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76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包括包括静接点座、后端通过接线端子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静接点座上的静接点片,静接点片由上下层叠设置的上接点片和下接点片构成;上接点片和下接点片的尾端一体连接,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环孔套设在接线端子螺栓上;静接点座的位于接线端子螺栓内侧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凸台部,以实现在高度方向将上接点片完全卡挡在静接点片的型腔内。通过设置上下层叠的两个接点触片增加了与动接点组接触的接点片的数量,具有双保险作用,可以在第一时间快速避免因某一个接点片接触不良导致的不稳定性问题,且未增加零部件的数量,设计、生产和维护简单。和维护简单。和维护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


[0001]本技术属于铁路信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

技术介绍

[0002]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3]转辙机中用以接通标识信号的装置主要有动接点组和静接点组,在动接点组多频次、高冲撞打入静接点组上的左右静接点片之间时会给接点片造成很大机械冲击,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发生静接点片弹性减小、抗冲击力减小,甚至发生断裂导致信号标识不稳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为此,需要增强静接点片的机械弹性和抗冲击性,一般通过选取性能较好的材料做静接点片,或者通过在静接点片外增设补强片等机械结构,这种采取补强片的形式会导致部件较多,设计环节和维护环节均明显增加,而本技术则是想不开该种方式的,另辟蹊径,寻求一种全新且部件较少的方式,以提升静接点片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不增加过多零部件的前提下,增强静接点片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座、后端通过接线端子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静接点座上的静接点片,所述静接点片由上下层叠设置的上接点片和下接点片构成;
[0006]所述上接点片和下接点片的尾端一体连接,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环孔套设在所述接线端子螺栓上;
[0007]所述静接点座的位于所述接线端子螺栓内侧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凸台部,以实现在高度方向将所述上接点片完全卡挡在静接点片的型腔内。
[0008]进一步的,在型腔的侧壁上开设一横向凹槽,该横向凹槽置于所述静接点片外侧,且该横向凹槽内设置一侧压簧或侧压复合弹簧;
[0009]一侧簧限位片的后端通过水平连接孔部套设在接线端子螺栓上,并通过螺母固定;
[0010]所述侧簧限位片的中段沿所述型腔向前延伸至所述静接点座的顶部前缘,并遮盖住所述静接点片的尾端及连接环孔;
[0011]所述侧簧限位片的前段一端与所述中段端部连接,该侧簧限位片的前段另一端遮盖在所述凹槽的顶部,以将所述侧压簧或侧压复合弹簧遮挡住。
[0012]进一步的,在静接点片包括分别置于隔离块两侧的型腔内的左接点片和右接点
片;所述隔离块的顶部设置有挡水棱,且该挡水棱向前延伸至所述静接点座的前侧壁并沿该前侧壁的顶部向下继续延伸至所述前侧壁的底部边缘。
[0013]进一步的,所述线端子螺栓的底端与所述连接环孔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条用于电路连接的平行的桥接线。
[0014]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设置上下层叠的两个接点触片增加了与动接点组接触的接点片的数量,具有双保险作用,可以在第一时间快速避免因某一个接点片接触不良导致的不稳定性问题,且未增加零部件的数量,设计、生产和维护简单。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静接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静接点片俯视示意图。
[0019]图4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5是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的前部视图。
[0021]图6是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的侧部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静接点座;2、接线端子螺栓;3、螺母;4、静接点片;5、上接点片;6、下接点片;7、连接环孔;8、凸台部;9、横向凹槽;10、侧压簧或侧压复合弹簧;11、侧簧限位片;12、水平连接孔部;13、中段;14、前段;15、隔离块;16、挡水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对齐”、“重叠”、“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座1、后端通过接线端子螺栓2和螺母3固定在静接点座1上的静接点片4,其特殊之处在于,静接点
片4由上下层叠设置的上接点片5和下接点片6构成;由图2可见,上接点片5和下接点片6的尾端一体连接,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环孔7(见图3)套设在接线端子螺栓2上;而结合图6清晰可见,静接点座1的位于接线端子螺栓2内侧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凸台部8,以实现在高度方向将上接点片5完全卡挡在静接点片4的型腔内。
[0029]如图4所示,型腔的侧壁上开设一横向凹槽9,该横向凹槽9置于静接点片4外侧,且该横向凹槽9内设置一侧压簧或侧压复合弹簧10,用以,给静接点片4提供侧向弹性压力,有助于静接点片4很好的缓冲和吸收动接点组的冲击力,提升接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30]一侧簧限位片11的后端通过水平连接孔部12套设在接线端子螺栓2上,并通过螺母3固定;而侧簧限位片11的中段13沿型腔向前延伸至静接点座1的顶部前缘,并遮盖住静接点片4的尾端及连接环孔7;且侧簧限位片11的前段一端与中段13端部连接,该侧簧限位片11的前段14另一端遮盖在所述凹槽9的顶部,以将侧压簧或侧压复合弹簧10遮挡住,确保侧压簧或侧压复合弹簧10因过度受力向上形变。
[0031]静接点片4包括分别置于图1所示的隔离块15两侧的型腔内的左接点片和右接点片;且该隔离块15的顶部设置有图5所示的挡水棱16,且该挡水棱16向前延伸至静接点座1的前侧壁并沿该前侧壁的顶部向下继续延伸至前侧壁的底部边缘。通过该挡水棱16可以有效的隔绝左右静接点片的水流,避免因为积水引起电路短接现象,提升工作的可靠性。
[0032]最后,为确保静接点片与接线端子螺栓的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座(1)、后端通过接线端子螺栓(2)和螺母(3)固定在静接点座(1)上的静接点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点片(4)由上下层叠设置的上接点片(5)和下接点片(6)构成;所述上接点片(5)和下接点片(6)的尾端一体连接,并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环孔(7)套设在所述接线端子螺栓(2)上;所述静接点座(1)的位于所述接线端子螺栓(2)内侧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凸台部(8),以实现在高度方向将所述上接点片(5)完全卡挡在静接点片(4)的型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辙机用双触片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侧壁上开设一横向凹槽(9),该横向凹槽(9)置于所述静接点片(4)外侧,且该横向凹槽(9)内设置一侧压簧或侧压复合弹簧(10);一侧簧限位片(11)的后端通过水平连接孔部(12)套设在接线端子螺栓(2)上,并通过螺母(3)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清江姜博雅吴秋颜宋宁刘思宇傅玮高振坤单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晶海中德铁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