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8876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包括支架,护种板,种勺,漏播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补种装置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漏播检测+自动补种”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漏播率,达到成本少,效率高的目的。采用“错位定位法”,避免因霍尔传感器及漫反射激光对射传感器间产生的感应时间差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播种速度变快导致补种不及时的现象。播种速度变快导致补种不及时的现象。播种速度变快导致补种不及时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播种
,具体为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马铃薯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马铃薯种植器械化水平较低,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种植方式,严重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播种机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具,播种质量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息息相关,而排种装置则对播种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勺链式排种器是目前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普遍采用的一种播种装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马铃薯种薯存在形状不规则、流动性差等特征,使得取种困难出现漏播现象从而影响播种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的解决措施分为人工补种、优化排种器的结构和作业参数,但人工补种会增加工作时间和工作成本,并且人工补种还会因为播种机运动速度较快,难以准确检测漏播位置,人工不能及时补种从而导致漏播现象;优化排种器的结构和作业参数仍然会有7%的漏播率。因此,采用“漏播检测+自动补种”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漏播率,达到成本少,效率高的目的;在排种系统中增加漏播检测系统及补偿装置是降低漏播率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马铃薯种薯形状不规则、流动性差的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
[0005]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护种板3,种勺11,漏播检测装置6,控制系统10和补种装置4。
[0006]所述漏播检测装置6包括霍尔传感器8、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为2个,包括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a和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b,分别错位安装于所述护种板3两侧,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a比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b低20mm,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检测所述种勺11内是否存在种薯;所述霍尔传感器8安装于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a上方;所述种勺11靠近所述霍尔传感器8一侧安装有圆形永磁铁9,所述霍尔传感器8通过所述圆形永磁铁9判断所述种勺11位置。
[0007]所述补种装置4包括V型导种槽16,V型补薯口15,补种箱5,击打装置2;所述补种箱5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V型导种槽16位于所述补种箱5开口处下方;所述V型导种槽16与所述V型补薯口15固接;所述V型补薯口15下方带有支座14;所述支座14与所述护种板3连接;所述击打装置2包括电磁铁18和击打棒17,所述电磁铁18安装于所述V型补薯口15延伸板上;所述电磁铁18安装有所述击打棒17,所述击打棒17在所述电磁铁18作用下将种薯击打至补种位置。
[0008]进一步,所述霍尔传感器8通过检测所述圆形永磁铁产生的磁场检测所述种勺11
的位置,产生一个低电平脉冲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10后;所述控制系统10对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的状态进行查询,若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对应的所述种勺11内无种薯,则不能遮挡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发出的激光,产生高电平脉冲;若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对应的所述种勺11内有种薯,则会遮挡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发出的激光,产生低电平脉冲。
[0009]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a和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b同时产生脉冲,所述控制系统10查询到1个或2个低电平脉冲,所述控制系统10判断所述种勺11充种正常,补种标志位为0;若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a和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b均产生高电平脉冲,则所述控制系统10查询到高电平脉冲,所述控制系统10判断所述种勺11漏充种薯,补种标志位变为1。
[0010]进一步,所述种勺11经过所述霍尔传感器8时,若所述霍尔传感器8产生的低电平脉冲对应所述控制系统10的补种标志位为0,则不进行补种;若所述霍尔传感器8产生的低电平脉冲对应所述控制系统10的补种标志位为1,则所述控制系统10立即发起补种指令使所述击打棒17在所述电磁铁18作用下快速击打,将所述V型补种口15的种薯击出,完成补种。
[0011]所述V型导种槽16内的种薯在重力和振动作用下向下滑动填补空位,进入下一次补种周期。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个种箱和一个卸种口,方便装种、换种和卸种,操作方便,精简了传动系统和整机结构,操作方便。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霍尔传感器以及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带有磁铁的种勺靠近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发出低平脉冲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的状态进行查询,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通过对射出的激光是否被遮挡发出不同平的脉冲反馈给控制器,由此判断是否充种正常,对漏播的种勺进行补种从而达到补种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错位定位法”,通过上下两个种勺获取种勺位置信息,避免因霍尔传感器及漫反射激光对射传感器间产生的感应时间差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播种速度变快导致补种不及时的现象。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直径30mm、长度为50mm的圆柱形击打头,方便安装、卸下,横截面积及长度适中,降低马铃薯破损率,同时使击打头有足够大的强度。
[0016]本专利技术采用V型导种槽,使得补种过程中马铃薯种薯在V型上连续、均匀分布,降低了在补种过程中的堵塞率,也避免出现重复补种现象。
[0017]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体采用螺栓连接,结构简单,方便调节、安装、拆卸,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漏播检测装置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补种装置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漏播检测与补种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0022]上述图中:1、支架;2、击打装置;3、护种板;4、补种装置;5、补种箱;6、漏播检测装置;7、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8、霍尔传感器;9、圆形永磁体;10、控制系统;11、种勺;12a、前侧支撑板;12b、后侧支撑板;13、补种装置安装孔;14、支座;15、V型补薯口;16、V型导种槽;16a、左侧支撑板;16b、右侧支撑板;17、击打棒;18、电磁铁;19、电磁铁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专利技术预期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实施方式、实施功效、特征,详细说明如后。
[0024]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是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包括:支架1,护种板3,种勺11,漏播检测装置6,控制系统10和补种装置4。
[0025]参见图2,漏播检测装置包括霍尔传感器8、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本实施选用HM18

50NA型霍尔传感器,BF

M12JG

DS15C1型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
[0026]进一步参见图2,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为2个,包括漫反射光电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护种板(3)、种勺(11)、漏播检测装置(6)、控制系统(10)和补种装置(4);所述漏播检测装置(6)包括霍尔传感器(8)、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为2个,包括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a)和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 b),分别错位安装于护种板(3)两侧,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a)比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b)低20mm,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检测所述种勺(11)内的种薯情况;所述霍尔传感器(8)安装于所述漫反射光电开关传感器(7a)上方;所述种勺(11)靠近所述霍尔传感器(8)一侧安装有圆形永磁铁(9),所述霍尔传感器(8)通过所述圆形永磁铁(9)判断所述种勺(11)位置;所述补种装置(4)包括V型导种槽(16)、V型补薯口(15)、补种箱(5)和击打装置(2);所述补种箱(5)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V型导种槽(16)位于所述补种箱(5)开口处下方;所述V型导种槽(16)与所述V型补薯口(15)固接;所述V型补薯口(15)下方带有支座(14);所述支座(14)与护种板(3)连接;所述击打装置(2)包括电磁铁(18)和击打棒(17),所述电磁铁(18)安装于V型补薯口(15)延伸板上;所述电磁铁(18)安装有击打棒(17),所述击打棒(17)在电磁铁(18)作用下将种薯击打至补种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小龙邹洪宇郑明武龚静李芋汶杨正颖吕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