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16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置库结构。适用于地表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置库结构,构建在与河道连接的水库的入水口处,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河道水流流向布置的预处理区、净化区及深水净化区,预处理区通过配水渠与前置库结构上游的河道连接,预处理区与净化区之间通过配水渠连接,净化区与深水净化区之间通过配水渠连接;所述预处理区内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跌水曝气区、消能沉淀池、透水坝及砾石床;所述净化区具有生物操纵池,在生物操纵池上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及浅表耦合湿地;所述深水净化区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透水坝、深水净化池及溢流堰。净化池及溢流堰。净化池及溢流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前置库结构。适用于地表水净化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经典的前置库就是在大型河湖、水库等水域的入水口处设置规模相对较小的水域(子库),将河道来水先蓄在子库内,在子库中实施一系列水的净化措施。但是目前国内外前置库湿地处理污染水体大多存在工艺单一、缺少前处理措施,曝气成本高,易堵塞等问题,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不能保证各种污染物指标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因此根据水质水量、结合场址地形的特点和景观打造的需求,因地制宜的构建前置库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污染物去除率的前置库结构。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置库结构,构建在与河道连接的水库的入水口处,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河道水流流向布置的预处理区、净化区及深水净化区,预处理区通过配水渠与前置库结构上游的河道连接,预处理区与净化区之间通过配水渠连接,净化区与深水净化区之间通过配水渠连接;
[0005]所述预处理区内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跌水曝气区、消能沉淀池、透水坝及砾石床;
[0006]所述净化区具有生物操纵池,在生物操纵池上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及浅表耦合湿地;
[0007]所述深水净化区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透水坝、深水净化池及溢流堰。
[0008]所述配水渠在出水的一侧上沿配水渠的通长方向均匀开有若干开口。
[0009]所述跌水曝气区具有若干沿水流流向布置的跌水曝气池。
[0010]所述消能沉淀池的边坡坡比为1:1,所述透水坝的边坡坡比为1:1.5,所述砾石床的总体坡度为6%,所述深水净化池的坡降比为1:1。
[0011]在所述潜流湿地、表流湿地之间设置过水石坎,在所述表流湿地和潜表耦合湿地之间设置过水石坎,所述过水石坎在过水石坎底部沿过水石坎通长方向均匀开有若干过水孔。
[0012]在深水净化池内种植水生植物,在深水净化池内养殖水生动物。
[0013]所述溢流堰的上部沿溢流堰的通长方向均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溢流堰的堰体由粘土筑建而成,溢流堰两侧铺装五铰高锌石笼网格护砌,所述透水坝由沸石筑建而成,所述砾石床由鹅卵石堆砌而成。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工艺完善,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之后,日常费用主要为水泵抽水产生的电费,植物每年收割一次的人工费,以及人员日常维护需产生一定的费用。
[0015]2)跌水曝气区通过层层跌水达到曝气效果,为水体复氧;之后水进入消能沉淀池,流速降低,有利于沉淀泥沙,减少湿地中的泥沙沉积,加长来水有效停留时间,并在此形成了表面水体溶解氧较高而下部水体溶解氧较低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对磷的吸收。
[0016]3)透水坝由细小的碎石、砾石筑成,其中丰富的孔隙可以吸附一部分磷,且附着在透水坝上的微生物也可吸收一部分氮、磷。同时,砾石床可进一步通过吸附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一部分氮、磷。
[0017]4)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潜表耦合湿地结合的复合人工湿地构建了不同的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再利用不同环境区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滤料的多重协同作用,能够进行多级的悬浮物沉降、有机污染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脱氮以及磷的吸附等。同时,生物操纵技术也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水中营养物和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除此之外,通过放养水生动物和种植水生植物,在深水净化区建立完整的生态食物链,作为本地的“生物源”,进一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20]其中:1

配水渠;2

跌水曝气区;3

消能沉淀池;4

透水坝;5

砾石床;6

潜流湿地;7

过水石坎;8

表流湿地;9

潜表耦合湿地;10

生物操纵池;11

深水净化池;12

溢流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为一种前置库结构,布置在与河流连接的水库的入水口处,在水库的入水口处沿河道水流依次布置预处理区、净化区及深水净化区,所述预处理区内沿河道水流依次布置跌水曝气区2、消能沉淀池3、透水坝4及砾石床5,所述的跌水曝气区2通过配水渠1与该前置库结构上游的河道连接,该配水渠1在与跌水曝气区2连接的一侧沿配水渠1的通长方向均匀设有若干用于出水的开口。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跌水曝气区2具有若干沿水流流向布置的跌水曝气池,两级跌水曝气池平台之间的高度差为0.2m,通过层层跌水曝气池达到曝气效果,具有良好的水体复氧功能。
[0023]水流经跌水曝气区2进入效能沉淀池,效能沉淀池的边坡坡比为1:1。消能池内的水深控制在2m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水体在消能沉淀池3内降低流速,同时形成了表面水体溶解氧较高而下部水体溶解氧较低的环境,促进微生物对磷的吸收。
[0024]之后水体通过由5

8mm粒径的沸石筑成的透水坝4,透水坝4中丰富的孔隙可以吸附一部分磷,而且附着在透水坝4上的微生物也可以吸收一部分氮、磷。经过透水坝4的水体流入由直径5

8cm的鹅卵石堆砌而成的砾石床5,可进一步通过吸附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一部分氮、磷;砾石床5前端高后端低,便于水体自然流入预处理区与净化区之间的配水渠1。其中透水坝4的边坡坡比为1:1.5,砾石床5的总体坡度为6%。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区具有生物操纵池10,在生物操纵池10上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潜流湿地6、表流湿地8及潜表耦合湿地9。本实施例中,预处理区的砾石床5与净化区
的潜流湿地6之间通过配水渠1连接,该处的配水渠1在靠近潜流湿地6的一侧上沿配水渠1的通长方向均匀设有若干用于出水的开口。
[0026]砾石床5内的水体经过此处的配水渠1流入净化区。水体在潜流湿地6、表流湿地8和潜表耦合湿地9内停留时间为2天,水体依次流过潜流湿地6、表流湿地8和潜表耦合湿地9时,湿地中的滤料、挺水植物以及根系微生物能够通过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多级的悬浮物沉降、有机污染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脱氮以及磷的吸附等,进一步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002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潜流湿地6与表流湿地8之间设置过水石坎7,在所述表流湿地8与潜表耦合湿地9之间设置过水石坎7,并在过水石坎7的底部沿过水石坎7通长方向均匀开有若干过水孔。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深水净化区具有沿水流流向布置的透水坝4、深水净化池11及溢流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库结构,构建在与河道连接的水库的入水口处,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河道水流流向布置的预处理区、净化区及深水净化区,预处理区通过配水渠与前置库结构上游的河道连接,预处理区与净化区之间通过配水渠连接,净化区与深水净化区之间通过配水渠连接;所述预处理区内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跌水曝气区、消能沉淀池、透水坝及砾石床;所述净化区具有生物操纵池,在生物操纵池上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及浅表耦合湿地;所述深水净化区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透水坝、深水净化池及溢流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在出水的一侧上沿配水渠的通长方向均匀开有若干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曝气区具有若干沿水流流向布置的跌水曝气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晟康雅茹邓晨周国旺董金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