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红坤专利>正文

一种高成功率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42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成功率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气动排种滚筒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排列有若个排种孔,每排排种孔呈径向分布的,气动排种滚筒的每一排排种孔均与相应的单独一根气管相连通,所述气管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换气转子上,所述换气转子设置在气动排种滚筒的一端处并位于一个负压仓盒内。相比于传统的排种滚筒,使用气管连接每一排排种孔,使得每个排种孔获得的吸力提高,对负压功率需求降低且提高了吸附种子的成功率和准确率,通过换气转子的结构,实现了针对最下一排排种孔的单独管控,能通过三通接口和双电磁阀的结构实现对需要排种的一刻停负压、给正压的正向补气,能够提高种子下落的成功率和精准性,从而提高了排种成功率和完成率。种成功率和完成率。种成功率和完成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成功率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对育苗盘的苗穴进行排种种子的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成功率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穴盘,也称育苗盘,它已经成为工厂化种苗生产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器具。不论是花卉还是蔬菜,穴盘育苗是现代园艺最根本的一项变革,为快捷和大批量生产提供了保证。制造穴盘的材料一般有聚苯泡沫、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等。制造方法有吹塑的,也有注塑的。一般的蔬菜和观赏类植物育苗穴盘用聚苯乙烯材料制成。育苗盘的规格尺寸有多种,大多数在6~10排的规格,常用的有9排18列的。首先需要在每个苗穴内填放培养土,然后再通过冲压设备在每个苗穴内冲压出小凹槽作为排种的种穴。目前常见的排种有人工辅助的半自动翻转排种机,也有自动排种机,最常见的就是滚筒类排种机,其滚筒表面设有多排排种孔,滚筒内抽负压,通过吸附种子后随滚筒完成排种,但是目前的滚筒结构简单,所需的负压功率大,但是吸附种子的吸力不够,会导致排种完成度达不到要求,其次,这种结构在排种时是利用中断负压的方式使得种子自己下落进入苗穴的,由于种子很轻,有时往往会无法通过自重完成下落排种的,导致最终的排种完成度,精确性较差,成功率达不到较高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专利技术人经过研发改进,现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提高了排种成功率,具体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4]一种高成功率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包括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的气动排种滚筒(3),气动排种滚筒(3)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排列有若个排种孔(31),每排排种孔(31)呈径向分布的,气动排种滚筒(3)的每一排排种孔(31)均与相应的单独一根气管(32)相连通,所述气管(32)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换气转子上,所述换气转子设置在气动排种滚筒(3)的一端处并位于一个负压仓盒(324)内。
[0005]进一步的,所述换气转子上设置有外定子(37)和内转子(38),内转子(38)嵌入外定子(37)内且能和气动排种滚筒(3)同步转动,内转子(38)上分布有若干个气管接头(36),每个气管接头(36)通过一根气管(32)连接通至气动排种滚筒(3)上的每一排排种孔(31)。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定子(37)上设有一个排种气口(311),且外定子(37)的内壁上设有连通至所述排种气口(311)的气管道(322),相应的,内转子(38)的内壁上设有与气管接头(36)相连通且数量相对应的若干个内气道(333),所述内气道(333)的气口与所述气管道(322)的气口处于同一条转动路径上,且当某个内气道(333)的气口转动后与气管道(322)的气口重叠时,连通内气道(333)和气管道(322)。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定子的内壁内径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内凹槽(325),所述内凹槽(325)为非闭环的环槽,非闭环的部分设置所述的气管道(322);所述内凹槽(325)开设的位
置与内气道(333)的气口所对应,内气道(333)的气口连通内凹槽(325),外定子的内壁上还设有与内凹槽(325)相垂直并连通的负压槽(326),负压槽(326)连通至负压仓盒(324)内。
[0008]进一步的,沿外定子(37)的旋转方向在排种气口(311)后方于外定子(37)上还设有一个清洗气口(312),外定子(37)的内壁上设有连通至所述清洗气口(312)的清洗管道(323),所述清洗管道(323)的气口与内气道(333)的气口处于同一条转动路径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排种气口(311)、清洗气口(312)各自连通一条正压气管,正压气管上安装有正压电磁阀,当需要排种或清洗时,排种气口(311)或清洗气口(312)内被注入正压气流,正压气流通过内气道(333)的气口能够进入到当前状态下与气管道(322)或清洗管道(323)相连通的气管(32),对与该气管(32)相连通的排种孔(31)进行正压气流排种或正压气流清洗。
[0010]进一步的,与排种气口(311)连通的正压气管上通过三通接头还连接有一条负压气路和一条正压气路,负压气路和正压气路各自安装有一个负压电磁阀和正压电磁阀。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气动排种滚筒(3)上排种孔(31)的排数可以为6、8、9、10排中的一种,分别按360度的相对应排数的等分角度进行间隔式排列分布。
[0012]进一步的,气动排种滚筒(3)的一侧端头,设有一片同轴安装的感应转盘(33),感应转盘(33)是设有若干个凸起的排种拨片(34),排种拨片(34)的数量、分布角度均与气动排种滚筒(3)上的排种孔(31)的排数、角度分布相一致,一一对应后实现同步转动
[0013]进一步的,第三光电感应器(63)呈U型状,使感应转盘(33)的排种拨片(34)正好在转动下进入U型状的的U型槽内使其感应,发出感应信号;第三光电感应器(63)具有两个,分别用于检测转动到位后,一个用于发出针对负压气路上的负压电磁阀的停负压控制信号,一个则用于发出针对正压气路的正压电磁阀的给予正压气体的控制信号,用于将最下排的排种孔(31)上的种子(5)吹落;所述感应转盘(33)上,还设有一个单独的周期定位片(35),周期定位片(35)使第四光电感应器(64)对其产生检测感应,每次检测到周期定位片(35)则代表气动排种滚筒(3)旋转完一个周期,完成对一盘育苗盘的排种。
[00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介绍:本技术的滚筒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排种滚筒,使用气管连接每一排排种孔,使得每个排种孔获得的吸力提高,对负压功率需求降低且提高了吸附种子的成功率和准确率,其次,通过换气转子的结构,实现了针对最下一排排种孔的单独管控,能通过三通接口和双电磁阀的结构实现对需要排种的一刻停负压、给正压的正向补气,能够提高种子下落的成功率和精准性,从而提高了排种成功率和完成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高成功率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外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外定子的内壁内凹槽和负压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内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内转子和外转子安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气动排种滚筒端部的内部结构刨面图;
[0021]图7为气动排种滚筒端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气动排种滚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气动排种滚筒(3)、排种孔(31)、气管(32)、负压仓盒(324)、外定子(37)、内转子(38)、气管接头(36)、排种气口(311)、气管道(322)、内气道(333)、内凹槽(325)、负压槽(326)、清洗气口(312)、清洗管道(323)、排种拨片(34)、感应转盘(33)、第三光电感应器(63)、种子(5)、周期定位片(35)、第四光电感应器(64)、育苗盘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成功率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包括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的气动排种滚筒(3),气动排种滚筒(3)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排列有若个排种孔(31),每排排种孔(31)呈径向分布的,其特征在于:气动排种滚筒(3)的每一排排种孔(31)均与相应的单独一根气管(32)相连通,所述气管(32)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换气转子上,所述换气转子设置在气动排种滚筒(3)的一端处并位于一个负压仓盒(32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转子上设置有外定子(37)和内转子(38),内转子(38)嵌入外定子(37)内且能和气动排种滚筒(3)同步转动,内转子(38)上分布有若干个气管接头(36),每个气管接头(36)通过一根气管(32)连接通至气动排种滚筒(3)上的每一排排种孔(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子(37)上设有一个排种气口(311),且外定子(37)的内壁上设有连通至所述排种气口(311)的气管道(322),相应的,内转子(38)的内壁上设有与气管接头(36)相连通且数量相对应的若干个内气道(333),所述内气道(333)的气口与所述气管道(322)的气口处于同一条转动路径上,且当某个内气道(333)的气口转动后与气管道(322)的气口重叠时,连通内气道(333)和气管道(3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子的内壁内径向设置有至少一条内凹槽(325),所述内凹槽(325)为非闭环的环槽,非闭环的部分设置所述的气管道(322);所述内凹槽(325)开设的位置与内气道(333)的气口所对应,内气道(333)的气口连通内凹槽(325),外定子的内壁上还设有与内凹槽(325)相垂直并连通的负压槽(326),负压槽(326)连通至负压仓盒(324)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种滚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外定子(37)的旋转方向在排种气口(311)后方于外定子(37)上还设有一个清洗气口(312),外定子(37)的内壁上设有连通至所述清洗气口(312)的清洗管道(323),所述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坤
申请(专利权)人:杨红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