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44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属于屋面保温排气技术领域;包括保温排气管,保温排气管顶端连接有排气头,排气头包括挡雨帽、栅格筒体、排水下檐板,挡雨帽内部设置有稳定卡座,保温排气管顶端内部设有稳定卡拖,稳定卡座与稳定卡拖之间转动设有联动主轴,联动主轴套接有无动力涡轮风板,联动主轴底端穿设保温排气管连接有无动力风压扇,保温排气管内部设有圆锥状导流增压器,圆锥状导流增压器上方放置有若干干燥炭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及时排除水汽的结构;与传统排气结构相比,排气结构以一种无动力方式能更有效排出水汽,并防止水汽入侵排气管内,保障屋面构造层的功能有效运行。造层的功能有效运行。造层的功能有效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属于屋面保温排气


技术介绍

[0002]现今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物资生活水平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居住的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屋面保温排气结构的设置以否,对住宅屋面保温隔热性、防水性及耐久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人们居住的舒适度;然而,在实践设计过程中,材料设备市场环境的多样性、技术应用局限与施工不到位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屋面的性能;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提高住宅屋面的性能,提升居住舒适度。故研究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在节省成本、保证施工简易性及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以更多地作用于实践。
[0003]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开始展开前,受多种条件和环境因素影响,屋面基础含水率出现较高的情况;而随着环境温度变化及其自身干燥进程,会产生一定的水汽压力,加之屋面防水层处于密封状态,若水汽压力超出防水层与基层间的粘结能力时,会造成防水层与基层分离,产生鼓包问题,严重情况下会直接破坏防水层,影响屋面防水质量和耐久性,而屋面保温排气结构能有效克服这种问题。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提倡。作为屋面重要组成部分的保温排气结构,如何在保证通过一种节能且成本低的方式快速排除水份及水蒸气,且能够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中,成为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解决屋面保温排气结构不够节能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保温排气管,所述保温排气管顶端连接有排气头,所述排气头包括挡雨帽、栅格筒体、排水下檐板,所述挡雨帽内部设置有稳定卡座,所述保温排气管顶端内部设有稳定卡拖,所述稳定卡座与稳定卡拖之间转动设有联动主轴,所述联动主轴套接有无动力涡轮风板,所述联动主轴底端穿设保温排气管连接有无动力风压扇,所述保温排气管内部设有圆锥状导流增压器,所述圆锥状导流增压器上方放置有若干干燥炭石。
[0006]所述挡雨帽设置在栅格筒体顶端,所述排水下檐板设置在栅格筒体底端。
[0007]所述无动力涡轮风板位于栅格筒体内部。
[0008]所述无动力风压扇位于保温排气管内部。
[0009]所述排水下檐板套接在保温排气管顶端外侧。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及时排除水汽的结构;通过外部风压及内部管道空气受热膨胀,排气管发挥“呼吸”作用,将水汽通过出地面排气头快速排出;与传统排气结构相比,排气结构以一种无动力方式能更有效排出水汽,并防止
水汽入侵排气管内,保障屋面构造层的功能有效运行。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中排气头的外观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中排气头的剖面示意图。
[0014](1、排气头;2、保温排气管;3、挡雨帽;4、稳定卡座;5、稳定卡拖;6、联动主轴;7、无动力涡轮风板;8、无动力风压扇;9、干燥炭石;10、圆锥状导流增压器;11、排水下檐板;12、栅格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包括保温排气管2,所述保温排气管2顶端连接有排气头1,所述排气头1包括挡雨帽3、栅格筒体12、排水下檐板11,所述挡雨帽3内部设置有稳定卡座4,所述保温排气管2顶端内部设有稳定卡拖5,所述稳定卡座4与稳定卡拖5之间转动设有联动主轴6,所述联动主轴6套接有无动力涡轮风板7,所述联动主轴6底端穿设保温排气管2连接有无动力风压扇8,所述保温排气管2内部设有圆锥状导流增压器10,所述圆锥状导流增压器10上方放置有若干干燥炭石9。
[0017]所述挡雨帽3设置在栅格筒体12顶端,所述排水下檐板11设置在栅格筒体12底端。
[0018]所述无动力涡轮风板7位于栅格筒体12内部。
[0019]所述无动力风压扇8位于保温排气管2内部。
[0020]所述排水下檐板11套接在保温排气管2顶端外侧。
[0021]本技术的原理
[0022]使用时,风能带动栅格筒体12内的无动力涡轮风板7,无动力涡轮风板7带动联动主轴6在稳定卡座4与稳定卡拖5之间转动,排气头1内的联动主轴6带动无动力风压扇8转动,形成风压,从而带动保温排气管2内气体排出,挡雨帽3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溅入,排水下檐板11同样起到挡水的作用,保温排气管2内设置干燥炭石包,可吸入通过保温排气管2空气中的水汽;干燥炭石9下部设置圆锥状导流增压器10,无动力风压扇8带动的空气流动通过圆锥状导流增压器10瓶颈式圆环豁口,起到增加上下空气压力,加快空气流通,起到快速排除水汽的目的。
[0023]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保温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排气管(2),所述保温排气管(2)顶端连接有排气头(1),所述排气头(1)包括挡雨帽(3)、栅格筒体(12)、排水下檐板(11),所述挡雨帽(3)内部设置有稳定卡座(4),所述保温排气管(2)顶端内部设有稳定卡拖(5),所述稳定卡座(4)与稳定卡拖(5)之间转动设有联动主轴(6),所述联动主轴(6)套接有无动力涡轮风板(7),所述联动主轴(6)底端穿设保温排气管(2)连接有无动力风压扇(8),所述保温排气管(2)内部设有圆锥状导流增压器(10),所述圆锥状导流增压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延平陈俊杰石维通颜嘉铭林琳伍汀州范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