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119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避免使用化学药物来净化水体,从而避免二次污染水库/湖泊的水质,另外在前端设置了导流渠,可以有效应对大水力冲击,保护整个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拦截塘、导流渠、调蓄塘、沉淀塘、植物净化塘以及生物稳定塘;所述拦截塘内设置有用于对来上游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的拦截机构;所述导流渠一端连通拦截塘,另一端分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调蓄塘,另一个出水口通过泄洪渠直接连通湖泊/水库;所述沉淀塘与植物净化塘之间设置有阻隔部;所述阻隔部由多孔无机材料构成;所述生物稳定塘内上层及中层水域养殖有滤食性鱼类,底层水域养殖有底栖动物。底层水域养殖有底栖动物。底层水域养殖有底栖动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库/湖泊在接收上游进水时,一般是在水库前挖设蓄水塘,在蓄水塘内统一净化,但是遇到泄洪期时,蓄水塘内水力冲击较大,压力也较大,容易发生溢流现象;
[0003]随着技术进步,水库前置净化系统慢慢取代了蓄水塘,通过各种区段的净化效果来净化进水,而后将净化后的进水直通水库/湖泊;但是现有的前置库系统中很多设置了加药段,对进水进行化学净化,从而对水库/湖泊的水质造成影响,另外现有的前置库系统也没有考虑到泄洪时的水力冲击问题,容易造成整个净化系统崩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通过不同的净化段来实现不同的净化特点,分担不同的净化任务;此外避免使用化学药物来净化水体,从而避免二次污染水库/湖泊的水质,另外在前端设置了导流渠,可以有效应对大水力冲击,保护整个系统。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拦截塘、导流渠、调蓄塘、沉淀塘、植物净化塘以及生物稳定塘;
[0006]所述拦截塘内设置有用于对来上游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的拦截机构;所述导流渠一端连通拦截塘,另一端分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调蓄塘,另一个出水口通过泄洪渠直接连通湖泊/水库;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塘与植物净化塘之间设置有阻隔部;所述阻隔部由多孔无机材料构成;r/>[0008]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稳定塘内上层及中层水域养殖有滤食性鱼类,底层水域养殖有底栖动物。
[0009]进一步的,所述调蓄塘内按进水方向分为曝气区与净化区;所述曝气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净化区内的上层水域种植有浮水性植物。
[0010]进一步的,所述植物净化塘包括菹草塘以及苦草塘,分别种植菹草以及苦草。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拦截机构成簇种植的根系水生植物,包括芦苇或/和香草。
[0012]进一步的,述沉淀塘深2

4米;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
[0013]进一步的,所述菹草塘水深1.5米;所述苦草塘水深0.5

1米。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稳定塘水深1.5

2米,水力停留时间为36小时。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多孔无机材料为火山岩。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渠包括:进水渠以及与进水渠连通的两个分水渠;两个分水渠末端的出水口分别连通调蓄塘以及湖泊/水库;与湖泊/水库相连通的分水渠内活动设置有堰板;与调蓄塘连通的分水渠内设置有标定流量刻度的巴氏槽。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相比现有的前置库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使用纯生物以及物理净化方式,避免加药净化二次污染水质,不同的净化段存在不同的净化特点,分担不同的净化任务;另外前端的导流渠可以在进水压力大的时候直接选择泄洪至湖泊/水库,从而避免系整个系统崩溃瘫痪。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的导流渠的结构示意图。
[0021]上述附图中:
[0022]1、拦截塘;11、拦截机构;2、导流渠;21、进水渠;22、分水渠;221、堰板;222、巴氏槽;3、调蓄塘;31、曝气区;311、曝气装置;32、净化区;321、浮水性植物;4、沉淀区;41、阻隔部;5、植物净化塘;51、菹草塘;52、苦草塘;6、生物稳定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4]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拦截塘1、导流渠2、调蓄塘3、沉淀塘、植物净化塘5以及生物稳定塘6;
[0025]所述拦截塘1作为第一处理段直接接收上游来水,在拦截塘1内设置有用于对上游来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的拦截机构11,用于拦截漂浮垃圾以及一些大体积颗粒物;所述导流渠2一端连通拦截塘1,另一端分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调蓄塘3,另一个出水口通过泄洪渠直接连通湖泊/水库,当遇到泄洪期时,可以直接将洪水泄入湖泊/水库内,防止系统瘫痪;
[0026]植物净化塘5内种植有水生植物,用于生物吸附上游来水中的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所述沉淀塘与植物净化塘5之间设置有阻隔部41;所述阻隔部41由多孔无机材料构成,使得进入植物净化塘5的水流均匀,不易损伤塘内植物,并且多孔无机材料还可以吸附一些有机物,减少植物净化塘5的处理压力;
[0027]所述生物稳定塘6内上层及中层水域养殖有滤食性鱼类,底层水域养殖有底栖动物。
[0028]所述调蓄塘3内按进水方向分为曝气区31与净化区32;所述曝气区3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311,用于对上游来水进行曝气处理,氧化分解有机物,在本实施例中,曝气系统选用鼓风曝气系统,值得一提的是,鼓风曝气系统的供能来源可以使用太阳能发电或水力发电,环保方便;所述净化区32内的上层水域种植有浮水性植物321,例如睡莲或萍蓬草等植物,它们的根能把水中的微粒吸附过滤,根周围的菌类可分解水中有机质,包括苯酚等有毒有机质,整体植株都可吸收无机物,包括铅、汞等有毒重金属,从而使严重污染的水质得到净化。
[0029]所述植物净化塘5包括菹草塘51以及苦草塘52,分别种植菹草以及苦草,菹草对锌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用含锌混合废水栽培一个月左右,体内含锌量超过原来含锌量的8倍;菹草对砷的净化能力更强,它的自然含砷量在6ppm左右,但在含砷酸氢二钾、硫酸锌、氯化
汞、重铬酸钾各2ppm混合废水栽培下,菹草体内的含砷量可超过原来含砷量的16倍;苦草可以能从水体中迅速的吸收氮、磷等物质,对污染水体中TN和TP均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和吸收作用,并且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苦草可以促进黑臭河道中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
[0030]所述拦截机构11成簇种植的根系水生植物,包括芦苇或/和香草,通过成簇的芦苇或/和香草的阻挡作用来拦截上游来水中的漂浮垃圾以及颗粒物。
[0031]所述沉淀塘深2

4米;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沉淀区4中通过重力沉降,有效去除来水中的泥沙、磷等。
[0032]所述菹草塘51水深1.5米;所述苦草塘52水深0.5

1米。
[0033]所述生物稳定塘6水深1.5

2米,水力停留时间为36小时。
[0034]所述多孔无机材料为火山岩,火山岩抗腐蚀,具有惰性,在环境中不参与生物膜的生物化学反应,不会促进水中微生物生长,更换周期长。
[0035]所述导流渠2包括:进水渠21以及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拦截塘、导流渠、调蓄塘、沉淀塘、植物净化塘以及生物稳定塘;所述拦截塘内设置有用于对来上游水中的漂浮物进行拦截的拦截机构;所述导流渠一端连通拦截塘,另一端分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调蓄塘,另一个出水口通过泄洪渠直接连通湖泊/水库;所述沉淀塘与植物净化塘之间设置有阻隔部;所述阻隔部由多孔无机材料构成;所述生物稳定塘内上层及中层水域养殖有滤食性鱼类,底层水域养殖有底栖动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塘内按进水方向分为曝气区与净化区;所述曝气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净化区内的上层水域种植有浮水性植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净化塘包括菹草塘以及苦草塘,分别种植菹草以及苦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水库前置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机构成簇种植的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亮何羽徐浩宇张韵廖国良何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