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码器式检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057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编码器式检测构造,包括编码器、接触件、转轴、支撑臂、固定架,支撑臂经由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接触件设置在支撑臂上,所述接触件用于与待测物接触;转动的转轴带动所述编码器运转,借助接触件未接触待测物时、待测物抵触接触件使得转轴转动时编码器的脉冲数据检测待测物的厚度尺寸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触件被待测物顶起后带动编码器转动,从而经由编码器转动的幅度来判断待测物的厚度,通过厚度大小判断是否粘连,从而提升了检测效率。从而提升了检测效率。从而提升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码器式检测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检测
,尤其是指一种编码器式检测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电路板是通过叠放的方式进行上料的,因此在拾取时容易发生粘连现象,从而导致后续的工艺无法正常进行,严重的甚至对后续的装置造成损坏,因此在拾取电路板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有粘连。而现有的检测构造,大多都通过CCD相机等图像识别装置来实现,这种识别方式需要把电路板拾取后停在指定位置较长时间进行拍摄,从而导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编码器式检测构造,能够提升检测的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编码器式检测构造,包括编码器、接触件、转轴、支撑臂、固定架,支撑臂经由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接触件设置在支撑臂上,所述接触件用于与待测物接触;转动的转轴带动所述编码器运转,借助接触件未接触待测物时、待测物抵触接触件使得转轴转动时编码器的脉冲数据检测待测物的厚度尺寸值。
[0006]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并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单元,支撑臂固定在转轴上,接触件位于支撑臂远离转轴的一端;动力单元驱动转轴正向转动,以使得转轴经由支撑臂带动接触件正向移动,待测物移动至接触件下方时,动力单元释放转轴,接触件反向移动并压持在待测物上。
[0007]更进一步的,支撑臂配置有感应器,当感应器检测到待测物时,动力单元驱动转轴正向移动,以使得转轴经由支撑臂带动接触件升起,便于待测物移动至接触件的下方。
[0008]更进一步的,转轴连接有延伸臂,动力单元为电缸,电缸的伸缩杆作用在延伸臂上以使得转轴正向转动带动接触件正向移动升起;所述支撑臂上装设有配重件,配重件带动支撑臂以使得接触件反向移动下降压持在待测物上。
[0009]优选的,支撑臂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柱,配重件为环形套,环形套套设在定位柱的外侧;配重件具有一个环形套或多个环形套。
[0010]进一步的,接触件为转动设置在支撑臂上的轮体,轮体的转动轴线与转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轮体的外环面用于抵触待测物。
[0011]更进一步的,轮体的外侧套设有弹性圈,弹性圈用于压持抵触待测物。
[0012]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套设在两个传动轮外侧的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直径,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轮经所述传动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用于带动所述编码器运转。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转动设置有摆臂,摆臂的末端转动设置有张力轮,所述张力轮与所述传动带抵触以调整环形带的张紧力。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电缸的伸缩杆连接有位于延伸臂的上方的弹性条,弹性条用于抵触延伸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接触件被待测物顶起后带动编码器转动,从而经由编码器转动的幅度来判断待测物的厚度,通过厚度大小判断是否粘连,从而提升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编码器,2—接触件,3—转轴,4—支撑臂,5—固定架,6—动力单元,7—传动机构,21—弹性圈,31—延伸臂,41—感应器,42—配重件,43—定位柱,51—摆臂,52—张力轮,61—弹性条,71—第一传动轮,72—第二传动轮,73—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编码器式检测构造,包括编码器1、接触件2、转轴3、支撑臂4、固定架5,支撑臂4经由转轴3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5上,接触件2设置在支撑臂4上,所述接触件2用于与待测物接触;转动的转轴3带动所述编码器1运转,借助接触件2未接触待测物时、待测物抵触接触件2使得转轴3转动时编码器1的脉冲数据检测待测物的厚度尺寸值。
[0022]本技术设置在传输带等用于传输电路板的结构上,即由机械手把待测物(即电路板)放在传输用的结构上时,传输用的结构把待测物传输至经过本技术,在经过过程中,待测物会与接触件2接触,从而把接触件2顶起,由接触件2顶起而带动转轴3转动,从而经转轴3触发编码器1转动,通过编码器1转动幅度以测得待测物的厚度;若待测物厚度超过预先设定的数值,则可判断其发生粘连,可由后续的装置拾起并放入回收的位置,以避免对后续的工艺造成不良影响。
[0023]此外,本技术还能够检测待测物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并在对待测物加工前及时筛选出不符合要求的待测物并进行取出,以保证所加工成型的产品的质量。
[0024]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5上并用于驱动转轴3转动的动力单元6,支撑臂4固定在转轴3上,接触件2位于支撑臂4远离转轴3的一端;动力单元6驱动转轴3正向转动,以使得转轴3经由支撑臂4带动接触件2正向移动,待测物移动至接触件2下方时,动力单元6释放转轴3,接触件2反向移动并压持在待测物上。
[0025]具体的,支撑臂4配置有感应器41,当感应器41检测到待测物时,动力单元6驱动转轴3正向移动,以使得转轴3经由支撑臂4带动接触件2升起,便于待测物移动至接触件2的下
方。该感应器41可为红外检测等常用的检测部件,用于在检测到有待测物将要与接触件2接触时,控制动力单元6上升,直至待测物移动至接触件2的正下方时,动力单元6再驱动支撑件下降至与待测物接触,通过支撑件与待测物接触前后所处高度的变化而导致的编码器1转动幅度变化,从而判断待测物的厚度。该动力单元6的设置能够避免支撑件直接被待测物顶起而导致两者之间发生较为强烈的摩擦,从而保护了待测物的安全。
[0026]具体的,转轴3连接有延伸臂31,动力单元6为电缸,电缸的伸缩杆作用在延伸臂31上以使得转轴3正向转动带动接触件2正向移动升起;所述支撑臂4上装设有配重件42,配重件42带动支撑臂4以使得接触件2反向移动下降压持在待测物上。配重件42的设置,用于保证支撑件与待测物接触时支撑件与待测物是可靠抵触的,从而保证了对于待测物测量的精度。
[0027]具体的,所述电缸的伸缩杆连接有位于延伸臂31的上方的弹性条61,弹性条61用于抵触延伸臂31。通过弹性条61的设置,能够减少延伸臂31与电缸之间的碰撞力,从而避免延伸臂31发生变形而影响到驱动效果。
[0028]优选的,支撑臂4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柱43,配重件42为环形套,环形套套设在定位柱43的外侧;配重件42具有一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器式检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接触件、转轴、支撑臂、固定架,支撑臂经由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接触件设置在支撑臂上,所述接触件用于与待测物接触;转动的转轴带动所述编码器运转,借助接触件未接触待测物时、待测物抵触接触件使得转轴转动时编码器的脉冲数据检测待测物的厚度尺寸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器式检测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并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单元,支撑臂固定在转轴上,接触件位于支撑臂远离转轴的一端;动力单元驱动转轴正向转动,以使得转轴经由支撑臂带动接触件正向移动,待测物移动至接触件下方时,动力单元释放转轴,接触件反向移动并压持在待测物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器式检测构造,其特征在于:支撑臂配置有感应器,当感应器检测到待测物时,动力单元驱动转轴正向移动,以使得转轴经由支撑臂带动接触件升起,便于待测物移动至接触件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码器式检测构造,其特征在于:转轴连接有延伸臂,动力单元为电缸,电缸的伸缩杆作用在延伸臂上以使得转轴正向转动带动接触件正向移动升起;所述支撑臂上装设有配重件,配重件带动支撑臂以使得接触件反向移动下降压持在待测物上。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侹朱辉赵卫平林汝鹏周银平
申请(专利权)人: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