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818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藻类:取待测试环境水样,对水样中的藻类种类进行检测,选取生长数量较多的一种藻作为目标藻类;S2、培养选取的目标藻类,培养后,将目标藻类稀释至细胞密度为105~107/ml的藻液;S3、分别将混凝土试块未处理作为对照和将待测涂料涂刷或喷涂在混凝土试块后,分别用藻液浸泡,进行培养;S4、每隔一天测定试块表面藻种的生长情况,通过拍照或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并记录结果,通过测定获得的荧光强度进行表征。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通过荧光值准确表述抗菌藻能力的强弱,解决了目前难以检测菌藻在混凝土表面的分布状况、难以用数据精准表述混凝土抗菌藻能力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属于涂料质量检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0003](1)因现有技术中藻类生长情况复杂因而统计数目工作量较大并难以实现。
[0004](2)因现有技术中没有参考标准说明菌藻附着情况,因而无法输出数据,只有表观概念。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准确评定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混凝土抗菌藻附着能力的准确评定。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9]一种混凝土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选择藻类:取待测试环境水样,对水样中的藻类种类进行检测,选取生长数量较多的一种藻作为目标藻类;
[0011]S2、培养选取的目标藻类,培养后,将目标藻类稀释至细胞密度为105~107/ml的藻液;
[0012]S3、分别将混凝土试块未处理作为对照和将待测的抗菌藻涂料涂刷或喷涂在混凝土试块上后,分别用藻液浸泡,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同与步骤S2中目标藻种的培养,每天搅动两次保证均一性;
[0013]S4、每隔一天测定试块表面藻种的生长情况,生长情况通过拍照或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并记录结果,通过测定获得的荧光强度进行表征待测涂料的抗菌藻附着能力。
[0014]如上所述的检测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2中,目标藻类为小球藻,培养条件为摇震速度为70rpm,以4100K荧光灯管为光源,光照强度为35μmol.m
‑2.s
‑1,光周期为10L:14D,培养温度为25
±
1℃;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离心后进行稀释至细胞密度为105~107/ml。
[0015]如上所述的检测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3中,混凝土试块的大小为50~150mm的方形试块。
[0016]如上所述的检测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3中,加入藻液浸泡时,藻液没过试块高度的一半即可。
[0017]如上所述的检测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4中,测试前将试块从藻液中取出静置于方形培养皿上1.5h以晾干表面,再进行拍照或用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试块浸没部分的叶绿素荧光值。
[0018]如上所述的检测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4中,当藻液浊度过大即藻液730nm的吸光
度值≥1或者出现明显死亡(叶绿素浓度即藻液的荧光值大幅度下降)时,试验终止,否则试验继续;之后对试块的表面拍照并进行叶绿素荧光成像记录或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记录数据。
[0019]如上所述的检测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4中,藻液至少需维持6~8天的健康状态,少于6天时,藻液出现浊度过大(即藻液730nm的吸光度值≥1)或者出现明显死亡,就需要重新加入新的藻液继续培养,直至藻液浊度过大或者出现明显死亡,试验终止。
[0020]如上所述的检测方法,优选地,在步骤S4中,结果判定时,按试验终止时测得的待测涂料的荧光值与对照的荧光值相比,如果待测涂料的荧光值小于对照的荧光值的50%~60%,说明其待测涂料的抗菌藻附着性能较好;如果对照与待测涂料的荧光值的差值/对照的荧光值小于20%,说明待测涂料的抗菌藻附着性能不佳或较差。
[0021](三)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菌藻能力的检测方法,将涂抹有抗菌藻涂料的混凝土块和空白混凝土块(作为对照)作为比较,以证明涂料在抗菌藻繁殖方面有显著功效。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可通过荧光值准确表述抗菌藻能力的强弱;解决了目前难以检测菌藻在混凝土表面的分布状况、难以用数据精准表述混凝土抗菌藻能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藻种培养及试块的抗藻测试培养;
[0025]图2为浸泡小球藻藻液前后各试块表面情况;
[0026]图3为表面小球藻叶绿素荧光成像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原理:
[0028]1.对目标环境的藻类进行分析及筛选,目的是为了排除检测的干扰项;
[0029]2.给予藻类较为优良的生长环境,可较大程度上缩短试验所需时间,尽早达到试验目的;
[0030]3.利用成熟的叶绿素荧光值对应检测,科学输出试验数据。
[0031]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2]实施例1
[0033]一种混凝土用抗菌藻附着的涂料的抗菌藻性的检测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0034]S1、从水样中选取藻类
[0035]采用置式显微镜法:1L水样加鲁戈试剂固定在一个容器中,自然沉降24h后,利用虹吸的方法吸去上清液,并浓缩定容到30~50mL,然后取1mL放入血球计数板,在正置式显微镜下进行镜检计数,从中选出数量较多的一种藻作为目标藻类。检测后决定以小球藻为目标藻类进行培养。
[0036]S2、培养选取的藻类
[0037]方法:藻种在三角瓶中以在730nm的OD值为0.05接种于BG

11培养液中无菌培养,
温和摇震速度为70rpm,以4100K荧光灯管为光源,光照强度为35μmol.m
‑2.s
‑1(大约2000lux),光周期为10L:14D,培养温度为25
±
1℃。将实验藻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以4000rpm离心,重悬于1/3BG

11培养液中至细胞密度为106/ml待用,如图1中左侧第一幅图所示。
[0038]S3、混凝土放置藻类浸泡液中浸泡
[0039]方法:取原混凝土试块(对照,未涂抹任何涂料)和已涂抹抗菌藻涂料的试块(试验品,可采用硅酸钠20份、硅酸钾15份、硬脂酸钠2份、丙二醇丁醚1份、聚硅氧烷0.4份、亚硝酸钾3份、PNS1份、聚醋酸乙烯酯20份、超细水泥粉2份、OIT 0.7份、Diuron 0.7份和35份水混合制备获得的涂料),试块均为100mm
×
100mm
×
100mm,分别静置于方形塑料盒中,用步骤S2培养的藻液浸泡,将一半的试块浸没在藻液中即藻液埋没试块的高度为5cm。光照和温度条件与S2中藻种培养相同,每天搅动两次保证均一性。如图1中的中间和右侧第一幅图所示。
[0040]S4、观察菌藻滋生情况
[0041]每隔一天测定试块表面藻类的生长情况以及浸泡试块后藻液的生长情况。生长情况可通过拍照或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扫描记录,测试前将试块从藻液中取出静置于方形培养皿上1.5h以晾干表面,再进行拍照或用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同时测定或观察浸泡过混凝土试块的藻液的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藻附着能力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藻类:取待测试环境水样,对水样中的藻类种类进行检测,选取生长数量较多的一种藻作为目标藻类;S2、培养选取的目标藻类,培养后,将目标藻类稀释至细胞密度为105~107/ml的藻液;S3、分别将混凝土试块未处理作为对照和将待测的抗菌藻涂料涂刷或喷涂在混凝土试块后,分别用藻液浸泡,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同与步骤S2中目标藻种的培养,每天搅动两次保证均一性;S4、每隔一天测定试块表面藻种的生长情况,生长情况通过拍照或叶绿素荧光成像仪测定并记录结果,通过测定获得的荧光强度进行表征待测涂料的抗菌藻附着能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目标藻类为小球藻,培养条件为摇震速度为70rpm,以4100K荧光灯管为光源,光照强度为35μmol.m
‑2.s
‑1,光周期为10L:14D,培养温度为25
±
1℃;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离心后进行稀释至细胞密度为105~107/ml。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混凝土试块的大小为50~150mm的方形试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芃芃马誉歌才芸昊朱银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易晟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