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跟踪定位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55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跟踪定位针,包括:导管、粘连激发单元;其中,导管的远端具有针头;导管还包括:粘连段、柔性导管,从导管的远端开始,针头、粘连段、柔性导管依次分布;粘连激发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在导管移动到待处理组织的预设位置后,对粘连段进行粘连激发,以使粘连段与待处理组织之间发生粘连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粘连定位的方式将针头与待处理组织之间进行相对位置固定,无论是用于穿刺,还是经自然腔道,都能使得定位针与病灶之间达到最优的同步状态。的同步状态。的同步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跟踪定位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穿刺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跟踪定位针。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影像引导下各脏器的穿刺活检术、肿瘤消融术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临床上经常应用的诊疗手段,凭借其创伤小,疗效确切,价格低,并发症少的特点在肿瘤介入治疗领域中迅速兴起,目前已成为公认的有效的肿瘤介入诊疗手段,且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广泛。
[0003]当进行胸部、腹部扫描时,所面临的一个无法避免的运动问题就是呼吸运动。如何克服呼吸运动所带来的靶区位置不固定,是进行胸、腹部扫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呼吸门控技术是解决该问题最好的方案。
[0004]呼吸门控技术是对器官或病灶位移造成的偏差进行控制或跟踪的一项技术。呼吸门控技术包括同步呼吸技术和呼吸控制技术两种。呼吸控制技术是在相应呼吸控制状态下CT扫描的基础上,在特定时相、呼吸运动暂停且病灶位置固定的时候进行诊疗,如通过呼吸罩来控制患者的呼吸或通过呼吸训练加上自行屏气的方法来进行。呼吸控制技术的缺点是对患者的要求较高,会造成呼吸不适且诊疗定位的精度不够高。而同步呼吸技术是在病灶内或者体表放置标记物的情况下,用探测装置来对标记物检测,并在呼吸时相和振幅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治疗,该技术无需患者的高度配合且诊疗定位的精度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0005]当经皮穿刺定位针插入病灶或病灶附近时,针杆与皮肤和胸壁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由于该摩擦力往往大于针杆与肺组织之间的摩擦力,病灶的波动幅度还是会一定程度上大于针尖的波动幅度,因而会导致针尖与病灶之间无法达到理想的同步状态,即标记物与病灶之间无法达到理想的同步状态。
[0006]另外,采用经自然腔道定位针来定位时,由于定位针远端仅仅放置于支气管内部而未与支气管壁相互固定,因此定位针远端与病灶之间位置可能发生滑动,病灶的波动幅度还是会一定程度上大于定位针远端的波动幅度,针尖与病灶之间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同步状态,即标记物与病灶之间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同步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呼吸跟踪定位针,以解决定位针与病灶之间无法达到理想的同步状态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呼吸跟踪定位针,其包括:包括:导管、粘连激发单元;其中,所述导管的远端具有针头;所述导管还包括:粘连段、柔性导管;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开始,所述针头、所述粘连段、所述柔性导管依次分布;
所述粘连激发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导管移动到待处理组织的预设位置后,对所述粘连段进行粘连激发,以使所述粘连段与所述待处理组织之间发生粘连定位。
[0009]较佳地,还包括:引导鞘,所述引导鞘外套于所述柔性导管;所述引导鞘与所述柔性导管能够相对移动。
[0010]较佳地,所述引导鞘包括:鞘杆、鞘尾罩、鞘尾盖以及密封件;其中,所述鞘尾罩的远端外套于所述鞘杆的近端,所述鞘尾盖盖于所述鞘尾罩的近端,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鞘尾罩与所述鞘尾盖之间,所述鞘尾罩与所述鞘尾盖形成一密封腔;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柔性导管,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柔性导管之间形成动态密封。
[0011]较佳地,还包括:旁支导管,所述旁支导管与所述密封腔相连通。
[0012]较佳地,所述粘连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柔性导管的外径;所述导管还包括:变径段;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到近端,所述针头、所述粘连段、所述变径段、所述柔性导管依次分布。
[0013]较佳地,所述粘连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柔性导管的外径;这样可以保证在制冷单元冷冻的过程中,避免粘连段附近的柔性套管也发生粘连;所述导管还包括:变径段以及连接段;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到近端,所述针头、所述粘连段、所述变径段、所述连接段依次分布;所述柔性导管的远端外套于所述连接段,且与所述连接段密封连接;所述柔性导管的远端为所述柔性导管的靠近所述针头的一端。
[0014]较佳地,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套于所述柔性导管的远端;所述连接管的远端与所述变径段的近端相连,所述连接管的远端为所述连接管的靠近所述针头的一端,所述变径段的近端为所述变径段的远离所述针头的一端。
[0015]较佳地,所述连接段的外表面设置有凸环或宝塔环。
[0016]较佳地,所述柔性导管为同轴套的双层管,所述双层管之间的夹层为能够形成真空的夹层。
[0017]较佳地,所述粘连激发单元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远端设置有节流孔,所述进气管的近端用于通入气体;所述进气管的远端位于所述粘连段内。
[0018]较佳地,还包括:测温线;所述测温线的远端为测温点;所述测温线的远端为所述测温线靠近所述针头的一端;所述测温点设置于所述粘连段的内部,用于测量所述粘连段处的温度。测温点可以测量粘连段内部的实时温度,从而可监控冷冻粘连的时长和效果,从而避免过度冷冻或冷冻不完全,例如,以“冷冻至

40℃持续5s

停止冷冻

温度升至0℃”为一个循环,重复开启该循环,这样既保证维持在冷冻粘连的状态又不冻伤过多的组织,还能节省耗气量。
[0019]较佳地,还包括:电磁传感器,所述电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粘连段的内部。电磁传感器与外部的电磁导航设备配合可以更精确地实时定位针头的三维空间位置。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呼吸跟踪定位针,通过在导管内置粘连激发单元,在导管移动到待
处理组织的预设位置后,对粘连段进行粘连激发,以使粘连段与待处理组织之间发生粘连,通过粘连的方式将针头与待处理组织(如:肺组织或支气管壁)之间进行相对位置固定,无论是用于穿刺,还是经自然腔道,都能使得定位针与病灶之间达到最优的同步状态;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同步呼吸技术中,能够使得标记物与病灶之间达到最优的同步状态,解决了现有呼吸门控技术中标记物与病灶之间无法达到理想的同步状态的问题。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呼吸跟踪定位针,通过柔性导管的设计,留在穿刺路径上的柔性导管具备足够的柔顺性,可在待处理组织内部自由弯曲,柔性导管与皮肤和胸壁之间即使存在摩擦力也不会影响到针头的运动,因此,粘连段与组织粘连后可以实现更佳的病灶的呼吸跟随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呼吸跟踪定位针,可以应用于肺部,但并不局限于肺部,也可用于靠近腹腔的器官,如肝,肝靠近膈肌也受呼吸运动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呼吸跟踪定位针,能够使得定位针与病灶之间达到最优的同步状态,消除或减少呼吸运动的影响。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方案中,粘连激发单元采用制冷激发的方式,其包括:进气管,在进气管的远端设置节气孔,气体经进气管的近端进入进气孔,再到达节流孔,基于焦耳汤姆逊原理,高压的气体经节流孔喷出后压力、温度陡降,发生液化或部分液化,液化的流体从粘连段外部的待处理组织蒸发吸热,以此达到了粘连段和待处理组织之间冷冻粘连的目的。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一可选方案中,通过在柔性套管外设置引导鞘,引导鞘与柔性导管之间的位置能够相互移动;引导鞘具有一定的硬度;在穿刺前,引导鞘2向远端移动直至引导鞘的远端位于柔性导管的远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跟踪定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粘连激发单元;其中,所述导管的远端具有针头;所述导管还包括:粘连段、柔性导管;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开始,所述针头、所述粘连段、所述柔性导管依次分布;所述粘连激发单元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导管移动到待处理组织的预设位置后,对所述粘连段进行粘连激发,以使所述粘连段与所述待处理组织之间发生粘连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跟踪定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鞘,所述引导鞘外套于所述柔性导管;所述引导鞘与所述柔性导管能够相对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跟踪定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鞘包括:鞘杆、鞘尾罩、鞘尾盖以及密封件;其中,所述鞘尾罩的远端外套于所述鞘杆的近端,所述鞘尾盖盖于所述鞘尾罩的近端,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鞘尾罩与所述鞘尾盖之间,所述鞘尾罩与所述鞘尾盖形成一密封腔;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柔性导管,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柔性导管之间形成动态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跟踪定位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支导管,所述旁支导管与所述密封腔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跟踪定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连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柔性导管的外径;所述导管还包括:变径段;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到近端,所述针头、所述粘连段、所述变径段、所述柔性导管依次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跟踪定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连段的外径大于所述柔性导管的外径;所述导管还包括:变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迟王玉常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