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019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包括屋面和设置于屋面上的蓄水池,蓄水池上设置有抗风机构和防雨机构,抗风机构包括围护部件、收复部件以及增固部件,围护部件包括设置于蓄水池上的抗风围筒,抗风围筒呈方形筒状,抗风围筒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抗风机构和防雨机构,当蓄水池在使用时遇到强风大雨天时,其中抗风机构中的围护部件,可在强风天气中对盆栽中的植物进行笼罩,在不影响蓄水池内植物正常有氧呼吸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削弱强风的冲击效果,并且通过防雨机构中的遮雨部件,遮雨部件在暴雨强风天气可与抗风机构配合使用,为蓄水池内植物提供相对密封的防护环境,降低暴雨对植物的击打。植物的击打。植物的击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


[0001]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屋顶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的屋顶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受室外热作用影响最大的部位,尤其是在夏热冬冷地区,目前对于屋顶的隔热措施通常有:在屋顶上种植植物;使用木箱式隔热;在室内使用吊顶隔热;在屋顶的底面上喷涂防晒隔热涂料;蓄水隔热等方式。
[0003]现有技术中,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019560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该专利利用蓄水池内储蓄的水,吸收与反射一部分的阳光并且蒸发,提高绿色建筑屋顶的隔热效果,且绿植单元置放于格板上,绿植单元对照射至屋顶的部分阳光进行反射和吸收,利用绿植的蒸腾作用,能为周边的环境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周边的气温降低,保证屋顶的隔热效果。
[0004]但在该专利在实际使用中仍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绿植在屋顶上种植,绿植多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如若突遇大风暴雨天气,植物极容易受暴雨的击打和强风的冲击,造成折断,导致屋顶植物产生大面积损伤,影响后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解决现有绿植在屋顶上种植,绿植多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如若突遇大风暴雨天气,植物极容易受暴雨的击打和强风的冲击,造成折断,导致屋顶植物产生大面积损伤,影响后期使用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包括屋面和设置于所述屋面上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上设置有用于削弱强风对绿植冲击力的抗风机构和用于防暴雨直接拍击绿植的防雨机构;
[0008]所述抗风机构包括用于遮挡强风的围护部件、用于在强风过后对所述抗风机构收纳的收复部件以及用于增强所述围护部件稳定效果的增固部件;
[0009]所述围护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池上的抗风围筒,所述抗风围筒呈方形筒状,所述抗风围筒侧壁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呈沿所抗风围筒的内腔向所述抗风围筒的外壁延伸的斜向通孔;
[0010]所述收复部件包括设置于蓄水池上用于收纳抗风围筒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设置有触力连接筒,所述触力连接筒与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压紧弹簧,所述触力连接筒穿出所述收纳槽并与所述抗风围筒相连,所述触力连接筒的内壁上设置若干个限轨滑块,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轨滑块相配合的限轨滑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固部件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触力连接筒筒身上的定位孔和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的定位卡块,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
干个与所述定位卡块相对的收缩槽,所述收缩槽内竖直设置有呈梯形的挤压块,所述定位卡块穿出所述定位孔并延伸至所述收缩槽内且与所述挤压块相抵,所述定位卡块与所述挤压块相抵的一面呈斜面状,位于所述收缩槽内所述定位卡块的杆身上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收缩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块相配合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限位滑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触力弹簧。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缩槽相对所述限位滑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内竖直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穿入所述收缩槽内并通过内嵌轴承与所述挤压块相连,所述调节螺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蓄水池。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雨机构包括用于导流式抗雨水冲击绿植的遮雨部件、用于装配所述遮雨部件的装配部件以及用于对所述遮雨部件分流的雨水进行收集的雨水收集部件;
[0014]所述遮雨部件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抗风围筒上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上设置有呈锥状的导流板;
[0015]所述装配部件包括若干个竖直设置于所述抗风围筒上的固定插块、若干个设置于所述遮挡板底面上用于所述固定插块穿过的固定插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插槽内壁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插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的螺槽,所述螺槽与所述固定孔相对设置,所述螺槽内设置有装配螺杆,所述装配螺杆贯穿所述固定插块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孔内。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雨水收集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池一面上汲水箱和设置于所述汲水箱下方的L型汲水管,所述汲水箱位于所述遮挡板侧边的下方,所述L型汲水管的入水端穿入所述汲水箱内,所述L型汲水管的出水端穿入所述蓄水池内。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水池两侧内壁之间水平设置有盆栽放置板,所述盆栽放置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盆栽放置槽,所述盆栽放置槽内竖直设置有植物培养盆,所述植物培养盆内水平设置有滤水网。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设置抗风机构和防雨机构,当蓄水池在使用时遇到强风大雨天时,其中抗风机构中的围护部件,可在强风天气中对盆栽中的植物进行包围,在不影响蓄水池内植物正常有氧呼吸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削弱强风的冲击效果,以避免强风对植物冲击过大,导致植物根茎严重受损,并且通过防雨机构中的遮雨部件,遮雨部件在暴雨强风天气可与抗风机构配合使用,为蓄水池内植物提供相对密封的防护环境,降低暴雨对植物的击打,进一步增强对植物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图2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6]1、蓄水池;2、盆栽放置板;3、盆栽放置槽;4、植物培养盆;5、滤水网;6、抗风机构;7、防雨机构;8、屋顶;
[0027]60、围护部件;61、收复部件;62、增固部件;
[0028]601、抗风围筒;602、透气孔;
[0029]610、收纳槽;611、触力连接筒;612、压紧弹簧;613、限轨滑块;614、限轨滑槽;
[0030]620、定位孔;621、定位卡块;622、收缩槽;623、收纳腔;624、挤压块;625、调节螺杆;626、限位滑块;627、限位滑槽;628、触力弹簧;
[0031]70、遮雨部件;71、装配部件;72、雨水收集部件;
[0032]701、遮挡板;702、导流板;
[0033]710、固定插块;711、固定插槽;712、螺槽;713、装配螺杆;714、固定孔;
[0034]720、汲水箱;721、L型汲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8)和设置于所述屋面(8)上的蓄水池(1),所述蓄水池(1)上设置有用于削弱强风对绿植冲击力的抗风机构(6)和用于防止暴雨直接拍击绿植的防雨机构(7);所述抗风机构(6)包括用于遮挡强风的围护部件(60)、用于在强风过后对所述抗风机构(6)收纳的收复部件(61)以及用于增强所述围护部件(60)稳定效果的增固部件(62);所述围护部件(60)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池(1)上的抗风围筒(601),所述抗风围筒(601)呈方形筒状,所述抗风围筒(601)侧壁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602),所述透气孔(602)呈沿所述抗风围筒(601)的内腔向所述抗风围筒(601)的外壁延伸的斜向通孔;所述收复部件(61)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池(1)上用于收纳所述抗风围筒(601)的收纳槽(610),所述收纳槽(610)内滑动设置有触力连接筒(611),所述触力连接筒(611)与所述收纳槽(61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压紧弹簧(612),所述触力连接筒(611)穿出所述收纳槽(610)并与所述抗风围筒(601)相连,所述触力连接筒(611)的内壁上设置若干个限轨滑块(613),所述收纳槽(6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轨滑块(613)相配合的限轨滑槽(6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绿色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固部件(62)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触力连接筒(611)筒身上的定位孔(620)和滑动设置于所述定位孔(620)内的定位卡块(621),所述收纳槽(610)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定位卡块(621)相对的收缩槽(622),所述收缩槽(622)内竖直设置有呈梯形的挤压块(624),所述定位卡块(621)穿出所述定位孔(620)并延伸至所述收缩槽(622)内且与所述挤压块(624)相抵,所述定位卡块(621)与所述挤压块(624)相抵的一面呈斜面状,位于所述收缩槽(622)内所述定位卡块(621)的杆身上设置有限位滑块(626),所述收缩槽(6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块(626)相配合的限位滑槽(627),所述限位滑块(626)与所述限位滑槽(627)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触力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素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竣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