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754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包括电路基板、设于电路基板背面的供电单元和温湿度检测单元,以及设于电路基基板正面的定位接收单元和N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群体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群体监测技术中,设备的定位功能大多都采用GPS卫星定位或GPS+北斗卫星定位的形式实现,而监测模组作为设备的核心,其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和工作过程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产品,而供电单元的选取和布局方式又是决定整个模组结构形态的重中之重,由于当前模组所采用的供电模块在布局和功能上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了模组各个单元上的供电稳定性差以及模组整体连续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旨在通过合理布局模组中各单元的位置和相关结构,从而提高监测模组的整体续航能力和对于各个单元的供电稳定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包括电路基板、供电单元、定位接收单元、温湿度检测单元,以及NB

IOT网络传输单元;供电单元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基板;供电单元,设于所述电路基板的背面;定位接收单元,设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正面,且与所述供电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并解算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转化为TTL电平信号;温湿度检测单元,设于所述电路基板的背面,且与所述供电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温湿度信息,并将所述温湿度信息转化为数字量信号;NB

IOT网络传输单元,设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正面,且与所述供电单元、所述定位接收单元、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分别电性连接,用于读取并整合所述TTL电平信号和所述数字量信号,并将整合数据无线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其中,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纽扣电池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纽扣电池的电压转化为分别与所述定位接收单元、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所述NB

IOT网络传输单元的需求电压相匹配的值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的背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纽扣电池的电池安装座,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和所述温湿度检测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电池安装座的侧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装座包括:绝缘支撑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其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相对的侧壁均为适于贴合所述纽扣电池的周壁的弧形壁;负电极片,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台连接,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正极电路导通,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绝缘支撑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延伸端与所述纽扣电池的正极面贴合导通;正电极片,一端与所述第二凸台连接,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负极电路导通,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延伸,且延伸端贴合抵压于所述纽扣电池的负极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北斗加窄带物联网的群体监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弧形壁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台与其弧形壁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壁共同形成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德吴学松梁敏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北斗天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