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红蒜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37904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红蒜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小红蒜滴丸,原料包括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所述小红蒜萘醌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4~7)。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小红蒜滴丸填补了小红蒜制剂领域的空白,且滴丸提高了小红蒜总萘醌在人工胃液、水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度,给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发现其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小红蒜滴丸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成本低,适合规模化大生产。模化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红蒜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小红蒜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小红蒜为鸢尾科植物红葱(Eleutherine plicata Herb)的全草或鳞茎,又名红葱、红葱头、百步还阳,其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通气活血、除风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养血补虚、活血止血。在傣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火不足型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0003]基于小红蒜临床有效的表现,我们对小红蒜进行了相关有效成分的文献调研。结果显示,小红蒜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既能直接舒张血管环,亦能抑制PE和KCl对血管环的预收缩作用。吴佳妮等发现,小红蒜分离获得的两种成分舒张血管作用与丹参酮ⅡA相当。陈政雄等通过初步动物实验发现,红葱甲素、红葱乙素、红葱丙素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而早在此之前,意大利学者就发现,红葱乙素有短暂而微弱的凝血素样作用。陈德力等最新研究显示,从小红蒜中新分离得到的eleutherins A,eleutherins B能够有效减少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mPa.s)的损害,增加其组成的微血管通透性,可用于治疗心脏病。这些研究提示总萘醌及其衍生物可能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部位,且前期药效学试验证明了该推论。
[0004]但目前暂无对小红蒜总萘醌制剂的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红蒜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获得的。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小红蒜滴丸,原料包括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所述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4~7)。
[000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小红蒜总萘醌是指小红蒜的有效部位,主要含有异红葱乙素、红葱乙素和红葱甲素;小红蒜总萘醌可以是小红蒜提取物的形式,也可以是提取纯化后的小红蒜总萘醌。小红蒜提取物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醇提法等制备获得。
[0009]优选地,所述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可以为1:(4~5.3),也可以为1:(4.6~6.1),也可以为1:(7~5.8)。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1:(5.5~6.5)。具体地,为1:5、1:7、1:4、1:6。
[0010]本专利技术中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高于1:7则会因为聚乙二醇太多导致滴丸的载药量降低,每次所需服用剂量增大,导致患者顺应性差,低于1:4则滴丸不易成型。
[0011]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2]更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质量比为(6~3):1。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质量比可以为(4.2~3):1,
也可以为(5.2~4):1,也可以为(6~4.6):1。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5~4):1。具体地,3:1、6:1、4:1、5:1。
[0014]本专利技术中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质量比超出(6~3):1,则会导致成型率差,降低滴丸中小红蒜总萘醌的有效含量。
[0015]优选地,小红蒜滴丸的直径为3.45~3.55mm,丸重为28.5~31.5mg。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文所述的小红蒜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1)将聚乙二醇和小红蒜总萘醌加热熔融,得到混熔液;
[0018]2)将所述混熔液经滴头滴加至冷凝液中,冷却成型,得到所述的小红蒜滴丸。
[0019]常见的速释型滴丸的制备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

熔融法,熔融法简便经济,最为常用,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溶剂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但该法成本高,适宜溶剂难寻找,且溶剂易残留,影响制剂服用安全性;溶剂

熔融法主要用于液体药物,缺点仅适用于小剂量药物。在经检测,小红蒜总萘醌的熔点为102℃,对加热熔融温度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筛选最终选择熔融法,不仅成型好、溶出度高,也不会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且熔融法易于操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药物市场竞争力。
[0020]优选地,所述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4~7)。
[0021]更优选地,所述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可以为1:(4~5.3),也可以为1:(4.6~6.1),也可以为1:(7~5.8)。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1:(5.5~6.5)。具体地,为1:5、1:7、1:4、1:6。
[0022]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3]更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质量比为(6~3):1。
[00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质量比可以为(4.2~3):1,也可以为(5.2~4):1,也可以为(6~4.6):1。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5~4):1。具体地,3:1、6:1、4:1、5:1。
[0025]优选地,所述加热熔融的温度为60~80℃。
[0026]更优选地,所述加热熔融的温度可以为60~72℃,也可以为66~75℃,也可以为71~80℃。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80℃、70℃。
[0027]优选地,所述加热熔融的时间为10~30min
[0028]更优选地,所述加热熔融的时间可以为10~20min,也可以为14~22min,也可以为21~30min。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30min、20min、15min和10min。
[0029]本专利技术实验中发现先熔融聚乙二醇后再加入原料小红蒜萘醌,会导致共融所需时间明显延长,共融效果变差。
[0030]优选地,滴加时,所述熔融液的温度为60~80℃。
[0031]更优选地,滴加时,所述熔融液的温度为60~72℃,也可以为66~75℃,也可以为71~80℃。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80℃、70℃。
[0032]优选地,所述冷凝液选自二甲基硅油和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两种。
[0033]更优选地,所述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
[003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二甲基硅油的黏度为10~50mPa.s。本专利技术中二甲基硅油的黏度的测定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附录VIG第一法进行。
[0035]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二甲基硅油的黏度可以为10~28mPa.s,也可以为22~
42mPa.s,也可以为35~50mPa.s。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10~20mPa.s。具体地,为20mPa.s、10mPa.s、50mPa.s。
[0036]优选地,所述冷却的温度为0~10℃。
[0037]更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红蒜滴丸,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所述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4~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红蒜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两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红蒜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的质量比为(6~3):1。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小红蒜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得到混熔液;2)将所述混熔液滴加至冷凝液中,冷却成型,得到所述的小红蒜滴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A1)所述小红蒜总萘醌和聚乙二醇的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丰陈婕妤苏靖郑梦园韦义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