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120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石墨换热器主体和底座,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外表面与底座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机构,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稳定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恒电位仪、阳极导线、石墨电极、支撑箱、漏液孔、支架以及阴极导线之间的配合,首先启动恒电位仪,作为直流电源,配合阳极导线、石墨电极、传输介质、石墨换热器主体以及阴极导线共同组成电回路,电流传递到石墨换热器主体上,石墨换热器主体的电位高于周围环境,避免石墨换热器主体上电子流失的问题,即可防止石墨换热器主体被腐蚀。热器主体被腐蚀。热器主体被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换热器,涉及热交换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石墨换热器是传热组件用石墨制成的换热器。制造换热器的石墨应具有不透性,常用的有浸渍类不透性石墨和压型不透性石墨。石墨换热器按其结构可分为块孔式、管壳式和板式三种类型。石墨换热器传热面不易结垢,传热性能良好。但石墨易脆裂,抗弯和抗拉强度低,因而只能用于低压,即使承压能力最好的块孔状结构,其工作压力一般也仅为0.3~0.5兆帕,石墨换热器主要用于盐酸、硫酸、醋酸和磷酸等腐蚀性介质的换热。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强装置的防腐蚀性能,通常在装置的内表面涂刷多层防腐蚀材料,但是防腐蚀材料的作用有限,时间一久,防腐蚀涂层容易脱落失效,导致防腐蚀效果变差的问题;
[0005]2、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流动的水或者液体对装置本身不断冲击,使得装置与底座之间不断产生冲击力,使得连接处出现磨损,导致装置出现损坏,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防止装置本体被腐蚀的能力,解决防腐蚀材料涂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脱落,导致防腐蚀效果变差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流动的水或者液体对装置不断冲击,使得与底座连接处出现损坏的问题,以达到减小装置出现损坏的可能性,提高装置使用寿命的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包括石墨换热器主体和底座,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外表面与底座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机构,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稳定支撑机构。
[0009]所述防腐蚀机构包括有恒电位仪,所述恒电位仪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恒电位仪的一侧设置有石墨电极和阴极导线。
[0010]所述稳定支撑机构包括有侧向承托板,所述侧向承托板的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侧向承托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弹簧一、转动杆和弹簧二。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恒电位仪的外表面上电性连接有阳极导线,所述阳极导线的一端外表面延伸至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内部且与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阳极导线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电极的外表面电性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石墨电极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漏液孔,所述支撑箱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
支架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阴极导线的一端与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内壁电性连接,所述阴极导线的另一端与恒电位仪的外表面电性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向承托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外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的外表面、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底部承托板,所述底部承托板的外表面与转动杆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向承托板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性球,所述弹性球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外表面与侧向承托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1、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采用恒电位仪、阳极导线、石墨电极、支撑箱、漏液孔、支架以及阴极导线之间的配合,当石墨换热器主体内部有液体流过时,流过的液体作为传输介质,再启动恒电位仪,作为直流电源,配合阳极导线、石墨电极、传输介质、石墨换热器主体以及阴极导线共同组成回路,使得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流由介质传递到被保护的石墨换热器主体上,使被石墨换热器主体的电位高于周围环境,从而避免了石墨换热器主体上电子的流失,即可防止石墨换热器主体被腐蚀,提升防腐蚀效果。
[0018]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采用侧向承托板、滑槽、支撑杆、弹簧一、底部承托板、转动杆以及弹簧二之间的配合,当流动液体冲击石墨换热器主体产生冲击力时,首先使得支撑杆沿着滑槽滑动,使得弹簧一被拉伸,产生反向的作用力,同时转动杆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出现弯折,拉动弹簧二,同样产生反向作用力,配合弹簧一的作用,将冲击力削弱,为装置提供较稳定的支撑作用,避免装置因为冲击力出现损坏的问题,提高装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防腐蚀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稳定支撑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侧向承托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中:1、石墨换热器主体;2、底座;
[0024]3、防腐蚀机构;31、恒电位仪;32、阳极导线;33、石墨电极;34、支撑箱;35、漏液孔;36、支架;37、阴极导线;
[0025]4、稳定支撑机构;41、侧向承托板;411、弹性球;412、楔形块;
[0026]42、滑槽;43、支撑杆;44、弹簧一;45、底部承托板;46、转动杆; 47、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包括石墨换热器主体1和底座2,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外表面与底座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机构3,石墨换热器主体1与底座 2之间设置有稳定支撑机构4,防腐蚀机构3包括有恒电位仪31,恒电位仪 31的下表面与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恒电位仪31的一侧设置有石墨电极 33和阴极导线37,稳定支撑机构4包括有侧向承托板41,侧向承托板41的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侧向承托板4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43、弹簧一44、转动杆46和弹簧二47,恒电位仪31的外表面上电性连接有阳极导线32,阳极导线32的一端外表面延伸至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且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阳极导线32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电极33的外表面电性连接,石墨电极3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箱34,支撑箱34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漏液孔35,支撑箱34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36,支架36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阴极导线 37的一端与石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包括石墨换热器主体(1)和底座(2),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外表面与底座(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机构(3),所述石墨换热器主体(1)与底座(2)之间设置有稳定支撑机构(4);所述防腐蚀机构(3)包括有恒电位仪(31),所述恒电位仪(31)的下表面与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恒电位仪(31)的一侧设置有石墨电极(33)和阴极导线(37);所述稳定支撑机构(4)包括有侧向承托板(41),所述侧向承托板(41)的外表面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侧向承托板(4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杆(43)、弹簧一(44)、转动杆(46)和弹簧二(4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恒电位仪(31)的外表面上电性连接有阳极导线(32),所述阳极导线(32)的一端外表面延伸至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部且与石墨换热器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阳极导线(32)的一端外表面与石墨电极(33)的外表面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防腐蚀能力的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电极(3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箱(34),所述支撑箱(34)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漏液孔(35),所述支撑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三明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