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024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减少“电极合剂层的一部分从集电箔的表面上脱离(剥离)而被转印至第1辊的外周面的情况”的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具备:施压前加热工序,加热电极片材(100)来使电极合剂层(120)所包括的粘合剂粒子(122)软化或者熔融;和辊压工序,利用第1辊与第2辊对在施压前加热工序中加热了的电极片材(100)进行辊压。辊压工序通过使电极片材(100)的电极合剂层(120)的外侧表面(120b)所接触的第1辊(40)的外周面(40b)的温度比第2辊(50)的外周面(50b)的温度低而对电极片材(100)进行辊压,来使电极合剂层(120)内的粘合剂粒子对于第1辊的粘着力比对于集电箔的粘着力降低。的粘着力比对于集电箔的粘着力降低。的粘着力比对于集电箔的粘着力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电极片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电极片材,公知有一种在集电箔的表面上具有电极合剂层(electrode mixture layer)的电极片材。作为这样的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68113号公报
[0004]具体而言,首先使用具有对置并旋转的A辊与B辊且使集电箔通过A辊与B辊的间隙并由B辊输送集电箔的装置,将电极活性物质的粉体与粘合剂的粉体混合而不包括溶剂的混合粉体配置于集电箔的表面。详细而言,在使与由A辊和B辊输送的集电箔之间产生了电位差的状态下,向A辊的外周面连续地供给混合粉体,使供给至A辊的外周面的混合粉体与集电箔之间产生电位差,通过作用于混合粉体与集电箔之间的静电力来使混合粉体从A辊的外周面向集电箔的表面移动,向由B辊输送的集电箔的表面连续地配置混合粉体。
[0005]然后,在辊压工序中,通过使具有由配置于集电箔的表面上的混合粉体构成的电极合剂层的电极片材通过对置并旋转的一对加热辊(第1辊与第2辊)之间(进行辊压),来一边使电极合剂层所包括的粘合剂软化或者熔融、一边对电极合剂层与集电箔进行压接,从而制造具有电极活性物质与粘合剂的电极合剂层被粘接于集电箔的表面的电极片材。其中,混合粉体由在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结合了多个粘合剂粒子的多个复合粒子构成,进行辊压工序之前的电极合剂层成为多个复合粒子堆积在集电箔的表面上的电极合剂层。
[0006]然而,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当在辊压工序中进行辊压时,存在软化或者熔融的粘合剂粒子的一部分附着于电极合剂层所接触的第1辊的外周面的情况。因此,当电极片材通过第1辊与第2辊之间时,在电极合剂层所包括的粘合剂粒子的一部分附着于第1辊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因电极合剂层从第1辊的外周面分离,存在电极合剂层的一部分与附着于第1辊的外周面的粘合剂粒子一同从集电箔的表面上脱离(剥离)而被转印至第1辊的外周面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电极合剂层的一部分从集电箔的表面上脱离(剥离)而被转印至第1辊的外周面的情况”的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该电极片材在集电箔的表面上具有电极合剂层,上述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具备:施压前加热工序,对具有上述集电箔和在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结合有多个比上述活性物质粒子小径的粘合剂粒子的复合粒子堆积在上述集电箔的上述表面上的上述电极合剂层的上述电极片材进行加热,来使上述电极合剂层所包括的上述粘合剂粒子软化或者熔融;和辊压工序,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对在上述
施压前加热工序中加热了的上述电极片材进行辊压,来一边在厚度方向压缩上述电极合剂层、一边通过软化或者熔融的上述粘合剂粒子使上述活性物质粒子彼此粘结并且使上述电极合剂层粘结于上述集电箔的上述表面,上述辊压工序通过使上述电极片材的上述电极合剂层的外侧表面所接触的上述第1辊的外周面的温度比上述第2辊的外周面的温度低而对上述电极片材进行辊压,来使上述电极合剂层内的上述粘合剂粒子对于上述第1辊的粘着力比对于上述集电箔的粘着力降低。
[0009]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在施压前加热工序中对具有集电箔和电极合剂层的电极片材进行加热而使电极合剂层所包括的粘合剂粒子软化或者熔融。其中,进行施压前加热工序时的电极合剂层是多个复合粒子堆积于集电箔的表面上而不包括溶剂(液体)的层(由多个复合粒子构成的层)。另外,复合粒子是在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结合有多个比活性物质粒子小径的粘合剂粒子而不包括溶剂(液体)的粒子。详细而言,复合粒子是在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至少结合有多个粘合剂粒子而成的粒子,也可以是除了粘合剂粒子之外还有乙炔黑等导电粒子结合在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的粒子。
[0010]并且,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在辊压工序中,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对在施压前加热工序加热了的电极片材进行辊压。由此,一边在厚度方向压缩电极合剂层、一边通过软化或者熔融的粘合剂粒子使活性物质粒子彼此粘结并且使电极合剂层粘结于集电箔的表面。其中,在辊压工序中,以使电极合剂层的外侧表面(与集电箔侧相反侧的表面)与第1辊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利用第1辊与第2辊对电极片材进行辊压。
[0011]详细而言,在辊压工序中,使电极片材的电极合剂层的外侧表面所接触的第1辊的外周面的温度比第2辊的外周面的温度低,来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对电极片材进行辊压。由此,使电极合剂层内的粘合剂粒子对于第1辊的粘着力(附着力)比对于集电箔的粘着力(附着力)降低。即,使电极合剂层内的粘合剂粒子中的与第1辊接触的粘合剂粒子的粘着力比与集电箔接触的粘合剂粒子的粘着力低。
[0012]这样一来,在进行辊压而电极合剂层的外侧表面(与集电箔侧相反侧的表面)从第1辊的外周面分离时,与第1辊接触的粘合剂粒子变得容易从第1辊的外周面分离。由此,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减少“电极合剂层的一部分和与第1辊的外周面接触的粘合剂粒子一同从集电箔的表面上脱离(剥离)而被转印至第1辊的外周面的情况”。
[0013]其中,第1辊的外周面的温度被设定为通过施压前加热工序而软化或者熔融的粘合剂粒子的粘着力降低的温度。例如,优选第1辊的外周面的温度为比粘合剂粒子的软化温度低的温度。
[0014]并且,在上述的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当在上述辊压工序中对上述电极片材进行了辊压之后,在维持上述电极合剂层的上述外侧表面与上述第1辊的上述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上述电极片材沿着上述第1辊的上述外周面输送一定距离之后,使上述电极片材从上述第1辊的上述外周面分离。
[0015]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在辊压工序中,在利用第1辊与第2辊对电极片材进行了辊压之后,并不立即使电极片材从第1辊以及第2辊分离,而在(使电极片材立即从第2辊分离但)维持电极合剂层与第1辊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电极片材沿第1辊的外周面输送一定距离之后,使电极片材从第1辊的外周面分离。
[0016]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延长电极合剂层从与第1辊接触起至分离为止的时间(接触期
间),所以在电极合剂层从第1辊的外周面分离之前的期间,能够使与第1辊的外周面接触的粘合剂粒子的粘着力(粘合剂粒子对于第1辊的附着力)进一步降低。由此,在电极合剂层从第1辊的外周面分离时,与第1辊接触的粘合剂粒子变得更容易从第1辊的外周面分离(换言之,难以被转印至第1辊的外周面)。因此,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能够进一步减少“电极合剂层的一部分从集电箔的表面上脱离(剥离)而被转印至第1辊的外周面的情况”。
[0017]并且,在上述任一个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施压前加热工序可以通过在上述第1辊与上述第2辊之间对上述电极片材进行辊压之前使上述电极片材一边与比上述第1辊的上述外周面高温的上述第2辊的上述外周面接触、一边沿着上述第2辊的上述外周面输送一定距离来使上述电极合剂层所包括的上述粘合剂粒子软化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该电极片材在集电箔的表面上具有电极合剂层,所述电极片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施压前加热工序,对具有所述集电箔和在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结合有多个比所述活性物质粒子小径的粘合剂粒子的复合粒子堆积在所述集电箔的所述表面上的所述电极合剂层的所述电极片材进行加热,来使所述电极合剂层所包括的所述粘合剂粒子软化或者熔融;和辊压工序,在第1辊与第2辊之间对在所述施压前加热工序中加热了的所述电极片材进行辊压,来一边在厚度方向压缩所述电极合剂层、一边通过软化或者熔融的所述粘合剂粒子使所述活性物质粒子彼此粘结并且使所述电极合剂层粘结于所述集电箔的所述表面,所述辊压工序通过使所述电极片材的所述电极合剂层的外侧表面所接触的所述第1辊的外周面的温度比所述第2辊的外周面的温度低而对所述电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园知之大久保壮吉宫岛桃香嶋崎汀渡边正树松山美由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