设有喷头4,所述大塔体段1的上部且位于喷头4的上方设有蒸汽入口5,所述大塔体段1的中部设有气氨进口6,所述大塔体段1的下部与喷头4之间设有带循环泵7的循环管8,所述蒸汽入口5通过管路与合成氨生产系统的低压蒸汽管网连接,所述气氨进口6通过管路与氨分离器的气氨出口、装车泵的排气口、装车鹤管的排气口、氨罐的气氨排放口、氨罐的一级安全阀排放口和氨罐的二级安全阀排放口连接,所述大塔体段1的下部或循环管8上设有氨水出口9,所述大塔体段1的下部或循环管8上设有补水口10,所述氨水出口9通过管路与锅炉的氨水入口连接,所述补水口10与锅炉的脱盐水供应结构的脱盐水出口连接。
[0007]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循环管8上设有保温夹套。
[0008]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大塔体段1为圆柱状塔体,其高度为3

8m,其直径为0.4

1.0m;所述小塔体段2为与大塔体段1同轴设置的圆柱状塔体,其高度为4

20m,其直径为0.2

0.4m。
[0009]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丝网填料3至少为两层,多层丝网填料3上下并排设置,单层丝网填料3的厚度大于等于2m。
[0010]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大塔体段1上沿竖直方向设有液位计11。
[0011]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循环管8上且位于循环泵7的进口处设有补水口10,所述循环管8上且位于循环泵7的出口处设有氨水出口9。
[00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可对氨气进行回收,回收的氨水可用于锅炉。其中,低压蒸汽的作用至少有三个:一是加热气体以便于火炬燃烧,二是在丝网填料上与气体充分接触以充分回收氨;三是将氨洗塔加热,避免氨水温度过低导致氨洗塔和循环管结霜;丝网填料的作用至少有三个:一是让蒸汽与气体充分接触以充分回收氨,二是除去气体中的水以便于火炬燃烧,三是降低气体进入火炬的速度以提升氨的收率。另外,本专利采用脱盐水来进行喷淋循环,可保证丝网填料的使用寿命,可让锅炉直接利用。同时,本专利把各种气氨均进行了回收,如氨罐的一级安全阀排放口和氨罐的二级安全阀排放口等。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氨洗塔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大塔体段、2小塔体段、3丝网填料、4喷头、5蒸汽入口、6气氨进口、7循环泵、8循环管、9氨水出口、10补水口、11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7]参见图1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氨洗塔。其中,氨洗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塔体段1和小塔体段2,小塔体段2与大塔体段1的顶部连通且其横截面较大塔体段1的横截面小。其中,小塔体段2内设有丝网填料3且其顶部通过管路与火炬连接。其中,大塔体段1的上部内设有喷头4(具体为多个喷头4,多个喷头4均匀分布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大塔体段1的上部且位于喷头4的上方设有蒸汽入口5,大塔体段1的中部设有气氨进口6,大塔体段1的下部与喷头4之间设有带循环泵7(位于大塔体段1,具体为两个,构成一用一备)的循环管8。蒸汽入口5通过管路与合成氨生产系统的低压蒸汽管网(如0.4Mpa,合成氨生产系统常备)连接(如无需要可关闭),气氨进口6通过管路与氨分离器(位于合成工段,用于将冷凝得到的液氨分离)的气氨出口、装车泵的排气口、装车鹤管的排气口、氨罐的气氨排放口(通常为手动开启,开启压力为1.5MPa)、氨罐的一级安全阀排放口(为自动开启,开启压力为1.7MPa)和氨罐的二级安全阀排放口(为自动开启,开启压力为1.9MPa)等连接。大塔体段1的下部或循环管8上设有氨水出口9用于将一定浓度的氨水输出,大塔体段1的下部或循环管8上设有补水口10用于补充干净的脱盐水,氨水出口9通过管路与锅炉的氨水入口连接用于调节脱盐水的pH值(脱硫脱硝),补水口10与锅炉的脱盐水供应结构(为锅炉的配套结构,为现有技术常有)的脱盐水出口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氨洗塔、丝网填料3和循环管8等最好为耐氨水腐蚀的材料制成或者与氨水接触处具有耐腐
蚀涂层。
[0018]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循环管8上设有保温夹套,避免管壁结霜和氨水温度的稳定。
[0019]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大塔体段1为圆柱状塔体,其高度为3

8m,其直径为0.4

1.0m。小塔体段2为与大塔体段1同轴设置的圆柱状塔体,其高度为4

20m,其直径为0.2

0.4m。
[0020]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丝网填料3至少为两层,多层丝网填料3上下并排设置,单层丝网填料3的厚度大于等于2m。最上面一层丝网填料3作为丝网除沫器使用主要用于分离水,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氨的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氨洗塔,所述氨洗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大塔体段(1)和小塔体段(2),所述小塔体段(2)内设有丝网填料(3)且其顶部通过管路与火炬连接,所述大塔体段(1)的上部内设有喷头(4),所述大塔体段(1)的上部且位于喷头(4)的上方设有蒸汽入口(5),所述大塔体段(1)的中部设有气氨进口(6),所述大塔体段(1)的下部与喷头(4)之间设有带循环泵(7)的循环管(8),所述蒸汽入口(5)通过管路与合成氨生产系统的低压蒸汽管网连接,所述气氨进口(6)通过管路与氨分离器的气氨出口、装车泵的排气口、装车鹤管的排气口、氨罐的气氨排放口、氨罐的一级安全阀排放口和氨罐的二级安全阀排放口连接,所述大塔体段(1)的下部或循环管(8)上设有氨水出口(9),所述大塔体段(1)的下部或循环管(8)上设有补水口(10),所述氨水出口(9)通过管路与锅炉的氨水入口连接,所述补水口(10)与锅炉的脱盐水供应结构的脱盐水出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峰陈航周飞胡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云华安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