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45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热气缓流机构和进水调节机构。进水调节机构安装至热气缓流机构。热气缓流机构包括:换热工作仓、中部换热仓、侧边缓流仓、热气回转仓、热量置换管道、空间分隔板、热气进入口、热气排出口和换热速率调节组件。两个空间分隔板均水平设置在侧边缓流仓的内。热气进入口设置在换热工作仓上并与侧边缓流仓相连通。热气排出口设置在换热工作仓的底侧并与空间分隔板相连通。换热速率调节组件设置在热气回转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污垢刮蹭机构能够在进入水流的冲击下对粘附在热量置换管道表面的污垢进行快速的清除。从而始终保持热量置换管道表面的高效传热效率。热效率。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式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是一种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管壳式(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内部壳层和管层的不对称设计,最大可以达到4.6倍。这种不对称设计,决定其在汽

水换热领域的广泛应用。
[0003]传统的管式换热器一般采用焊接等机加方式制造加工且管内外通常没有相应的传热强化措施。较其他结构形式的换热器相比换热器整体效能及紧凑度偏低。传统的管式换热器流动传热强化设计方法包括翅片、螺纹、缩放、波纹等方法。上述方法的本质是应用传统的机加工艺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但是上述强化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管式换热器为了增大其换热效果,常常采用多管道弯曲设置。且管道的壁厚较薄,在长时间的热量交换过程中,管壁上会粘附有大量的污垢。而粘附污垢后的管道,其表面的传热效率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管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热气缓流机构和进水调节机构。进水调节机构安装至热气缓流机构。热气缓流机构包括:换热工作仓、中部换热仓、侧边缓流仓、热气回转仓、热量置换管道、空间分隔板、热气进入口、热气排出口和换热速率调节组件。中部换热仓开设在换热工作仓的中部。侧边缓流仓和热气回转仓均设置在中部换热仓的两侧。热量置换管道水平设置在中部换热仓内,热量置换管道的两端均与侧边缓流仓和热气回转仓相连通。空间分隔板设置有两个。两个空间分隔板均水平设置在侧边缓流仓的内。热气进入口设置在换热工作仓上并与侧边缓流仓相连通。热气排出口设置在换热工作仓的底侧并与空间分隔板相连通。换热速率调节组件设置在热气回转仓内。进水调节机构包括:中部进水孔、侧边进水孔、进水缓冲仓、第一进水管、第一阀门、第二进水管、第二阀门和水流流向调节组件。中部进水孔和侧边进水孔均开设在换热工作仓的顶侧。侧边进水孔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中部进水孔的两侧。进水缓冲仓设置在换热工作仓的顶端。侧边进水孔与进水缓冲仓相连通。第一进水管穿过进水缓冲仓的中部并与中部进水孔相连通。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进水管的外侧。第二进水管设置在进水缓冲仓的一侧。第二进水管与进水缓冲仓内腔相连通。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二进水管的外侧。水流流向调节组件设置在中部进水孔内,出水孔设置在换热工
作仓的底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空间分隔板设置有两个,两个空间分隔板将侧边缓流仓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污垢刮蹭机构。污垢刮蹭机构包括:水流驱动底座、污垢刮蹭块、供力连接杆、拉力弹簧、弹簧固定块和缓冲弹簧。水流驱动底座滑动套设在热量置换管道的外侧。污垢刮蹭块贴合设置在热量置换管道的外侧。供力连接杆铰接在水流驱动底座上,供力连接杆将污垢刮蹭块与水流驱动底座相连。拉力弹簧设置在水流驱动底座的外侧。拉力弹簧将供力连接杆与水流驱动底座相连并对供力连接杆提供拉力。弹簧固定块设置在水流驱动底座的侧边。缓冲弹簧与弹簧固定块相连。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水流驱动底座的外侧面呈方便水流流过的外凸弯曲弧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水流驱动底座的内侧面设置有方便水流冲击推动水流驱动底座移动的内凹弯曲弧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换热速率调节组件包括:驱动闭合塞、转动螺孔、驱动螺杆、顶部闭合套和旋转密封垫。驱动闭合塞滑动贴合设置在热气回转仓内腔中,转动螺孔开设在换热工作仓上。驱动螺杆竖直转动插设在转动螺孔内,驱动螺杆的底端与驱动闭合塞侧面通过轴承转动相连。驱动螺杆的顶端穿出驱动螺杆延伸至换热工作仓外侧。顶部闭合套设置在转动螺孔的外侧。驱动螺杆转动穿过顶部闭合套。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顶部闭合套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增强驱动螺杆在转动时密闭性的旋转密封垫。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驱动闭合塞的外侧套设有用于增大密闭性的密封橡胶片。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水流流向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转板和旋转固定支架。调节旋转板设置在中部进水孔内。旋转固定支架将调节旋转板与中部进水孔内壁之间转动相连。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调节旋转板的上表面呈弧形状,且调节旋转板两侧弧形大小不同。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污垢刮蹭机构能够在进入水流的冲击下对粘附在热量置换管道表面的污垢进行快速的清除,从而始终保持热量置换管道表面的高效传热效率。
[0017]通过对热气缓流机构内部的热气进入口通入待换热蒸汽,使得蒸汽在热量置换管道和热气回转仓之间流转。同时对进水调节机构外接凉水。使得凉水填充到中部换热仓内部,对热量置换管道的外侧进行包裹。通过热量置换管道将热蒸汽内部的热量与凉水中的热量进行置换。以达到换热目的。而通入到中部换热仓内部的水流,由于其进入角度不同。得以对设置在热量置换管道外侧的污垢刮蹭机构进行驱动。使得污垢刮蹭机构对热量置换管道表面粘附的污垢进行刮蹭去除。保持热量置换管道的热传递效率。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换热速率调节组件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2中进水调节机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4中污垢刮蹭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清单:一种管式换热器100;热气缓流机构10;换热工作仓11;中部换热仓12;侧边缓流仓13;热气回转仓14;热量置换管道15;空间分隔板16;热气进入口17;热气排出口18;换热速率调节组件19;驱动闭合塞190;转动螺孔191;驱动螺杆192;顶部闭合套193;旋转密封垫194;进水调节机构20;中部进水孔21;侧边进水孔22;进水缓冲仓23;第一进水管24;第一阀门25;第二进水管26;第二阀门27;水流流向调节组件28;调节旋转板281;旋转固定支架282;出水孔29;污垢刮蹭机构30;水流驱动底座31;污垢刮蹭块32;供力连接杆33;拉力弹簧34;弹簧固定块35;缓冲弹簧3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气缓流机构和进水调节机构;所述进水调节机构安装至所述热气缓流机构;所述热气缓流机构包括:换热工作仓、中部换热仓、侧边缓流仓、热气回转仓、热量置换管道、空间分隔板、热气进入口、热气排出口和换热速率调节组件;所述中部换热仓开设在所述换热工作仓的中部;所述侧边缓流仓和所述热气回转仓均设置在所述中部换热仓的两侧;所述热量置换管道水平设置在所述中部换热仓内,所述热量置换管道的两端均与所述侧边缓流仓和所述热气回转仓相连通;所述空间分隔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空间分隔板均水平设置在所述侧边缓流仓的内;所述热气进入口设置在所述换热工作仓上并与所述侧边缓流仓相连通;所述热气排出口设置在所述换热工作仓的底侧并与所述空间分隔板相连通;所述换热速率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热气回转仓内;所述进水调节机构包括:中部进水孔、侧边进水孔、进水缓冲仓、第一进水管、第一阀门、第二进水管、第二阀门和水流流向调节组件;所述中部进水孔和所述侧边进水孔均开设在所述换热工作仓的顶侧;所述侧边进水孔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部进水孔的两侧;所述进水缓冲仓设置在所述换热工作仓的顶端;所述侧边进水孔与所述进水缓冲仓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穿过所述进水缓冲仓的中部并与所述中部进水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外侧;所述第二进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水缓冲仓的一侧;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缓冲仓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外侧;所述水流流向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中部进水孔内,所述出水孔设置在所述换热工作仓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分隔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空间分隔板将所述侧边缓流仓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管式换热器还包括污垢刮蹭机构;所述污垢刮蹭机构包括:水流驱动底座、污垢刮蹭块、供力连接杆、拉力弹簧、弹簧固定块和缓冲弹簧;所述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玥雯蒋燕飞姜春华周良祝雪金
申请(专利权)人:德帕姆杭州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