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14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涉及轴承加工领域,包括抛光机构、夹持转动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与机架下轮架转动连接的下抛光轮、外抛光轮,机架上位于下轮架上方滑动连接上轮架,上轮架上转动连接上抛光轮、内抛光轮,夹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机架上的竖架,竖架上固定连接有与下轮架平齐的夹持架,夹持架上转动连接外夹持轮,夹持架端部滑动连接滑杆,滑杆上转动连接内夹持轮,滑杆与夹持架通过气缸驱动,机架上设置下轮架连接下抛光轮、外抛光轮,通过机架上滑动连接的上轮架连接上抛光轮、内抛光轮,下轮架上放置轴承套圈后,上轮架滑动至与下轮架贴合,通过夹持转动机构使轴承套圈转动,实现对轴承套圈各面同步抛光。面同步抛光。面同步抛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套圈加工是在经过锻造、热处理、磨削成型,其中磨削成型包括抛光工序,现有轴承套圈抛光是采用抛光设备对轴承套圈的内、外侧以及上、下端分别进行抛光。
[0003]如专利号为CN108115512B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抛光打磨系统,包括机架,机架上由左至右依次设有内圆打磨部、磨料输送部和外圆打磨部,所述外圆打磨部内设有废料分离机构,所述外圆打磨部上设有磨料循环部;内圆打磨部包括内圆打磨箱、支柱和动力机构,内圆打磨箱能够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绕与支柱铰点上下摆动,外圆打磨箱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废料分离机构用于分离磨料中的金属碎屑,磨料循环部包括设于电磁铁右下方的收集槽、一端伸入收集槽一端伸出外圆打磨部上端面的输送机构、设于输送机构上端的中转箱、设于中转箱左侧壁与入料口之间的加料通道和两端分别与内圆打磨箱和外圆打磨箱连通的送料通道。
[0004]但是轴承套圈除内圈、外圈外还有端面需要抛光,现有设备无法做到一次性抛光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设备无法对轴承套圈各面一次性抛光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机构、夹持转动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与机架下轮架转动连接的下抛光轮、外抛光轮,机架上位于下轮架上方滑动连接上轮架,上轮架上转动连接上抛光轮、内抛光轮,夹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机架上的竖架,竖架上固定连接有与下轮架平齐的夹持架,夹持架上转动连接外夹持轮,夹持架端部滑动连接滑杆,滑杆上转动连接内夹持轮,滑杆与夹持架通过气缸驱动。
[0008]优选的,所述下抛光轮、上抛光轮水平设置,外抛光轮、内抛光轮、外夹持轮、内夹持轮均竖直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上轮架包括于机架内密封滑动连接的滑筒,滑筒与贯穿机架侧面的套杆固定连接,套杆内滑动连接架杆,架杆端部转动连接上抛光轮,架杆底侧转动连接内抛光轮。
[0010]优选的,所述上抛光轮、下抛光轮、内抛光轮、外抛光轮分别有轮轴,轮轴侧面固定连接以轮轴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弧形弹性片,弧形弹性片外端连接抛光环板,所述抛光环板端部为锥形。
[0011]优选的,所述弧形弹性片为金属弹性片,所述轴杆内部中空,轴杆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管密封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上抛光轮、下抛光轮、内抛光、外抛光轮分别连接有轮轴,轮轴端部与气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气动轮于轮筒内,上抛光轮、下抛光轮、内抛光轮、外抛光轮所连接的轮筒依次通过高压管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气动轮包括与轮轴同轴固定连接的轴管,轴管两端贯穿轮筒并与轮筒同轴转动连接,轮管侧面固定连接扇叶,扇叶外端与轮筒内壁贴合,轮筒侧面连接有截面为矩形的风道,风道与高压管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竖架底侧固定有滑块,滑块与机架上的滑轨滑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夹持架包括与竖架固定连接的横管,横管端部固定连接外弧杆,外弧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外夹持轮,横管内滑动连接内杆,内杆端部固定连接内弧杆,内弧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内夹持轮,所述外夹持轮与内夹持轮配合。
[0016]优选的,所述外夹持轮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带轮,带轮通过皮带与横管底侧的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带轮传动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机架上设置下轮架连接下抛光轮、外抛光轮,通过机架上滑动连接的上轮架连接上抛光轮、内抛光轮,下轮架上放置轴承套圈后,上轮架滑动至与下轮架贴合,通过夹持转动机构使轴承套圈转动,实现对轴承套圈各面同步抛光。
[0019]2、上轮架通过套杆连接架杆,架杆外端连接上抛光轮,架杆内端连接内抛光轮,架杆相对于套杆滑动使内抛光轮能够相对于外抛光轮移动,能够针对不同厚度的轴承套圈进行抛光;
[0020]3、抛光轮包括轮轴通过弧形弹性片连接抛光环板,抛光轮压紧在轴承套圈上后,抛光环板相对于轮轴可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偏心度,使抛光轮与轴承套圈以一定压力贴合的同时,避免抛光轮与轴承套圈硬性接触导致抛光轮或轴承套圈在抛光过程中严重磨损;
[0021]4、弧形弹性片采用金属弹性片,金属弹性片具有较好的导热性,且将抛光轮的轮轴内部设置为空心并连接冷却水管,抛光轮工作下高速转动内部金属弹性片与气流高速接触,配合水冷,实现快速冷却,延长抛光轮连续工作时长;
[0022]5、内抛光轮、外抛光轮采用气路驱动的方式,能够使上轮架、下轮架相对移动后仍保持一定的传动比,仅需一个驱动设备即可实现驱动;
[0023]6、竖架与机架采用滑块、滑轨滑动连接的方式可改变夹持转动机构与抛光机构之间的距离,针对不同直径的轴承套圈均可适用;
[0024]7、竖管上采用外弧杆两端连接外夹持轮、并于横管上滑动连接内夹持轮,通过内夹持轮、外夹持轮配合夹紧轴承套圈,并利于外夹持轮驱动轴承套圈以其轴线为中心转动,使轴承套圈转动过程中与抛光轮全面接触,实现全面抛光。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抛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抛光轮的剖视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轮筒的剖视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竖筒的剖视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竖架的剖视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外夹持轮与带轮的连接图。
[0033]图中:1、机架;11、滑轨;2、抛光机构;21、加压气缸;211、竖筒;212、滑槽;213、滑筒;214、竖管;22、下轮架;221、外抛光轮;222、下抛光轮;23、上轮架;231、上抛光轮;2311、轮轴;2312、弧形弹性片;2313、抛光环板;232、内抛光轮;233、轮筒;2331、气动轮;2332、风道;2333、高压管;234、固定杆;235、架杆;2351、卡销;236、套杆;3、夹持转动机构;31、竖架;32、夹持气缸;33、横管;331、外夹持轮;332、内弧杆;34、内杆;341、内夹持轮;342、外弧杆;343、支撑球;35、滑块;36、带轮;37、电机;38、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

2,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一侧设置抛光机构2,机架1另一侧设置夹持转动机构3,其中抛光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下轮架22,下轮架22上水平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下抛光轮222,下轮架22上转动连接外抛光轮221,位于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上轮架23,上轮架23与下轮架22所在竖平面相错开,上轮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机构(2)、夹持转动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构(2)包括与机架(1)下轮架(22)转动连接的下抛光轮(222)、外抛光轮(221),机架(1)上位于下轮架(22)上方滑动连接上轮架(23),上轮架(23)上转动连接上抛光轮(231)、内抛光轮(232),夹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的竖架(31),竖架(31)上固定连接有与下轮架(22)平齐的夹持架,夹持架上转动连接外夹持轮(331),夹持架端部滑动连接滑杆,滑杆上转动连接内夹持轮(341),滑杆与夹持架通过气缸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抛光轮(222)、上抛光轮(231)水平设置,外抛光轮(221)、内抛光轮(232)、外夹持轮(331)、内夹持轮(341)均竖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轮架(23)包括于机架(1)内密封滑动连接的滑筒(213),滑筒(213)与贯穿机架(1)侧面的套杆(236)固定连接,套杆(236)内滑动连接架杆(235),架杆(235)端部转动连接上抛光轮(231),架杆(235)底侧转动连接内抛光轮(2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抛光轮(231)、下抛光轮(222)、内抛光轮(232)、外抛光轮(221)分别有轮轴(2311),轮轴(2311)侧面固定连接以轮轴(2311)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的弧形弹性片(2312),弧形弹性片(2312)外端连接抛光环板(2313),所述抛光环板(2313)端部为锥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光效果好的轴承套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弹性片(2312)为金属弹性片,所述轴杆内部中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冬海张汉民李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嘉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